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走邊記-那片叫作大香格裡拉的土地

作者: 八月的周日

導讀這片叫做大香格裡拉的地區,從各種旅游雜志到無數的旅友,都反反復復介紹過不知多少遍了;這條線路中的每一片土地,從自然景觀、地形地貌,到人文歷史,風土習俗,都很容易查到相關的資料; 我的每一次行走,都充滿了完全不確定的各種因素,既不知道明天將會走到哪兒,也不知道會遇到什麼; 較之記錄路程,我更在意的也許是記錄心情…… 所以,回來之後一直 ...

這片叫做大香格裡拉的地區,從各種旅游雜志到無數的旅友,都反反復復介紹過不知多少遍了;這條線路中的每一片土地,從自然景觀、地形地貌,到人文歷史,風土習俗,都很容易查到相關的資料;

我的每一次行走,都充滿了完全不確定的各種因素,既不知道明天將會走到哪兒,也不知道會遇到什麼;

較之記錄路程,我更在意的也許是記錄心情……

所以,回來之後一直也沒有整理行程,這些,都算是借口吧。

這一次行走的備忘錄——理由:

1、召喚。聽到心底漸漸清晰的來自遠方的召喚,是我每一次行走唯一的理由。

2、承諾。2006年的十月,我一個人在梅裡,看著金色的卡瓦格博時說過:明年,我會再來看你。日期:11天。9月29日——10月9日費用:¥6071/人。機票:¥2430;包車費用:¥2000;其他車費:¥182;住宿:¥696;餐飲:¥365門票:¥398路線:北京——成都——海螺溝——丹巴——新都橋——理塘——稻城——奔子欄——德欽——梅裡——維西——麗江——昆明——北京行程:

D1:北京—成都—海螺溝三號營地

成都—(147km)—雅安—(110km)—二郎山隧道,4.1km—(60km)經大渡河谷—磨西鎮、海螺溝口—(換乘觀光車,15km)一號營地—(7km)—海螺溝二號營地—(7km)—海螺溝三號營地

車程:約6H,路況良好。

途經:雅安、二郎山隧道、大渡河谷

住宿:海螺溝三號營地金山賓館 ¥140/標,房間內有電褥子,衛生間熱水也很好……不過三號營地就那麼兩處駐地,價錢也差不多,所以選擇性不大。

門票:海螺溝景區門票75元(其中含保險費,但是好像不能不買)、觀光車45元、索道150元。

~ 過了曾經是中國最長的隧道的二郎山隧道,就一直沿著大渡河谷南下,途中有幾處觀景台可以下車觀賞大渡河峽谷的景色;

~ 如果只去二號營地旁的貢嘎神湯溫泉,可以不用購買海螺溝門票,也可以自駕車前往。但三號營地自駕車是絕對上不去的,只能換乘景區的觀光車;

~ 一號和二號營地有溫泉,但最早的班車也在日出的時間之後,因此住在這兩個營地是來不及趕到山上看日照金山的。三號營地離雪山最近,只是沒有溫泉;

~ 金山飯店的天台上就可以觀看日照金山,但是在三號營地看到的那座雪峰並不是貢嘎的主峰,而是它6000米以上的數十座山峰的其中一座。只有上到四號營地才可以看到貢嘎山主峰;

~ 從三號營地坐觀光車到纜車站(這段路大約2.5km,均為山路,途中無甚風景因此不必徒步),坐纜車至四號營地觀看一號大冰川和大冰瀑布。在大冰瀑上面的就是貢嘎山海拔7556米的主峰;

~ 如果一早天氣不好,確定看不到雪山,只能看冰川的話,從纜車站另有步行線路可以走到一號冰川上,但是徒步路線走不到大冰瀑的位置。海螺溝冰川介紹:海螺溝冰川眾多,較大的冰川就有三條,最大的稱為一號冰川,長約14km,也就是平常所說的大冰瀑布。沿冰川上行3km,繞過黑松林,即可望見這條大冰瀑布。冰瀑布寬達1100米,落差1080米,由無數極其巨大的光芒四射的冰塊組成。冰川最高點的海撥為6750米,而最下端的海撥高度僅為2850米,它不但是低緯度低海撥的冰川,而且是落差最大的冰川。

