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家大院,看民宅的幽美

作者: 66898553

導讀真正使喬家大院聲名鵲起的是《大紅燈籠高高掛》這部影片,張藝謀是位善於挖掘富於民族特色的傳統瑰寶的導演,喬家大院更是和他互相輝映,一個借地利將中國的東方特色視覺化,一個借視覺化的影響名揚海外。 這是一部經有小說改編的電影,改編自蘇童小說《妻妾成群》。故事闡述大學一年級學生頌蓮,由於母親貪錢而迫她嫁給一個大戶人家當四姨太。這個大家庭的 ...

真正使喬家大院聲名鵲起的是《大紅燈籠高高掛》這部影片,張藝謀是位善於挖掘富於民族特色的傳統瑰寶的導演,喬家大院更是和他互相輝映,一個借地利將中國的東方特色視覺化,一個借視覺化的影響名揚海外。



這是一部經有小說改編的電影,改編自蘇童小說《妻妾成群》。故事闡述大學一年級學生頌蓮,由於母親貪錢而迫她嫁給一個大戶人家當四姨太。這個大家庭的老規矩是:四個姨太太傍晚前要站在自已的屋子前,下人受命把大紅燈籠放在哪家門口,此位姨太太當晚就能得到老爺的“臨幸”。頌蓮初時因是新來,自然得到更多的寵幸,但她的反叛和好勝性格,終使她敗在深謀遠慮、笑裡藏刀的二姨太手裡。

家庭的連場爭寵風波,導致女侍凍死、三姨太被“家法”吊死等,跟社會現實連結起來,此片的深層結構便顯得特別豐富:大老婆是個一入門便依循老規矩辦事的“馬烈主義老太”;二姨太是個典型的兩面派;三姨太是天生的恃寵生驕派,以為受寵便可以胡作非為;四姨太既想獲得寵幸,但又不守“老規矩”,最後釀成悲劇。

喬家大院地處美麗而富饒的山西晉中盆地,位於祁縣城東北12公裡處的喬家堡村,距省會太原50公裡,與祁縣著名的中華周易宮、延壽寺、九溝風景區、渠家大院、明清街巷、長裕川等景點形成一日游格局。

大院始建於清乾隆二十年(公元1756年),以後有兩次擴建,一次增修。第一次擴建約在清同治年間,由喬致庸主持,第二次擴建為光緒中、晚期,由喬景儀、喬最儼經手;最後一次增修是在民國十年後,由喬映霞、喬映奎分別完成。從始建到最後建成現在的格局,中間經過近兩個世紀。雖然時間跨度很大,但後來的擴建和增修都能按原先的構思進行,使整個大院風格一致,渾然一體。



喬家大院是祁縣喬家“在中堂”的宅院,“在中堂”是聞名海內外的商業資本家喬家第三代喬致庸的堂名。1986年,祁縣將有大院辟為祁縣民俗博物館,以歲時節令、衣食住行、婚喪禮儀、農商活動為主題的42個展室,2000余件展品,較系統地反映了明清時期山西晉中一帶的民間風俗。

喬家大院位於祁縣喬家堡村正中,從高空俯視院落布局,很似一個像征大吉大利的雙“喜”字。整個大院占地8724平方米,建築面積3870平方米。分六個大院,內套20個小院,313間房屋。大院形如城堡,三面臨街,四周全是封閉式磚牆,高三丈有余,上邊有掩身女兒牆和了望探口,既安全牢固,又顯得威嚴氣派。其設計之精巧,工藝之精細,充分體現了我國清代民居建築的獨特風格,具有相當高的觀賞、科研和歷史價值,確實是一座無與倫比的藝術寶庫,被專家學者恰如其分地贊美為“北方民居建築的一顆明珠。”難怪有人參觀後感慨地說:“皇家有故宮,民宅著喬家。”

進入喬家院大門是一條長80米筆直的石鋪甬道,把六個大院分為南北兩排,甬道兩側靠牆有護坡。西盡頭處是喬家祠堂,與大門遙相對應。大院有主樓四座,門樓、更樓、眺閣六座。各院房頂上有走道相通,用於巡更護院。縱觀全院,從外面看,威嚴高大,整齊端莊;進院裡看,富麗堂皇,井然有序,顯示了我國北方封建大家庭的居住格調。整個大院,布局嚴謹,建築考究,規範而有變化,不但有整體美感,而且在局部建築上各有特色,即使是房頂上的 140余個煙囪也都各有特異。全院亭台樓閣,雕梁畫棟,堆金立粉,完全顯示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高超的建築藝術水平,確實是不可多得的藝術珍品。


精選遊記: 平遙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