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上北高峰重陽節那天我們談起了爬山。同事韓老師說來杭五年居然沒爬過北高峰,我就自告奮勇做回向導。次日正好是周末,我和小韓帶路,與韓老師一家爬北高峰。上北高峰至今不下十次,上山的大小道路我都數得清楚。午後,我們一行五人在汽車西站前會合,經老東岳村和法華寺登山。老東岳村和老東岳廟從老東岳村的菜場這條道進去,這裡實際是條幾百米的街道,3米寬左右的水泥路,路旁小店林列,有小餐館、蘭州拉面、理發店、縫紉店,還有三輪車流動攤,賣麻辣燙、干菜燒餅、草鞋燒餅、水果、鹵豬頭肉、蕨菜干、山核桃之類。另外還有地攤,賣花苗、蔬菜、草藥等等。街道上吆喝聲、車鈴聲、喧鬧聲混雜在一起,儼然一幅鄉鎮街道的景像。前行兩三百米,在丁字路口往左拐,遠遠看見一顆大樟樹,枝干粗壯,葉茂繁盛,生長在小溪的旁邊。走近看大樟樹干圍估計有2-3米,樹干有些斑駁粗糙枝干上生長著許多綠色的青苔,上面的虯枝向四面八方伸展,大樹的左邊就是一個小學,這個大樟樹就像是村裡的一位飽經滄桑的慈祥老人,護佑著這個村莊村民的繁衍和生息。樟樹現在已經被村裡用圍欄保護起來了,據園林專家考證,此樹樹齡達600多年,可與赤山埠法相寺唐障相伯仲,但上次在網上看到普陀山風景名勝區有棵據傳已有900余年樟樹,被人們稱為千年古樟,那真的是樟樹元老了。沿小巷直上,村中屋舍高低錯落,幾乎家家都有小院,圍牆上種著花草,村裡人喜歡在院子裡種桔子樹、桂花樹,有家院子的柚子樹軀干伸出了牆外,上面碩果累累,真是嘴饞誘人。走出小巷盡頭,豁然開朗,我們上了大路,路的右邊是一溜白色高牆,是杭州看守所所在地。左邊一溜的紅牆建築過去,那就是老東岳廟,寺廟依山勢而建。抬頭便見:老東岳廟:四個繁體字閃著金光的匾。老東岳廟建於宋乾道三年(1168年),嘉定年鑒重新拓展了廟宇,祠宇壯麗,有詩雲:七十二司威可畏,兩廡隸卒色常嗔。著衣亭畔冠袍整,疏裹樓頭粉黛新。三月生辰桃李獻,四民死忌紙錢陳。清明祭掃男攜女,都向空廊哭鬼神。——西溪百詠·《東岳廟》相傳夏歷三月二十八日為東岳大帝祭祀日,所以每年這一天,各地的道教寺觀都要舉行祭祀活動。這一天城中市民,遠近鄉民,成群結隊湧向老東岳,廟裡廟外,人聲鼎沸,幾無立錐之地。聽說以前老東岳演出目連戲歷史悠久。據《浙江儺戲》作者沈祖安先生介紹,同“南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臨安(杭州)和會稽(紹興)都有儺戲演出,杭州老東岳廟的儺戲在清初最盛”。雖然如此,現在在西溪這邊這麼久是沒看到這些戲目的表演,也湊不上這趟熱鬧了。由此可見,老東岳廟已有800多年歷史。舊時東岳廟,據杭州老人回憶,是一組規模很大的建築群。有殿、堂、閣、門、亭、樓、觀、廊100多間。黃瓦朱牆,古木參天,氣宇軒昂,宏偉壯觀。供奉的主神東岳大帝因掌管民間的貴賤和生死,所以每天朝奉者甚多,香火極旺。可惜的是,舊廟於1958年被拆毀,現在的老東岳廟是2002年村民集資重建的,香火及人氣已遠不及以前旺盛了。從廟旁有台階而上,大約四五十個台階可以看到左邊有兩大長排燒香台,上面大多顏色墨黑了,下面還掛著冷卻的腊油。老東岳廟的主殿為東岳寶殿,前為東岳大帝,後為兩位娘娘,兩側是屬下十大元帥。廟裡十分安靜,只有香的煙霧在繚繞。忽然一陣鞭炮點燃、嗩吶吹奏、鑼鼓敲打之類的聲音從下面傳來,走過一看,原來是一群人在燒香做法事,看領頭的幾個人衣著青色長褂,頭戴五冠帽,手持長木劍,明明就是道家裝束,怎麼會來這佛家之地,看來今天是“二教”薈萃了。這讓我想起南雁蕩山神奇的“三教”薈萃,雁蕩山靈峰景區有屬儒教會文書院,屬佛教的觀音洞、雲祥寺,屬道教的仙姑洞、三台道院,“三教”同處一景區,真的是非常罕見。