一般體力者可親身登上冰體厚度為100米左右的冰川,但一般是不允許游客自行前往大冰瀑布的,因為在冰層覆蓋下有暗河,稍不留意,就有可能釀成大錯。如果要上冰川,一定要當地的導游帶領才可以進入。

海螺溝的二、三號冰川分別長為4.8、4.2km,在一號冰川之側面,但他們的最低點的海撥也在3650米以上,常人很難到達,僅供專業登山者攀登。

一號營地:海撥約1940m,位於達干煙溝口,距磨西大約有15km。有一室外溫泉,三星級賓館——金來悅溫泉假日酒店。

二號營地:海撥約2660米,位於熱水瀑布附近,距一號營地大約有8km。周圍有較多的景點,可以就近游覽森林,沐浴溫泉等。溫泉票價目前是:50元/人。

三號營地:海撥2980米,位於冰川河源頭,無溫泉。距二號營地大約7.5km,到纜車站和冰川步行線路約2.5km。三號營地是前往冰川的最後一站住宿地。三星級金山飯店,與磨西鎮的冰川飯店相當。另有一個銀山飯店,原名海螺溝賓館,也是三星級。

四號營地:目前無住宿,是新建的海螺溝冰川索道的終點,此處可觀賞到冰川的全景。D2:海螺溝—丹巴

海螺溝、磨西—(52km)—瀘定—(過瀘定後離開318國道,在姑咱鎮的岔路口沿大渡河谷向北,約150km)—丹巴

車程:約5H,瀘定至丹巴一線有修路地段

途經:磨西、瀘定、梭坡、大渡河谷、大金川

住宿:丹巴至美人谷之間大金川河谷旁的幾何家。¥50/人(含早、晚餐),4人普間。

~ 幾何:廣東人,攝影師,幾年前來到丹巴,自己建的一所藏式的小樓,院子裡種滿蘋果樹,牆外就是通往美人谷的公路和大金川河谷。實話說房間條件一般,浴室在一樓,但幾何一家人很熱情,飯菜也很好吃,聊得投機時,還能和主人喝上幾杯好喝的青稞酒;

~ 沿途大部分路況尚可,但過了姑咱鎮不久就有修路的地段分段限行,等了2個小時才放行,因此共走了7個多小時。被修路地段的碎石路硌得爆胎,在梭坡的碉樓下換備胎,也算是一種景色;

~ 盡量要在太陽落山前趕到梭坡,夕陽的余暉中能看到最美的碉樓和民居,日落之後峽谷裡就是一片灰色,想拍照是不可能的了;

~ 康定至新都橋途中要翻越海拔4200米的折多山,據說折多山至新都橋一段風景極美,天氣晴朗還可遠眺蜀山之王貢嘎山。如果走丹巴一線則不會路過康定和折多山;

~ 如果要在路上看瀘定橋,需要走穿過瀘定縣城裡的那條路,走城外也就是大渡河對岸的那條路雖然不堵車,但是要經過一條紅軍橋隧道,就看不到瀘定橋了;

~ 瀘定城不大,不過大山大河相擁,挺有氣勢。這裡的海拔不高,氣候還是很濕熱的,還沒有高原的感覺。

~ 一直沿著大渡河谷行走,心痛地看到清澈的河水和兩岸的植被被無數正在興建的小型水利設施破壞的面目全非,不由得感慨這種殺雞取卵式的經濟建設還要持續到何時才能停止呢?

