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麗江的第一個夜晚,不知是始料未及的寒冷還是這裡過分的商業開發,竟讓我陷入失望。我決定第二天聞雞即起,再探古鎮。
在一個人的大套間迷迷糊糊睡去,醒來時不到早晨6點。撩開窗簾望去,外面仍然漆黑一片。於是躺在床上睜著眼睛等待晨曦。一會兒,窗外天際呈魚肚白。熹微晨光中,我獨自步出酒店。
古鎮的清晨完全不同於它的夜晚。雨後的石徑猶如剛剛打磨過的大理石,分外清潔。街上空無一人、兩邊門戶緊閉,間或有一兩只雞犬穿過,顯得非常靜謐。沿街隨意而行,相伴的是潺潺水流敲響的輕音樂和我走在青石板上的橐橐聲。小巷彎曲勾連,不經意間就可以從轉角看到一處風景。古老的民居高低錯落,青瓦飛檐,有的院落的牆頭兀自探出一叢不知名的紫色小花,顯露著晚秋的生機。關閉的店門恰恰把那些商業化的物質鎖在內裡而展示出木質的滄桑痕跡,門上雕刻的花卉人物古拙而生動,似乎在無聲地敘述者一個個古老的傳奇。

(古鎮的街道)

(轉角處一家客棧的外牆面裝飾)
行走在清晨的古鎮街道上,最讓我感嘆的是它的水道。據說古鎮之水來自玉龍雪山,清冽的雪融水沿山勢而下流入古鎮,從家家戶戶門前蜿蜒經過,是納西人不可缺少的生命之源。因為是活水,故而常年清澈,其中草茂魚肥。納西人用水也十分衛生,民俗上游水飲用下游水汰物,從不往河裡亂丟亂仍。古鎮的水幾乎無處不在,無論你行走在街道的哪邊,幾乎總是臨水親水,滿目是水岸的綠柳、河間的木石板通道和古老的石橋和石階,整個古鎮幾乎是枕在淙淙清流之上。即使看慣了江南水鄉水鎮,我依然陷入感動和痴迷。

(臨水的店鋪)

(幽靜的水巷令人神往)
天色漸漸大亮。空寂的街道出現了越來越多的游客,店鋪紛紛開門。從四方街右岸溯流向東北方向走去,盡頭是世界文化遺址廣場,兩部大水車後面是一面巨大的東巴文化牆,牆上刻有像形的古老東巴文字。折回頭復從左岸進入,走過宣科主持的納西古樂演奏場,越四方街廣場,穿石橋,拾級向上,直至古鎮的制高點萬古樓。登樓遠眺,遠處的雪山依然籠罩在雲霧之中,眼前是古鎮的磚瓦房屋頂,其基調是青紫色、且黑白分明;而在古鎮建築群的外面,一大片新建築已經呈U字型環繞古鎮,其基調則是水泥的灰白色。

(萬古樓遠眺)
是日雨歇,但依然雲山霧罩,寒意襲人。在鎮上轉了將近5個小時以後回到酒店,在旅游部預定了到22日玉龍雪山、23-24日香格裡拉的行程,退房前往既定目標--束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