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游記--走進非洲,走入埃及(五)

作者: 藍天白雲悠悠

導讀2007年9月29日郵輪—康翁波(kom-Ombo)神廟—荷露斯(Horus)神廟 今天是比較悠閑的一天,郵輪只停靠兩個景點,上午是參觀康翁波(Kom Ombo)神廟,Kom Ombo在古埃及語中意為“金城”。它位於尼羅河邊的一座小山丘上,建造於托勒密王朝。和別的神廟一樣,它也有高大的石柱和因殘破而顯得蒼涼的廟殿,但與眾不同的是,它有兩個大門。一個大門是專為鷹神荷露斯(Haroeris)所� ...

2007年9月29日郵輪—康翁波(kom-Ombo)神廟—荷露斯(Horus)神廟

今天是比較悠閑的一天,郵輪只停靠兩個景點,上午是參觀康翁波(Kom Ombo)神廟,Kom Ombo在古埃及語中意為“金城”。它位於尼羅河邊的一座小山丘上,建造於托勒密王朝。和別的神廟一樣,它也有高大的石柱和因殘破而顯得蒼涼的廟殿,但與眾不同的是,它有兩個大門。一個大門是專為鷹神荷露斯(Haroeris)所建的,另一個是專為鱷魚神(Sobek)所建,因此康翁波神廟又被稱為“雙神殿”。下午則是途經伊德夫(Edfu),游覽荷露斯神廟(Temple of Horus)。伊德夫(Edfu)位於阿斯旺(Aswan)以北123公裡、盧克索(Luxor)以南約140公裡處,是游覽盧克索——阿斯旺黃金線路的必經之地。這裡最著名的就是荷露斯神廟(Temple of Horus),因為當地地勢較低,尼羅河泛濫時將整座神殿淹沒深藏土中,使得它成為全埃及目前保存狀態最好的神廟。

荷露斯神廟修建於公元前237年,歷時200多年才竣工完成,主要供奉鷹頭人身的天神荷露斯(Horus)。荷露斯是古埃及最重要的神之一,是太陽神Osiris與保護女神Isis的孩子,通常被描述為戴著埃及皇冠的神鷹,古埃及的法老們都視自己為荷露斯的化身。整座神廟有137米長,前端有79米寬,神廟大門高36米,並不很大,只有一座主要神殿,殿外有荷露斯的鷹頭雕像。內部與其他神廟都類似,外間是一間巨柱大廳,內間為石室,裡面有一條罕見的鱷魚木乃伊。

回到郵輪時意外發現房間裡有個用毛巾折的蠍子,很有趣!讓我感到房間裡一下變得可愛而溫馨。這以後每天房間裡都會出現不同的“動物”。在埃及很多旅館都有在房間裡折動物的傳統,埃及人還是很懂得生活情趣的。那一天大部分時間我們都在甲板上欣賞尼羅河兩岸的美景,不過那天我也得到一個噩耗:我的後半段行程必須自己一個人走了。春秋旅行社給我一個埃及中文導游的電話讓我和他聯系賓館的事,結果打了十幾分鐘電話得到的答復是要加240美金,在國內我已經付了5500,還要加那麼多太虧了,我想請他給我做導游他卻婉轉的拒絕了我。在埃及打了200多電話費算是白打了,我當時郁悶了很久。

明天就要到達盧克索(Luxor)西岸了。有這樣一個城市,當大多數國都還未有人跡時,它已完成了國都的使命;有這樣一座城市,被分成兩部分,一半給生者,另一半給死者。這就是底比斯(Thebes),荷馬筆下的“百門之都”,現在的盧克索(Luxor)。橫跨尼羅河兩岸,底比斯的右岸,也叫東岸,是當時古埃及的宗教、政治中心,有著皇宮和神廟,著名的就是卡納克(Karnak)神廟和盧克索神廟。左岸,也叫西岸,是法老們死後的安息之地,以國王谷和皇後谷為代表。我們想多參觀兩個墓,貴族墓和手工藝人墓,據說這兩個墓中的壁畫保存相當完好。為此吃完晚餐後我們找到導游與他商量明天的行程安排,看看能否多增加兩個景點。商量的結果是要加錢,但導游提醒我們因為西岸的景點都在下午兩點關門,我們想玩那麼多地方可能時間不夠。互相商量了一會,我們決定放棄皇後谷,據書上說皇後谷中的代表Nefertari(奈菲兒塔麗)墓已經一直關閉了,剩下幾個王子墓沒什麼可看的,我們又向導游確認了一下,導游說的確如此,而且這樣一來錢也不用加了,皇後谷的門票和貴族墓、手工藝人墓門票相抵消正好,時間上也沒問題了。

接下來我們就和導游隨便閑聊,在當地導游工作是個不錯的工作,靠小費他們月平均也要達到四五千埃鎊,甚至更多,絕對是白領級別。我們教他中文的“一二三四”,他居然發得很標准,尤其是“二”這個發音,我們問他是不是學過中文,他說沒有但他們埃及語中有類似於“二”的發音,因此學起來很容易,難怪埃及的中文導游都是自學中文,原來他們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精選遊記: 埃德夫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