丹巴碉樓:主要集中在大渡河、大小金川河谷兩岸,很多是三五個一組相互呼應,也有像梭坡十三角碉這樣獨立於山頭的,在碉樓集中的地方,數十座碉樓連綿起伏,形成蔚為壯觀的碉樓群。這些灰黑色的高大石頭作品,每一座都經受了百年風雨,棱角分明地巍然屹立。站在碉樓下,會恍惚感覺在歷史隧道裡迷失了自己。

梭坡鄉境內的碉樓最多也最出名,有世界上最集中的古碉群,共84座,堪稱碉樓博物館,有“千碉之鄉”的美譽。碉樓的外型有四角型、五角型、六角型、八角型,還有十二、三角型,但比較少見。碉樓由片石砌成。牆體表面光滑,縫隙緊密,棱角筆直,可見建築師具有高超的設計功力和工藝水平。

丹巴的碉樓都有自己的名字和性別,性別是通過木梁的位置來區別,女性碉樓的木梁露在外面,時間長了會發黑,所以女性碉樓的樓身上有一道一道的黑色痕跡,而男性碉樓的木梁在內部,不外露,所以沒有痕跡。

D3:丹巴—八美—塔公—新都橋

丹巴—(110km,途經東谷天然盆景)—八美—(35km)—塔公—(40km)—新都橋

車程:約5H。但沿途一直有景色,因此走走停停需要一天時間。

途經:甲居、東谷天然盆景、雅拉神山、塔公草原(木雅金塔和塔公寺)

住宿:新都橋薩瑪·亞茹藏房 ¥60/人,藏式二人普間

門票:甲居30元/人

~ 甲居是典型的嘉絨藏居的式樣。丹巴道孚地區的藏式民居非常有特色,感興趣的話沿途可以觀察風格的逐漸變化,走到八美民居的式樣已經有很大不同了;

~ 八美之前基本是高山峽谷的地段,有“東谷天然盆景”的美譽,沿途還能看到小瀑布的景觀;過了八美海拔漸高,漸漸有高原草甸出現。十月初的樹木已經開始變幻出斑斕的色彩;

~ 據說新都橋最美的地方是在從康定過來的路上,即瓦澤鄉至新都橋鎮不到5公裡的這一段。不過要是走丹巴塔公一線就不會路過瓦澤鄉了;

~ 塔公至新都橋全線都在修路,暴土揚塵,景色實在是大打折扣;

~ 塔公意為“菩薩喜歡的地方”,草原上可以看到雅拉神山。新都橋鎮:又叫東俄羅,是川藏南、北線的分路口。在新都橋欣賞景色如畫的小橋、流水、人家、藏式民居風光。攝影天堂新都橋風景都在鎮郊外瓦澤鄉離新都橋鎮不到5公裡處,康定過來乘車路過可以提前下車(路口招牌是“居裡寺”)

塔公寺及塔林:門票30元。塔公寺是藏傳佛教薩迦派著名寺廟之一,有“小大昭寺”之稱,是康巴地區藏民朝聖地之一。每年寺廟都要舉行一次盛大的佛事和跳神活動,寺壁掛滿唐卡藏畫,殿內生動地顯示出寺內僧侶及民間藝人的高超技藝。藏式浮雕、彩塑、壁畫及酥油制品以及造型各異的浮屠古塔林,具有十分獨特的民族宗教文化特色。

雅拉神山:位於四川省甘孜州道孚縣協德鄉境內,海拔5820米,系大雪山山脈的第二高峰,是康巴地區著名的神山。

藏族古老的傳說,遠古時期雪域有九座神山,被合稱為“世界形成之九神山”即雅拉香波神山、念青唐古拉神山、庫拉日傑神山、諾吉卡瓦桑布神山、阿尼瑪卿神山、咬卿頓日神山、崗巴拉傑神山、雷拉居保神山、覺沃月甲神山。由這九座神山組成了宇宙世界。山神則被視為是開天辟地的九大造化神。這九座神山又以前四座為首。

