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自駕游記(七)

作者: 蒜妮

導讀 (阿爾山第2景:天池) (阿爾山第1景:不凍河) (下天池時遇到的可愛小松鼠) (石塘林的偃松) (三潭峽美景) 2007.10.04 早上醒來,大家顧不上洗臉刷牙,先跑到門外觀賞起了晨曦中不凍河---阿爾山風景區的第1站。不凍河的上游是哈拉哈河,河水長年不凍,一層淡淡的水霧飄在河面上,河水清澈,水中有當地特產:冷水魚,魚長5-7釐米。回到農家院,主人已經為我們做好了 ...


(阿爾山第2景:天池)



(阿爾山第1景:不凍河)



(下天池時遇到的可愛小松鼠)



(石塘林的偃松)



(三潭峽美景)

2007.10.04

早上醒來,大家顧不上洗臉刷牙,先跑到門外觀賞起了晨曦中不凍河---阿爾山風景區的第1站。不凍河的上游是哈拉哈河,河水長年不凍,一層淡淡的水霧飄在河面上,河水清澈,水中有當地特產:冷水魚,魚長5-7釐米。回到農家院,主人已經為我們做好了早飯:炒山蘑,菠菜湯,炸冷水魚(魚已經提前被曬成干,味道很好,魚雖小,但是好多有魚籽,再經油炸後,越嚼越香)再配上女主人蒸的蔥油卷,除了滿心的感動,我們還能說什麼呢?

今天的任務非常艱巨,阿爾山的重要景點(阿爾山風景區門票180/人,共10個景點)我們計劃全部走完。第2站:天池。天池是由於火山噴發後在山頂形成的湖,山上好多興安落葉松,因為已到深秋,松針變黃落下,地上一層厚厚的松針,像是一片金黃色的地毯。沿著石階拾級而上,不一會兒,就覺得呼吸困難了,看來平常的鍛煉還是沒有做到家。腳步也逐漸放慢,落葉松樹干比直,樹頂還有部分金黃的松針,仰臉望去,直插藍天。終於到達,四周樹木環抱著一汪碧水,樹影、雲影倒映在水面,讓你都不忍心說一句話,唯恐打破了這寧靜的美。天池有幾怪:一、天池深度無法確定,曾有研究人員做過測量,300多米的繩索放下去,仍然不能觸到底部;二、天池周圍的湖都有魚,唯獨天池無魚;三、曾有人在天池中放養鯽魚,不見魚長,也不見魚死。也可能因為這些特點,人們才來爭相游覽。下山時,遇到一只小松鼠,正在灌木叢中津津有味地吃著早餐,面對數架照相機絲毫不理會。第3站:三潭峽。沿著鋪好的木棧道一路前行,悅心潭,臥牛潭,赤壁豪情依次呈現在眼前,棧道兩側不時會出現各種植物的說明。潭水湍急,清咧,水聲時緩時急清脆之聲不絕於耳。在觀景台飲一杯茶,擺一盤棋,伴著水聲、鳥鳴,試問還有誰會想重返都市?第4站:石塘林。這個地區是由火山噴發而形成的玄武岩地貌。石頭形狀各異,石面上有斑紋或者小孔,成堆而存。但是由於今年較旱,吸地貌可看,塘中已經無水。但是值得一提的是此景區內有一種植物叫做—偃松,又名爬山松,屬灌木類,此松長不高只有1米左右,遠遠看去卻像孔雀開屏的形狀,與平常高大挺拔的松樹大相徑庭。

第5站:鹿鳴湖。此湖面積不大,唯一的看點是有座木橋(由樹樁架成)與湖面倒映的藍天白雲相映成趣,幽靜閑適。卻沒有見到一只鹿,不知湖名因何而來。第5站:杜鵑湖。沿著木棧道走向湖邊,一路上樹木茂密,但有大片的樹樁,土地也呈黑色,一片殘敗的景像,後來從護林員那裡得知,1998年5月13日由於雷擊發生大面積的林火。杜鵑湖面積較大,湖岸上長滿杜鵑花而得名,每到杜鵑盛開的季節,景色怡人。這裡有天鵝、白頭雁等珍稀動物,可惜我們只是遠遠見到了天鵝,其他的就沒見蹤影了。游船在湖面上劃過,漣漪蕩漾,樹影、雲影,恰似一副流動的畫。第7站:大峽谷。這一帶也是火山噴發的遺跡,但與石塘林相比卻是另一番景色。這是一條縱深的峽谷,兩側的峭壁深邃陡峭,岸邊的石頭呈青色塊大,上面還附著著當地一種特色植物---不老草。谷底無水,只能想像一下在豐水期,澗水轟鳴的氣勢了。第8站:駝峰嶺天池。此天池海拔1280米,整個天池呈左腳丫形,也是火山遺跡。上駝峰嶺天池要比天池的路還要陡。但為了美景只能咬牙前行。行至觀景台,一汪湖水頓時呈現眼前,由於天空、陽光、樹木的折射,湖水呈現藍、綠、黃三色,清風掠過,波光粼粼。大家普遍反映這裡要比天池還要美。

經過一天的游覽,說實話,一路美景不斷,有的山美,有的水美,有的樹美,有的石美,

還真多少有點審美疲勞,正所謂“久居蘭室不聞其香”。不過我想回到城市後,再看看這些景區拍的照片,我們還會對這些景色大加贊賞的。今晚就住在伊爾施了,為了明早去玫瑰峰。

由於網絡限制,阿爾山美景無法在此一一陳列,一定找機會公示,與大共享美景


精選遊記: 未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