法華山的鳥和法華寺出了老東岳廟,是個長坡,路邊種滿了一人高的桂花,現在正是丹桂飄香季節,清風徐來,沁人心脾,聞著這香氣渾身都長勁,兩腿好像更有了力氣。上完這個坡右轉,可見一涼亭,上書“法華亭”,涼亭蓋在路邊,完全掩映在高大的樹木之中,它全部由石頭砌成,亭內有兩排石凳,有幾個比我們早到的人正在休憩。我們也決定在這裡休息片刻,亭邊的小溪叫留香溪,上次還可聞潺潺水聲,今天來卻已經干枯到底了,只剩下裸露的石頭各自躺在那裡。沿亭邊的台階而下是橫跨在溪上的一座小巧的石拱橋,這座小橋也因溪得名——留香橋,過了留香橋是另外一條上山的道,也可上北高峰,還可攀美女峰。涼亭東面是法華山,海拔123米,山不高卻灌木密匝,葉茂蔥郁,山間鳥兒很多,啁啁啾啾、嘰嘰喳喳地鳥聲傳來,走過去便可看見林間樹上掛著很多鳥籠,原來附近的很多養鳥人都跑這裡來溜鳥,籠中鳥與林中鳥互相呼應,可謂百鳥爭鳴,清晨來此更為壯觀,此地仿佛成了鳥的樂園。“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這些寵物鳥多少能找點回歸自然的感覺,我們這些生活在城市裡的人何嘗不是這種感覺,陶淵明在《歸園田居》中說“久在樊籠裡,復得返自然”,寫的真是妙哉。鋼筋水泥、車馬喧囂充斥著生活,回歸到大自然中去,才是真正的生活吶!出了法華亭,可以看到法華寺的樓閣翹檐掩映在枝盛葉茂的幽谷中。法華寺已有1700年的歷史了,由東晉曇翼法師開山。法華寺幾經滄桑與興衰,1958年的大革命時代摧毀了多少文物古跡,這裡的老東岳廟和法華寺也未能幸免於難,我們現在看到的已經是2003年建成的法華寺。據傳說,東晉高僧曇翼曾在此面山誦法華經十二年之久,普賢菩薩為之感動,下凡考驗曇翼和尚的道行。幻化成一女子,謊稱迷路,因畏懼豺狼,深夜求宿,曇翼念及“救人於難,附加有不辭之責”留她暫宿,女子半夜腹痛不止,求其為她按摩,曇翼最後找來一塊布裹在禪杖上,手持另一端,遠遠為女子按摩。女子現出法相,對曇翼說:“我乃普賢菩薩來試汝爾!”郡太守孟公上奏朝廷,皇帝勒令建寺以表之,於是寺、山均以“法華命名”。我們前行不過500米,卻坡勢漸陡,路邊有亭、有樹,還有放生池,法華寺宏大莊嚴坐落。前面正對一壁照,上書:“具足精嚴”四字。我也不懂,網上查閱才知,所謂“具足”是圓滿無缺的意思,或言守戒、具備。精嚴者,守戒虔誠、謹嚴也。可見,“具足精嚴”道出了佛教修行的嚴謹與追求,古岸青燈的超脫與淡然。壁照的另一面則寫的是1998年重修法華寺記。山門入口之匾上是已故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題的寺名,一路上來都有上“法華寺”的黃底黑字指示牌,也都是他的題字。趙樸初是安徽太湖人,還是作家、詩人、書法家。邁步上了台階,門邊兩尊夜叉煞是威嚴。進門左為鼓樓三層構架,飄檐做的精巧飛揚。右邊為鐘樓,結構相同,左右對持,值得一提的是樓裡各有一尊雕塑,鼓樓的雕塑是坐立的,而鐘樓的雕塑是站立的,不知是不是佛家的規矩敲鼓可坐著敲,而撞鐘如不站立則為不敬了。往上則是高台上的天王殿了,這法華寺的建造依山造勢,地段和氣勢都要比老東岳廟要好的多。法華寺每上一層都是左右而上的高台階,威嚴而壯觀。殿前兩邊門楹上寫道“我笑有因真可笑,你忙無甚為誰忙”,佛家之語總是語淡高深,每次來這種地方才發現自己總是俗不可耐之人。