東方衛藏地方的雅拉香波神山(即雅拉神山),其山神又稱斯巴大神雅拉香波,神山所在地是吐蕃最古老的雅隆部落繁衍之地,故被奉為最大神山。他常以一頭軀體白如海螺的白犛牛的身形顯現,從嘴裡不斷噴出雪暴,是一個化身獸形的神靈。被尊為四大山神之首。

木雅金塔:票價10元。為紀念班禪大師而修建的純金紀念塔。D4:新都橋—理塘—稻城新都橋—(74km,經高爾寺山、雅礱江)—雅江—(143km,經剪子彎山、卡子拉山,進入理塘毛埡大草原)—理塘—(138km,經小海子山古冰帽遺跡)—桑堆—稻城

稻城—110km—香格裡拉鄉—30km—亞丁村

車程:6H+3.5H,除雅江附近路況較差之外,其余均為新修建的柏油路面。

途經:高爾寺山、剪子彎山、卡子拉山、毛埡大草原、常青春科爾寺、小海子山、兔兒山、桑堆、奔波寺(蚌普寺)、著傑寺(直共寺)

住宿:稻城亞丁人社區,¥150/標。亞丁人社區的老板雪狼子是個非常cool的人哦:),最近剛剛出版了一本寫稻城亞丁的書,所有有關旅行的問題都可以向他咨詢。~ 天氣晴朗的時候,在新都橋能夠清晰地看到貢嘎山;在高爾寺山口也可以看到貢嘎雪山延綿在天際的景色。

~ 途中翻越的三座埡口分別為:高爾寺山(4412米),剪子彎山(4658米),卡子拉山(4728米)

~ 流經雅江縣城的雅礱江,是大香格裡拉地區一條著名的河流。沿江北上可以到達新龍和甘孜;

~ 在進入理塘之前的最後一座埡口上可以俯瞰毛埡大草原,非常壯觀!

~ 理塘是個非常寧靜的小城,海拔4200米,被稱為“世界高城”。也許是離太陽太近了,所有的顏色都仿佛鑲著明亮的金邊。白天基本感覺不到高原反應,因此不必太擔心;

~ 川西以自然景觀著稱,這裡的藏地宗教氣氛遠不如青海和甘南,沿途遇到的第一座大寺就是理塘的常青春科爾寺。看了好幾天自然風景,見到紅牆金頂的寺院的感覺很是親切養眼;

~ 理塘至稻城的海子山又叫做小海子山,海撥4500多米,可以充分領略遠古冰川所遺留的大片遺跡,是中國最大的古冰帽遺跡,非常震撼!但大小海子都離公路比較遠,興伊措也只能遠遠的看到。

~ 桑堆紅草地其實面積很小,如果你去過香格裡拉(中甸)地區看過那裡大片鮮紅的狼毒花的話,這裡也許會讓人略感失望。而且,紅草地已經被當地人用細密的柵欄圍住,進去拍照每人收費10元!

~ 在秋天,夕陽中的桑堆至傍河一段的風景有種令人窒息的美麗;

~ 稻城至亞丁還有110公裡的路程,沿途經過的阿西海子山上有處地方可以同時看到亞丁三神山!當然這一切都要等能夠大搖大擺進亞丁的那一天了,按照現在的情形如果半夜偷渡進取的話是沒可能途中去爬山的。毛埡大草原:面闊5000平方公裡左右,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雖然海拔甚高,但地形卻相對平緩,這裡是一遍茫茫的草原構成的高山牧場;

長青春科爾寺:理塘寺,位於理塘縣城城北約1公裡的中莫拉卡山的山坡上。原為黑教寺廟,明在萬歷年間三世達賴索南嘉措於公元1580年途經該地時改為黃教並為其開光。占地面積900多平方米,寺容僧侶4300多人,常駐800人左右,為康區第一大格魯派(黃教)寺廟。其宏偉的建築與厚重的文化底蘊為康區之最,被視為"上有拉薩三大寺,下有安多塔爾寺,中有理塘長青春科爾寺";

