見到莫高窟不容易
旅游,並不一定是一帆風順的,有意外,有曲折,這是常規。事事如意,件件順當,倒是少有的。而且,太順當,太舒服了,缺乏刺激,缺乏新鮮,也就沒有了趣味性。
上午游鳴沙山,太刺激,太神奇了,下午,司機開車送我們去莫高窟。
莫高窟可是我們心中的太陽,這次旅游的重中之重,我們的期望值極高。如果到敦煌,看不到莫高窟,就像沒有來過一樣。
汽車開著開著,突然停了,大家還沉醉在上午游鳴沙山的歡樂中,一時還搞不清發生了什麼事。下車一看,堵車啦。道路上,幾百輛汽車,像各式各樣的甲殼蟲,趴著,一直沿伸到遠遠的山邊。再一打聽,問題嚴重了:前面通往莫高窟的橋被大水衝斷了。
怎麼辦?回吧,橋什麼時候可修好?等三五天,我們可等不牢。不回吧,只有靠兩條腿走。從沙漠繞過去,要走兩個多小時。在這烈日當空的茫茫沙漠上,靠兩條腿走兩小時,不是說著玩的。
但並沒有人打退堂鼓,“饅頭吃到豆沙邊了,怎能放棄!”,“走就走,怕啥!”,“人就是要有點精神的!”。於是我們踏上了茫茫戈壁。
戈壁沙漠今天感到奇怪了,往日曠無人煙,今天竟來了這麼多游客。
戈壁灘上,除了沙山、沙丘、沙漠,還有一條泛著黃水的河,大概就是黨河吧,前幾天下了雨,河水也威風起來了,咆哮著向下游衝去。不下雨的時候,可能是一條小水溝,有的地方還會斷流呢。沙漠裡,沒有樹,草也不多,在這裡,我們又遇到了駱駝刺。這些草,在烈日嚗曬下,竟悠閑的搖曳著,輕松地跳著搖擺舞,給我們這單調的艱苦的跋涉,帶來了樂趣,給大漠點綴上綠色,帶來了生氣。真可稱為沙漠驕子。
我們撐著傘,走在沙地上,雖然熱,但風也不小,倒也透氣,走了一個多小時,大約10裡路吧,就有點耐不住了,腿也抬不起了,腰也酸了,一看到從莫高窟回來的人,就問,還有多少路?還要走多少時間?不知問了幾回。反正,一有機會就問。
路漫漫其修遠------。那莫高窟在哪裡?是在前面的山麓吧。可是走到山麓邊,一問,還要走40多分鐘。
山丘一個連著一個,望不到頭,這時,有駱駝就好了,我們回味著上午騎駱駝的舒適和樂趣。
沙漠邊的這條河,比剛才看到的更寬了,水勢更大,其勢洶洶,簡直有點不可一世,那通往漠高窟的橋就是被它衝斷的。那河水簡直就是黃泥漿,又濃又稠。走在這黃泥河邊,看那滾滾而下的黃泥漿,一個特別的景觀吸引了我,那浪頭一個連著一個,有十個左右,連成一串,像一條龍。看著,看著,越看越像。我忽然想到,我們祖先所創造的龍的圖騰,很有可能是受到這種翻滾的“泥龍”的啟示。
沙漠廣袤無垠,天空高遠開闊,藍天藍得可愛,白雲白得徹底,天空中沒有一絲雜質。什麼叫純?什麼叫淨?我想,這藍天,這白雲,就是純,就是淨。回到杭州,看到杭州的天空時,就懷念起大戈壁的藍天,大戈壁的白雲來了。
不要認為沙漠裡,只有太陽厲害,有時,沙漠的風也極剽悍,把你擋太陽的傘,吹了個大翻身,像太陽能熱水器一樣,向著藍天。
六七十歲的老人,平時與小輩們外出,還要攙扶著呢,而在這裡,我們頑強地一步一步向前跨著,因為這裡,沒有依靠,只有靠自己,每跨一步,離莫高窟就近一步。我們想起唐僧西天取經的艱辛,比起他來,我們這點苦,這點累,算得了什麼,他可經歷了九九八十一個劫難呢,不是也挺過來了嗎!喝口水,再前進。
就這樣,我們在下午5時左右到達了莫高窟。照例,莫高窟5時要閉館了,售票處的工作人員,看到我們這批老人,長途跋涉來到這裡,也很感動,開了特例,讓我們進去參觀。
門票是180元,我們中的兩位70歲以上的老人,全免,只需10元講解費,半票是80元,65歲以上及小學生,享受這一待遇。