再上一台階便是更寬闊的平台了,大雄寶殿便在此,殿前一株廣月蘭粗壯高大,頂端估計被大風折斷過。殿裡誦經之聲傳來,伴隨那繚繚香煙飄散這幽谷裡。寺廟可能是新修不久,還總感覺人工痕跡太重,以後如果能在寺內庭院多栽植松、柏、銀杏之類老樹,細處多加花卉、山石點綴,想必更添莊嚴和靈氣。上山的那段水泥路大煞風景,如能改造成一條古樸精致的道路,再增添些小的景觀,那便又是另外一番景像了。自右側一道邊門出來,我們看見一條蜿蜒古道,拾階而上。北高峰和靈順寺一開始,古道便很陡峭,初爬的時候,都有點不敢回頭,腳步寒顫,爬得多了筋骨也消受的住了。我和韓老師邊爬邊拍些風景,法華寺後山的圍牆依山節節拔高,也很有禪意。走在前頭的瑪朵說我們這些落後分子是兩只蝸牛,不然怎麼走的這麼慢。童言也真是很有意思,要我就打不出這種比喻來。這些台階大多由整條的麻石鋪成,據說是明清時候修的。現在有些已經斑駁裂開,看的出它們所經歷的滄桑。路較崎嶇,沿著山勢爬行,幸好路邊的樹木很高,不然下午的太陽直曬可不大好受。10分種不到已經一身微汗,回頭看韓老師已是大汗了,他看我在等他,邊讓我先上。我一步兩階梯,很快邊趕上了前面的隊伍了,小瑪朵要跟我比賽誰先到,看她興致勃勃的樣子,真來勁。沿途游人三三兩兩,下山的風風火火,上山的氣喘吁吁。一身大汗出來,終於征服了這1000多台階,回頭看過去,西溪和城西一帶都在腳下了,登高望遠心胸開闊不少,分叉口的野柿子樹今年早早就被人給摘去了,去年我爬的時候,還是滿滿地一樹半紅半綠,因為樹很高,許多人就在樹下,指點柿子,望柿止渴。再上去一小段路,便到了北高峰了。路邊新建了兩間無水智能廁所,外觀上是古樸的木房子,當初我還以為建涼亭呢!因為是休息日,到了上面人聲鼎沸、人頭攢動,居然還有人在練習山地車,難怪這麼熱鬧。北高峰高314米,南擁靈隱寺,北據法華寺,歷代名人逸士都曾登臨此山,留下許多贊美吟詠的詩文。山頂有慣稱“天下第一財神廟”的靈順寺,另外浙江電視集團的電視發射台也在這裡。靈順寺俗稱華光廟,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來這裡參拜祈福的游人也很多,因為是財神廟,所以來這裡燒香求來年生意興隆的生意人特別多。站在門口看見彌勒佛的坐像,仿佛已經聽到他那笑盡天下煩憂的笑聲了。歷史上流傳,峰頂以前建有白明王廟和北高峰塔、無著禪師塔,石松一株,現在早已消失怠盡,現在我們只能去史書、游記、詩句裡去尋覓了。韓老師一家在蘇東坡的題詩石前留影,我們看到了游客去敲世紀鐘,鐘聲響起,響徹四方,悠遠回旋。沿階而下數步,到毛澤東詩碑亭前,每次來我總不忘大聲的背誦偉人的那首詩。倚在石欄旁遠眺,視線蔚為壯觀,“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看水天一色的天際、三山環繞的西湖、朦朧東去的錢江,一副江山錦繡畫卷儼然已經刻入腦海。旁邊歡呼聲不斷,仿佛一同在為我為杭州美麗而吶喊。我們之後享受自帶的香瓜,真是解渴。小憩片刻,自另外一道下山,這條道便是連接到留香橋的那條乾隆年間古道。沿途樹木蒼翠,感覺不出一點秋意。我們路上看到許多長相如道路般崎嶇的松樹和樟樹,韓老師說這是他走過的最多歪脖子樹的路了,途中看見一棵樟樹生出7枝,好比七個姐妹擁抱在一起,讓我聯想到這裡也是不是有一個關於七仙女的傳說……(眺望北高峰)

(老東岳村的大樟樹)

(老東岳廟)

(法華寺)

(登山古道)

(靈順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