海子山:位於縣城以北60公裡,界於理塘、鄉城,稻城三縣之間,是青藏高原最大的古冰川遺跡,即“稻城古冰帽”。南北93公裡,東西走向49公裡,面積3287平方公裡,最高峰果日銀則5020米,平均海拔4500米,海子山冰蝕岩盆等,隨處可見。共有大小海子1145個,規模和數量都是我國獨一無二的;

奔波寺(蚌普寺):位於稻城縣桑堆鄉境內,海拔3943米,距縣地30公裡,建於南宋淳熙五年(公元1170年),奔波(系藏語譯音,草壩之邊的意思),創建人是佛學大師噶瑪巴·都松欽巴(1110——1193)甘孜州新龍縣人。為擴大自身影響建此寺進行講經學法,並自作自身佛像供世人朝奉,該佛像在此廟保存至今。此寺不設活佛轉世制,寺廟哈奔掌管任期三年,該寺推行農禪並重,僧侶參加農牧勞動,佛事活動,根據農忙等情況,佛事隨之變更。

白教的傳播主要靠“口傳心授”,師傅口授給弟子,弟子根據師傅的傳授進行修煉,不太以來經文和書本,所以也被稱為“密宗”。密宗的修煉非常艱難。蚌普寺(奔波寺)的僧侶修煉期間不能與外人見面,親人也只能一年想聚一次,而且必須隔牆進行交談,三年修行完成要通過考試,合格者能一躍跳上後山數十米高的絕壁,在後山的岩壁上,有很多古老的岩畫和修行的山洞,其中有一幅岩畫和文字是噶瑪巴·都松欽巴親手所寫;

著傑寺(直共寺):位於桑堆鄉境內,距縣城20公裡處,1144年建寺,創建人帕木竹巴。寺內存在帕木竹巴親手自塑雕像一尊,寺內也有帕木竹巴留下的印跡。著傑寺與奔波寺教義教規一樣,佛事活動也一樣。值得介紹的是:寺廟中僧侶們與自然和睦地生活在一起特殊景觀,就是成群結隊的馬雞隨處可見,猶如家養,游人可以手拿青稞讓馬雞歡快的在你手上啄食;人與動物和諧相處的最佳佐證;

亞丁:有“香格裡拉地標”的美譽,我想幾乎所有來到稻城的人目的都是為了去亞丁覲見三座神山吧,可惜現在因為人為的原因景區迄今未正式對外開放。D5:稻城—鄉城—得榮—奔子欄稻城—(28KM)—桑堆—(85KM)—鄉城—(167KM)—得榮—(75KM)—金沙江大橋—(14KM)—奔子欄

車程:3H+4H+2H

途經:傍河、馬熊溝、鄉城大峽谷、桑披寺、得榮大峽谷、金沙江大拐彎

住宿:奔子欄 ¥160/標 客棧的名字沒記住,不過在穿過奔子欄的214國道旁這樣規格的客棧很多:一樓是食肆,二、三樓是客房,價錢也應該是相似的。~ 稻城至奔子欄,沿途全都是高山峽谷地貌,路況不錯。在馬熊溝之前翻越的無名埡口海拔超過5000米;

~ 鄉城一帶的白色藏居非常漂亮,縣城坐落在大峽谷之中,遠遠望去整座縣城也是一片白色,很有氣勢;

~ 鄉城的銀飾很有名,而且是沿途經過的市鎮價錢最便宜的;

