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來後瑣事纏身, 斷斷續續終於寫完了以色列之旅.
以色列, 舊約聖經中稱為奶與蜜的迦南地, 三大宗教共同的聖地, 一個被各種媒體宣傳為充滿爭議, 衝突和危險的國度,是我們多年夢想的地方。我們設想重走耶酥基督在耶路撒冷背負十字架走的受難路, 希望在哭牆塞進許下我們良好願望的小紙條。 我們也夢想著在死海漂游, 登上戈蘭高地體驗當年的戰火硝煙.。終於,2006年五月我們得以實現這個夢想了:
日程:
第一天:
凌晨在本•古裡安機場租車後到以色列的”革命聖地”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MASADA。 MASADA游覽後到死海的EIN GEDI度假村體驗死海漂浮, 午餐。 午餐後到AHAVA,購買護膚品。下午沿約旦河谷開車到加利利湖的GINNOSAR 基布茲住宿. 全程行駛350公裡。
第二天
從住宿地北上, 到戈蘭高地的最高點BENTAL山峰(BENTAL國家公園)從上面俯瞰到敘利亞一側的村莊和聯合國維和部隊的軍營。
然後沿899號公路西行到以色列地中海一側最北邊的ROSH HANIQRA(哈尼克拉角)。 那也是以色列國防軍在黎巴嫩邊境設立的最西邊的檢查哨卡。
從ROSH NANIQRA角向南到以色列最大城市特拉維夫住宿。
第三天
在特拉維夫游覽海邊風景, 雅法老城。
第四天
機場還車後坐機場巴士前往聖城耶路撒冷游覽三天。
第五,六,七三天
沉浸在耶路撒冷
萬事俱備, 收拾好背包, 按照以航的要求, 晚上10點到了北京首都機場。 以航的飛機起飛時間是午夜零點, 以航要求乘客提前三個小時到機場接受安全檢查。 由於以航冗長,繁雜的安檢手續, 因此安檢和辦理登機手續被放在機場最偏的角落。
排著隊, 以航安全人員對每個客人的護照, 簽證,機票檢查完畢後, 每個人都要單獨回答若干問題。 因為我們是夫妻, 我們被要求一起回答問題。首先問我們為什麼去以色列, 我們當然以各種溢美之詞誇耀了以色列悠久的歷史, 美麗的風景, 友善的人民。這個問題不但通過了, 還贏得了檢查人員的笑聲。 當然他們是不會因此飄飄然的, 他們仔細翻看我們護照的每一頁, 發現我們去過突尼斯, 土耳其, 馬來西亞等有穆斯林居住的國家, 於是反復問我們是去做什麼, 在當地有沒有朋友, 去過以後有沒有結識任何朋友, 現在還有沒有聯系等等。得到我們一概否定的答復後. 又開始問我們在以色列是否有朋友, 有沒有給以色列的任何人帶東西, 行李裡面都有什麼, 是自己整理的還是有別人幫忙整理的,在最後打包完畢後行李是否一直在我們身邊, 有無不在的時候等等等等。問的同時, 不斷地在一紙表格上做著各種記號。當然我們的回答依然是否定的。大約問了十幾個問題後, 安檢人員在我們的二個背包上貼上了綠色的小紙條, 把護照還給我們, 祝福我們旅途愉快。 我們順利通過了安全檢查。
早就聽說以色列的航空安全檢查世界聞名, 終於體驗了一把。 當然以色列人也自豪地說, 正是有了如此嚴格的檢查, 以航的飛機是世界上最安全的。聽說還真有回答問題被抓住把柄,拒絕登機的 !