莫高窟,據說因洞窟開鑿在沙漠中的最高處,故名漠高窟,後演變為“莫高窟”,俗稱千佛洞。前秦建元二年(公元366年),一位法名樂尊的僧人雲游於此,因看到三危山金光萬道,狀若千佛,感悟到這裡是佛地。以後經過歷代的修建,迄今保存著北涼、北魏、西魏、隋、唐、五代、宋、西夏、元代的多種類型洞窟735個,壁畫45000平方米,彩塑2400尊,是我國現存石窟藝術寶庫中,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一座,1987年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莫高窟給人的感覺是神聖、莊重、樸實,連空氣都特別凝重。照相機是不能帶進去的,被存放在大門口。大門很普通,並不高大雄偉,我們從柵欄邊進去後,就看到石崖上分布著許多石窟,每一個石窟都用鐵門鎖著,就像戒備森嚴的衙門。“世界文化遺產”的確與眾不同,那神聖、高貴、嚴肅的氛圍,令我們肅然起敬。
我們被講解員領進了一個石窟,保安打開了第一道鐵門,講解員又打開了第二道鐵門,裡面黑古窿東,沒有電燈。為了保護遺產,石窟裡是不准裝燈的。女講解員打開手電筒,我們才看清了這一石窟的三尊菩薩,這是釋迦牟尼和弟子迦葉、脅侍菩薩塑像,釋迦牟尼雍容而安詳,慈悲又自信,從他眼神裡發出的對世事的洞察和普度眾生意願的真誠,讓人感動,讓人神往,這既來自如來佛的寬厚仁慈、博大精深,又得益於古代雕塑藝術的精湛、傳神,用栩栩如生來形容是一點不為過的。三尊佛像造型優美,線條流暢,而且色彩和諧艷麗,真乃國寶也。經過了數百年、上千年時勢變遷、滄海桑田的衝擊,風霜雨雪、嚴寒酷暑的煎熬,竟還那麼完整,那麼美好!怪不得,那些外國人會對它垂涎欲滴,連做夢都想著它們。
飛天,是敦煌藝術的標志,在莫高窟的石窟中,我們看到許多自由飛翔的神仙,這就是飛天。
飛天,是佛教中乾闥婆和緊那羅的化身。乾闥婆,意譯為天歌神,緊那羅意譯為天樂神。原是古印度神話中的娛樂神和歌舞神,是一對夫妻,後被佛教吸收為天龍八部眾神之一。乾闥婆的任務是在佛國裡散發香氣,給佛獻花、供寶,棲身於花叢,飛翔於天宮。緊那羅的任務是在佛國裡奏樂、歌舞,但不能飛翔於雲霄。後來,乾闥婆和緊那羅相混合,男女不分,職能不分,合為一體,變為飛天。在佛教中,飛天被稱為香音之神,他們能奏樂、善歌舞,美麗而阿娜多姿,灑脫而滿身異香。
北涼、北魏時期的石窟中就有飛天,但都畫在窟頂、主體佛像的上壁、佛龕內兩側,而且線條呆板,動作單調,這是早期的飛天形像。
盛唐時期,飛天不僅畫在窟頂,佛龕,大部分都畫在洞窟四周的大型經變畫上,在經變畫中,佛陀在極樂世界正中說法,飛天飛舞在天空,有的腳踏彩雲,徐徐降落;有的昂首揮臂,騰空而上;有的手捧鮮花直衝雲霄;有的反彈琵琶,橫空飄游;有的雙腿上揚,雙手散花;還有不少雙飛天,那迎風舒展的衣裙,飄飄翻飛的彩帶,使她們如空中游弋的一對對燕子,輕盈靈巧、瀟灑自如。飛天眉清目秀,苗條修長,她們瀟灑飄逸,姿態各異的表演,給神聖肅穆的講經堂,增添了無限的生氣和樂趣。我想,在這樣的氛圍中,佛陀一定會越講越起勁,聽眾也會越聽越愛聽。
盛唐時期的飛天,達到了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藝術頂峰,就像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雕刻繪畫一樣,讓人嘆為觀止。今天我們有幸站在這原汁原味的,光彩照人的珍寶面前,這是我們的造化。我突然發現,在我面前,那一縷飄帶在輕輕飄動,仿佛有一片花瓣正向我徐徐飄來,還聽到遠遠的悠揚的奏樂聲,是幻覺嗎?可能是。但那一刻,我的確被震撼了,被征服了,啊,敦煌的飛天,飛天的敦煌!自由的女神,輝煌的女神!