~ 雖然得榮周邊的峽谷統稱為太陽谷,但開辟為景區的部分在得榮至雲南的路上,要從公路旁的一條岔路上山,公路上是看不到景區內的風景的。

~ 從四川進入雲南,要經過著名的金沙江Ω型大拐彎,在四川境內是沿江正好經過大拐彎的鼓肚部分,而到了雲南在奔子欄境內的214國道上則是觀看Ω型江灣的最佳地點。鄉城桑披寺:門票15元,坐落在縣城東北的山坡上,是康藏地區著名的寺院。據說,建築新寺的工匠們根本不需要設計圖紙,他們都是憑借感覺和經驗來修建。鄉城的寺廟文化在整個藏區都相當有名,桑披寺的住寺活佛聲望很高,擴展了寺廟在康巴地區的名氣。新寺選址在雄偉的巴姆山腰上,站在新寺,就能俯瞰到桑披小鎮全景;

得榮太陽谷:"得榮",意為峽谷之地,因為干旱河谷陽光充足,當地藏民篤信佛教且崇拜太陽,故有"扎西尼明龍瑪"(吉祥太陽谷)之稱。 得榮太陽谷隸屬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青藏高原向雲貴高原的過度帶,橫斷山脈北段它像一個楔子,深深嵌入雲南省和中甸和德欽之間,屬康巴藏區。得榮太陽谷3000平方公裡,分布著金沙江、定曲河、崗曲河、瑪依河眾多河流,和占全縣面積96%以上的極高極深的大峽谷,海拔高度從最高5499m直落到1990m。獨特的地理條件造就了它"一山有四季,十裡不同天"的自然景觀。D6:奔子欄—德欽—飛來寺奔子欄—(104KM)—德欽—(10km)—飛來寺

車程:3~4H,路況良好。

途經:金沙江月亮灣、白馬雪山、東竹林寺、梅裡觀景台

住宿:飛來寺雪域神川賓館 ¥260/標~ 飛來寺一直在大興土木,這家賓館在我去年來的時候還沒有。賓館的位置非常好,迎著雪山的一面是一條走廊,可以坐在走廊裡曬著太陽看雪山;

~ 飛來寺距離德欽縣城10公裡,食宿價格要比德欽縣城高出很多,不過還不算離譜,即便如此絕大多數人也會選擇住在這裡,因為在沒有比飛來寺更好的守望卡瓦格博的位置了;

~ 老生常談:能不能看到梅裡雪山是要靠緣分的。而且,如果梅裡出現日本人神山就決不會露面這件事,再一次被我們印證了。東竹林寺:位於德欽縣奔子欄鄉書松村南寧干頂東坡上,距奔子欄23公裡,214國道從寺後而過。全稱噶丹·東竹林寺,始建於清康熙六年(1667年),原名“衝衝措崗寺”,本為藏傳佛教噶舉派寺院,意為仙鶴湖畔之寺。清康熙十三年,與德欽林、紅坡羊八景林同時被藏傳佛教格魯派兼並,改宗格魯派,屬格魯派大規模興建的康區十三林之一。為康南地區宗教文化活動中心之一。只可惜在十年浩劫中遭到極大毀壞。1986年10月,班禪大師親臨捐款重建。其整體布局與松贊林寺一樣,建築群落依山勢疊壘而上。位於中央的大經堂為四層土木結構建築,82棵合抱大柱成網狀密布,底層是全寺喇嘛誦經之處,正面供有格魯派始祖宗喀巴及弟子達瑪仁青和一世班禪克珠傑像(俗稱師徒三尊),兩旁是釋迦牟尼、觀世音、文殊、普賢等佛和菩薩像。二層新塑的強巴佛高68米,釋迦牟尼佛殿的佛像高105米,銅質鎏金,佛冠及前胸鑲滿珍珠寶石,系拉薩色拉寺所贈。東竹林寺還珍藏著一幅長達8.5米,寬5.2米的大型唐卡,是用五彩絲線精織而成的護法神像,每年舉行跳神法會時展出一次,供香客觀瞻禮拜。D7:飛來寺、明永冰川飛來寺—(37km)—明永

住宿:飛來寺雪域神川賓館 ¥260/標

門票:明永冰川¥60/人,上山如果騎馬,費用為¥120/人

~ 過瀾滄江大橋之後到明永冰川進山的路口有一段土路,當年的志願者馬驊老師就是在那段路上出的事故,明永村裡還有馬驊老師的紀念塔。自駕車的人一定要小心!