登上了以航的飛機, 雖然已是午夜, 我們困意全無,仍然回味著剛才的檢查, 回想他們的問題和我們是如何回答問題的。
小貼士:
對於以航安全人員的詢問, 首先不要緊張. 君子坦蕩蕩, 盡量如實回答問題, 別編瞎話。因為可能同樣的問題, 在幾個問題以後又重復問。萬一編了瞎話,被重復提問,前後回答驢唇對不上馬嘴了,麻煩就大了。安全人員特別注意的是行李是否隨身攜帶, 特別是從以色列出境時。他們擔心的就是如果有短暫的人與行李分離, 可能會被恐怖分子利用。如果行李是寄存在酒店裡的, 就照實說。 如果確實與行李短時間分開過, 比如行李放在出租車裡, 人去洗手間或其他地方, 就請如實告知, 他們只是打開檢查一下而已。 一切為了安全。
聖地之旅以色列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死海
凌晨4點,飛機平穩降落在本古裡安國際機場,我們已經預訂了HERTZ公司的現代汽車, 每天租金45美元,是最便宜的啦。我們在HERTZ的櫃台辦妥了手續。很簡單,只需要你的中國駕照和國際通用信用卡而已。取了車, 我們衝出了機場, 奔向死海。
以色列的公路很發達, 主要城市,機場之間都有高速公路, 路標也很清晰。 我們很快就上了通往耶路撒冷的一號高速公路。去之前, 我們做了很多功課, 下載, 打印了一號公路和去死海的90號公路在耶路撒冷的交彙點。按照地圖的標注,可以不進耶路撒冷市區直接轉道90號公路。不想到了耶路撒冷, 一切都變了, 根本找不到所謂的交彙點了, 地圖標注的路名也看不見了, 稀裡糊塗, 我們就闖進了耶路撒冷。好在是早晨五點左右, 街上車輛, 行人都不多, 走過幾個路口, 感覺不對的我們把車開進了一個加油站。一位熱情的中年婦女加完油後示意我們跟著她走, 她答應把我們送到去往90號公路的路口。跟著她的車,七拐八拐,到了一個路口她伸手示意我們繼續向前,她自己轉彎走了。 抬眼看去,90號公路標志就在眼前了。感謝這位大嫂, 我們上了正路。
小貼士:
在此提醒以後想去以色列自駕游的朋友, 建議不要在耶路撒冷開車, 因為道路錯綜復雜, 而且大多十分狹窄, 容易迷路。除了耶路撒冷, 以色列其他任何地方自駕都是很愜意的。驢友們可以先到耶路撒冷游覽, 然後在耶路撒冷租車到其他地方, 在機場還車。 或在機場租車到其他地方游覽, 還車後到耶路撒冷游覽。
沿著90號公路走不多遠, 過了個檢查站, 草木越來越稀疏, 聞名世界的死海就在眼前了 ! 死海的一側是以色列, 另一側是約旦。一路吹拂著死海略帶鹹味的微風, 我們到了死海南邊約20公裡的MASADA國家公園。一座光禿禿的絳紅色石山拔地而起,四周山岩陡峭,而山頂則如同被刀齊齊削去,形成平坦寬闊的高原。這就是“岩石城堡”—MASADA。
公元66年,MASADA爆發了抵制羅馬鐵碗統制的起義,一群激進的猶太教徒進駐了MASADA城堡。羅馬王朝立刻派出重兵進攻, 持續3年未果。公元73年,羅馬軍隊驅趕著數千個猶太奴隸,在城堡的旁邊的山坡上搭起了數十米高的攻城台,然後用火箭和巨大的破城槌向MASADA發動猛 烈的進攻。終於,MASADA在猶太人逾越節那天被攻陷。 當晚,山上領袖發表了一篇動人的演說,號召所有將士玉碎。結果他們選出10個人了斷了其他人的生命,而那10個人中又選出一人了斷了其他9人的生命,然後自己抽劍自殺。次日凌晨羅馬官兵進入MASADA城堡的一刻,看到的只是一個滿是屍體的空城和最後僥幸活下來的7個婦女和兒童… …
馬薩達的歷史是猶太人的一大恥辱。據說以色列的新兵入伍宣誓儀式都會在馬薩達舉行,發誓馬薩達將永不再陷落(MASSADA SHALL NOT FALL
AGAIN)。所以我把它稱作以色列的”革命聖地”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原路返回, 很快就到了死海。這個世界聞名的大鹽湖被稱為地球的肚臍,它低於海平面400多米,是地球的最低點。我們把車停在EN GEDI度假村。這個度假村在以色列很多旅游網站上都有濃墨介紹, 實際就是死海邊上一棟二層摟, 有個院子,提供快餐和溫泉洗浴而已。買了門票, 換了泳衣, 死海就在眼前了!海邊上放了二個大塑料桶,裡面滿是黑糊糊的死海淤泥。化妝品店裡幾百元一瓶的東西, 這裡可是隨便抹, 任你塗。我們兩個人都把自己臉上, 身上塗滿了黑泥, 只露出眼睛。
抬眼看去, 死海裡漂游的游客, 大部分都把自己畫得跟關老爺似的。臉上,身上的黑泥, 讓海水衝刷, 露出一塊塊本色的白皮膚。死海邊上可沒有沙灘, 有的只是帶尖利銳角的結晶鹽粒。所以下到死海一定要穿鞋 ! 由於死海的鹽度極高, 人在裡面游泳, 眼睛進水, 嗆水, 喝水都是很危險的。 因此,海邊的警示牌提醒游客下水時一定要仰面朝天, 不要游泳。海邊上還有根淡水管以防萬一哪位游客喝了水或眼睛進了水好及時衝洗。我們躺進海中, 立刻就浮在上面了, 素面朝天, 後悔沒帶本哲學書來扮扮酷。好奇心促使我們都用手指沾了點海水放在舌頭上,頓時, 濃濃的辣味充滿口腔。原來鹽放多了就不鹹了, 而變辣啦 !