第96窟,是莫高窟最大的佛窟,稱為“大佛殿”、“九層樓”,是莫高窟的標志,窟內的彌勒坐像,高34.5米,是世界上最大的一尊室內石胎泥塑佛像,造型優美,氣勢恢宏,建於唐朝。“你們看,那只左手多漂亮,被譽為世界上最漂亮的手,這是盛唐的傑作,相比之下,那只右手就顯得呆板,沒有靈氣了,這是宋代重塑的。”講解員小姐說。
參觀了三個石窟和一個展覽館,突然下起了大雨,雷電交加,風雨大作,好一場沙漠暴雨啊!我們擔心,參觀會中止。因為據說,下雨,打雷,莫高窟是要停止開放的。
講解員似乎也理解我們的心思,她說:“老人家,放心,我再帶你們參觀兩個石窟。”這時已是六時半,已超出她下班的時間了。
年輕的女講解員,口齒清楚,講解流利,而且,充滿著激情。在洞窟裡,順著她的電筒光,瞻仰那些瑰寶,聽她那清脆、流暢,富有智慧和情感的講解,簡直是一種享受。是的,這是一種享受,站在這世界矚目的寶庫內,瞻仰這些稀世珍寶,聆聽這高水平的講解,這不是享受,是什麼?這是一種至高無上的享受,這是一種終生難忘的享受。
最後,因我們的要求,她又增加了一個涅槃窟。這是表現佛祖釋迦牟尼圓寂時情景的石窟,釋迦牟尼安祥地側身而臥,平靜地進入靈魂不生不滅的最高理想境界,他的弟子們有的含笑、向往,有的嚎啕、悲痛,神情各不相同,表現了各人的修行領悟程度的差異。涅槃窟的塑像和壁畫,人物神態表情的刻畫是很成功的。
700多個石窟,我們只看到7個,但我們滿足了。雖然橋斷、路長,困難重重,但由於有堅持到底的決心,有對世界瑰寶的想往,我們終於來到莫高窟,終於如願以償。雖然參觀的石窟少了些,但它們是的的確確的真品,的的確確的瑰寶,我們滿足了。
到莫高窟,已經是快閉館的時候了,後來又下了雨,打了雷,但我們還是參觀了莫高窟。如果,千辛萬苦來到這裡,館門不開,不讓參觀,那將留下終生遺憾。所以,我們應該滿足了。
回程,當然也只能靠兩條腿走。雖然腿腳有點酸,由於下了雨,天氣涼爽多了,又由於今天終於完成了預定的旅游任務,了卻了瞻仰世界文化遺產的心願,人逢喜事精神爽,心裡舒坦了,步子自然就邁得輕快了。
這裡的夜來得晚,已是八點鐘了,還如杭州的四五點鐘一樣,茫茫沙漠,日落晚霞分外艷麗輝煌,而東邊祁連山的冰山雪原也分外神奇漂亮。
回程雖然比較舒服,但也碰到煩惱之事,說明世界並不那麼完美,文明與邪惡同存,淳樸與欺詐交錯。
我們是從莫高窟回來的最後一批,十幾個人,前後相距一公裡左右,沙漠上,看見一輛越野車開來開去,估計是想載客,這時,還有誰來坐他的車。沙漠上,其他車不能開,越野車還是能開的。
老馬是最後一位,車開過他身邊,司機說,捎你回去。老馬想,遇到好人了。司機也沒說價錢,老馬想,可能人家回家,捎帶我一陣,就上了車。
車開上來,我們看到老馬在車上,也上去了,前後一共上來五人,說好是20元。車開了五分鐘,就到了我們自己的車邊,他們都下車了,我拿出伍拾元付錢,等著司機找錢,可他卻說:“一個人拾元,五個人正好伍拾元,不找了。”
你看,竟有這樣賺錢的人?這不是強討飯嗎?看這年輕人,像模像樣的,長得還挺不錯呢,怎麼賺起錢來就不講道理了。君子取財,取之有道,這樣得來的錢,用起來也不舒坦。
不過,我想,世界就是這樣,慈愛與恐怖、正直與邪惡、美麗與肮髒同在,在神聖美麗高貴的莫高窟神像的背後,不是還有許多欺詐、盜竊的故事嗎?英國人因坦斯,法國人伯希,美國人華爾納,這些打這學者、專家名銜的外國人,不是用欺詐、盜竊的手段,劫掠了我國敦煌許多文物珍寶嗎?
2007年10月25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