~ 明永村口有家青年旅館,在那個位置可以清晰地看到冰川和主峰,真正進到村裡反而看不到了。青年旅館的老板非常熱情,我本來是閑逛到那裡的,他明知我不會住宿還邀請我進去喝茶吃飯,搞得我很不好意思的說。

明永冰川:在梅裡雪山主峰卡瓦格博峰下,明永冰川藏語稱“明永恰”,離瀾滄江面僅800多米,從海拔5500米伸到海拔2700米,是世界上少見的低緯度、低海拔季風海洋性現代冰川。在飛來寺觀賞梅裡雪山時,就可以看到明永冰川了。上明永冰川有一條人馬驛道,山雖陡,但路還算平整,可供走路和騎馬。冰川旁有一寺院,即著名的太子廟。

D8:飛來寺—德欽—茨中—維西德欽—(80km)—茨中—(147KM)—維西

車程:2.5H+4H,大部分路況良好,間或有幾處碎石路段,無險路。

途經:瀾滄江月亮灣、藍月山谷、茨中教堂、瀾滄江傈僳族村寨、葉枝土司署衙

住宿:維西縣城,¥70/標。~ 三江腹地的每一條江都有一處叫做月亮灣的地方,而與兩岸高山落差最大的就應該是瀾滄江梅裡大峽谷這段,著名的梅裡雪山和白馬雪山夾峙著湍急的江水,就算站在公路旁向下眺望都有暈眩的不真實感;

~ 據當地人說,瀾滄江大拐彎旁邊的山谷就是《消失的地平線》裡描寫的藍月山谷。山谷的上方就是緬茨姆,目光所及的盡頭就是那座金字塔形的完美雪山——卡瓦格博;

~ 茨中教堂的海拔已經不高,因此可以稍稍放縱一下自己,嘗嘗當地很有名的自釀的葡萄酒——葡萄是19世紀由傳教士從法國帶過來的,葡萄園就在教堂的圍牆裡。當地家家戶戶都有酒賣,很便宜,大約10塊錢能買到一斤;

~ 離開梅裡雪山和白馬雪山的高山峽谷地段之後,瀾滄江河谷變得平緩,沿途依山可見大片的梯田,景色很美;

~ 從茨中至維西的路上,逐漸進入栗粟族的主要聚居地。有時間的話可以至傈僳族村寨觀賞。但大部分村寨建在山上,離公路較遠;

~ 沿瀾滄江可以看到溜索過江的獨特場景,看到當地人從小孩至老頭老太凌空橫渡江面如履平地,有膽量的話可以試試哦;

~ 沿途經過枝葉,鎮上有個正在維修保護的葉枝土司官邸遺址,可以順路看看;

~ 維西地區不是開發成熟的景區地段,因此吃住都非常便宜,幾十塊錢可以住到非常豪華的標間,飯館的菜價基本在十元以下。茨中教堂:位於瀾滄江邊的天主教堂,距離德欽縣南部升平鎮約80千米,與佛教並存於迪慶高原,同樣擁有虔誠的教徒,每周六、日,附近茨中村的傈僳、藏、漢、納西族的信徒,便到教堂用藏語誦經、做彌撒。

茨中教堂建築群坐落在樹木繁茂的半山腰處,背系青山,前有農舍點綴,建築群體與自然景觀融為一體,別具特色。整個建築以教堂為中心配套組合,中西合璧,主次得體,包括大門、前院、教堂、後院以及地窯、花園、菜園和葡萄園等等,結構緊湊,規模壯觀。

