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地行草從巴松錯到尼洋河谷(二)

作者: 東北偏北

導讀八一至魯朗的路上要經過海拔4728米的色季拉山口,如果運氣好,在這個山口便能看到傳說中的南迦巴瓦。之所以強調運氣而不是天氣,是因為很多人在氣像條件十分不利的情況下目睹了南迦巴瓦的真顏,而還有很多人整晚夜觀星相第二天起大早屁顛兒屁顛兒地趕到色季拉,卻仍然與南迦巴瓦情深緣淺。我們屬於後者。 過了色季拉山口便是魯朗。魯朗至波密的100多公裡(大概 ...

八一至魯朗的路上要經過海拔4728米的色季拉山口,如果運氣好,在這個山口便能看到傳說中的南迦巴瓦。之所以強調運氣而不是天氣,是因為很多人在氣像條件十分不利的情況下目睹了南迦巴瓦的真顏,而還有很多人整晚夜觀星相第二天起大早屁顛兒屁顛兒地趕到色季拉,卻仍然與南迦巴瓦情深緣淺。我們屬於後者。

過了色季拉山口便是魯朗。魯朗至波密的100多公裡(大概、接近)是318國道的精華路段,春天有開不盡的杜鵑花,秋天有看不完的五花山,雨季則是泥石流和塌方的天下。司機說,晚上看泥石流最精彩,石頭滾落的過程中與山體摩擦產生火花,像點綴著霓虹的瀑布。不用親眼所見,只憑想像就夠美了。

魯朗林海是一個新興景區,緊鄰318國道。如果不在裡面學小資發呆,被圈起來收門票的範圍也就10個足球場大小,1個小時足以暢游林海。我們並沒有從正面進入,而是經由魯朗附近的一個村莊迂回進入景區。這是司機指給我們的一條逃票路線,大概有3公裡左右的樣子,沿途有草甸、牧場、林間開闊地、灌木叢等不同地貌。我們在村子裡面找了一個也就10歲上下的小女孩做向導,任務結束時,小女孩說5塊錢,我們給了10塊附加若干巧克力。其實,魯朗林海的門票也就10元,對於川藏線一路走過來的人來說,這片林海實在沒什麼特別。不過,我們眼中的魯朗絕對不同於那些持票進入的游客。有了這段3公裡徒步,魯朗印像因此厚重了許多,村寨的人文氣質與林海的自然風光就那麼隨意地結合在一起,不露任何痕跡。

午餐是相當腐敗的魯朗石鍋雞,這也許是我這輩子吃的最貴的雞,380一只。據說這雞不吃食的時候一天到晚都在樹上掛著,我們跟服務員說想看看活的,服務員說沒問題就把我們帶到廚房後面的山坡上,結果連雞毛也沒見到一根。接下來的目的地是尼洋河谷,需要原路返回,再次經過色季拉山口時,南迦巴瓦仍然不肯露面。幾個攝影愛好者面對幾乎不可能散開的雲層堅定地守在三腳架後面期待他們的好運氣,我真想下車跟他們說一句,哥們兒,山口風大,如果你的相機沒有透視功能就趕緊回吧。

尼洋河是雅魯藏布江北側最大的支流,在林芝縣則們附近彙入雅江,我們要去的地方就是尼洋河與雅魯藏布江彙合之處。去這種地方當然不能奢求路況,不過,崎嶇山路的一側始終伴隨著絕美的河谷風光。車子一路顛簸開到尼洋河盡頭,雅江在不遠處肆意蒸騰著水汽,再過不久,這條極地天河就將在米林與墨脫之間做出驚世駭俗的馬蹄形大轉彎,一舉成就雅魯藏布大峽谷的絕世威名。由於准備工作不夠充分,我們沒敢貿然進入峽谷地帶以及更艱險的墨脫,我們只有在這兩江彙合處多停留些時間以感悟自然的造化與深邃。

眼前的尼洋河平靜地流淌著,被她衝積成的沙洲將這河流在盡頭分割成一道道優美的弧線。藏族傳說中,尼洋河被描述成神山流出的悲傷的眼淚。我不知道尼洋河承載著怎樣的傷痛,但我能隱約感受到這條超過300公裡的憂郁之河在平靜表面下蘊藏著的某種力量,這力量打磨河石、衝刷兩岸、蕩滌靈魂。

夜色中回到八一,一時有些不適應滿眼的燈紅酒綠。坐落在川藏線上的八一鎮其實更像內地的某些縣城,西藏氣質在這裡被化解得只剩下地理概念。後來聽人說,八一的意思就是這城裡的漢藏比例為八比一。原來如此。

更多照片至我的博客http://gufeng521.spaces.live.com微空啤酒館


精選遊記: 林芝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