教堂是法國傳教士於1909年所建,至今仍保留原貌,教堂前的葡萄園依舊飄香,教堂的建築富有異國風味,但又明顯融彙了藏、漢等中國民族建築的藝術特色,雖然它地處偏僻的高山峽谷之間,卻是東西方文化交融的歷史見證。

從升平鎮乘車沿江下行,到南路卡立米村附近下車,過人馬鋼索吊橋即可到達。D9:維西—金江車程:3.5H

途經:金沙江、雞公山

住宿:當地的朋友和大哥家,一個坐落在金沙江邊的納西小村子。完全閑散的一天,在金沙江的灘塗上閑逛時竟然還陷到泥沼裡,險些報廢了一雙登山鞋:P。D10:金江—石鼓—麗江車程:約3H,路況良好。

途經:石鼓長江第一灣、拉市海

住宿:麗江觀景樓客棧 ¥100/標,¥60/大床房~ 因為快要離開,加之對客棧很滿意,因此根本沒有侃價就住了進去。客棧的位置很好,旁邊是文昌閣,沒有四方街周邊那麼喧囂,又可以俯瞰古城的全景;

~ 麗江不是第一次去了,那裡真的是個完全不需要時間表的地方,除了閑逛之外幾乎沒別的事情可做,在酒吧裡發呆,在小店裡侃價,如果不至於心境頹唐的話,是個在旅途終點休憩的好地方;

~ 石鼓的長江第一灣是絕對值得為之費一番力氣的,因為若想看到大拐彎的全貌,一定要爬到公路旁的山上去才行。基本沒有路,花20塊錢會由當地人作向導帶你上去。注意,麗江至中甸也會路過石鼓鎮,一般司機也會停下來指給游客看第一灣的位置,但那條路上是絕對看不到這個優美的大弧線的。D11:麗江—大理—昆明—北京車程:7H

回昆明坐的長途車,經過喜洲,自駕車的話可以沿途參觀一下。最晚的一班飛機回到北京,在高空中看到燈火闌珊的城市的時候,心情超頹……流水賬到此完畢。最後,也是最重要的,感謝與我同行的朋友們,沒有你們,我的行程中不會有這麼多的快樂:

小Y,專業級+裝備型的攝影發燒友兼驢友,基本可以考慮今後以照相器材和各大戶外品牌的代言人身份免費旅行了,工作狂+白骨精級別的男生;

L兄,崇尚自然,決不被所謂專業設備束住行走的願望,屬於拎著編織袋就能上阿裡的家伙。走過無數地方,卻依然低調平和,工作狂+白骨精級別的男生too;

H姐,身為某集團高層屬於全中國去哪兒都能找到接待的人卻喜歡自己掏腰包旅行,曾經在大年三十前夕打電話問我:要不要去念青唐古拉山?

老和,開著三菱越野不遠萬裡的從香格裡拉跑到成都接我們的親愛的大哥,一路上多虧他才能讓我們在黃金周也不用為途中的食宿操心,完美旅程的有力保障和堅強後盾。

然後,還有我,一個完全沒有目的,只想離開的人。後記:

“十一”決不是去香格裡拉的好時間,房價、車費會翻倍飛漲不說,樹的色彩還沒開始變化,到處還一片綠蔥蔥的。而且雨季剛過,陰天的幾率還是很大,也不是看雪山的好季節。最好的時間應該在十月中旬至下旬一段;

不要貪心,風景永遠會在那裡。每天疲於奔命的趕路和走馬觀花的游覽只會讓人徒增失落,多停一會兒就會有意想不到的發現;

其實,愛上這個地方的人,是不需要任何路書和行程的。

因為在走過的每一個地方,心都可能永遠地留下;而在停留的時候,我們的心也許已經在另一個遠方……也許我應該很慶幸——幸而,我還有旅行。行走著,就能看到希望。



甲居



鄉城白色藏房



新都橋的貢嘎



稻城



日照金山

(游記另見:“直到世界盡頭”、“來自遺忘的最深處”)


精選遊記: 稻城-亞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