小貼士:
到死海漂游一定要穿鞋, 最好戴泳鏡。死海漂游不能太長, 10分鐘足以, 否則對皮膚有很大傷害。
結束了死海漂游, 我們開車北上。在死海北部約20公裡處馬路西邊路邊有以色列最大的生產保護膚美容產品的公司AHAVA。它以死海含多種礦物質的泥和溫泉水為原料,生產出上百種美容護膚的產品,銷往世界各地。我們在那裡買了不少護手霜,潤腳霜,LP還買了不少女士化妝品,死海泥巴做的面膜等。據她說價格比國內便宜不少。這裡買東西, 憑發票在機場可以退稅。
小貼士: 如果從EN GEDI開車去, 要隨時注意路邊AHAVA路牌, 由於對於北上的車輛來說, 這個叉路口在馬路左邊, 所以要留意別開過了還要掉頭回來。
聖地之旅以色列之人民公社和戈蘭高地
當死海最後一抹海水從視線中消失,我們就進入了約旦河谷。約旦河, 這條聞名世界的河, 沿著
河邊一路前行, 卻很少看到河流。偶爾看到比水渠寬不了多少的涓涓細流,這就是約旦河了。約旦河的兩岸丘陵上, 各種植被郁郁蔥蔥,一個接一個”基布茲” --- 以色列的人民公社種植的果樹, 橄欖樹,菜園, 再加上空蕩蕩的公路, 駕車行駛, 真是心曠神怡。
趕在晚飯前, 我們順利到達了加利利湖最北端的GINNOSAR基布茲,住進了以色列人民公社社員同志們經營的度假村。房間不大,有淋浴,很不錯。從頭天晚上被以航安檢人員詢問到現在, 已經過了24小時了, 肚子也餓了。在接待我們的那位和藹的老大爺的指點下, 我們到離開不遠的一家黎巴嫩風味的餐廳吃了一頓非常豐盛的晚餐。沒想到, 這竟然是我們在以色列吃的惟一的一頓像模像樣的飯。
餐廳漂亮的女服務員說我們是第一對來自中國的客人, 她熱情地推薦我們品嘗當地著名的聖彼得魚。實際上就是加利利湖裡面的魚, 用烤箱烤了, 配點檸檬上來, 其他作料, 桌上有的, 自己看著辦。魚非常新鮮, 肉質也非常好, 要是在咱這裡, 做個清蒸魚什麼的, 肯定一絕。漂亮的女服務員還送給我們好幾種橄欖,奶酪,辣椒做的調料,告訴我們哪個可以抹面包,哪個可以配沙拉。最後還送我們兩份湯。花錢的加免費贈送的,擺了滿滿一桌。
以色列吃飯非常貴, 我們後來基本都是在土耳其人, 越南人等開的快餐店吃炒面, 土耳其肉夾饃等.就那樣一頓飯也相當於150元人民幣左右。
” 基布茲” --- 以色列的人民公社,是世界上惟一的向全體社員提供完全免費的生活, 教育, 醫療及養老保障的農業合作組織。照咱們小時候學的,就是共產主義 ! 以色列先進的農業技術為基布茲提供了足夠的財力支持, 確保這種制度可以一直延續至今。雖然有些基布茲的年輕人已經開始選擇離開,到城市去謀生, 但基布茲仍然是以色列最主要的農業經營模式。
所有這些, 在我們第二天的早餐中得到了驗證。這是我們在以色列吃的最豐盛的早餐: 各種奶制品, 包括牛奶, 酸奶, 奶酪, 各種水果, 果汁, 面包, 各式香腸等等。 餐廳的服務員說, 絕大部分都是他們自己的基布茲生產的 !
送給那個老大爺一個2008年奧運吉祥物後, 我們告別了GINNOSAR基布茲, 驅車北上, 前往戈蘭高地, 這個由於數次中東戰爭而聞名世界的地方。
戈蘭高低的最高點是BENTAL山峰,它曾經是以色列軍隊的一個居高臨下的工事,目前已經改成了旅游景點。一間咖啡店旁邊就是已經拆除了槍炮的戰壕。鏽跡斑斑的支架, 戰壕圍欄以及站在上面一覽無余的敘利亞國土, 讓人想起以色列和阿拉伯之間由來已久的矛盾, 衝突乃至戰爭。
聖地之旅以色列之特拉維夫
離開曾經硝煙的戰場, 沿著以黎邊境的899號公路, 一路無話, 到了以色列的西北角ROSH
HANIQRA(哈尼克拉角)。那是以色列國防軍在黎巴嫩邊境設立的最西邊的檢查哨卡。這條路的很多路段旁邊都是參天的樹木,這在以色列這個缺水的國家是不多見的。所以有人說這是以色列最漂亮的公路。
稍事停留, 拍照留念後, 我們掉頭南下, 沿四號公路到海法。穿過海法, 沿二號國家級高速公路直奔以色列最大的城市 – 特拉維夫。一路都是沿著地中海行駛, 不斷看到海中點點風帆, 戲水的人們, 享受著地中海吹拂的海風, 兩個多小時就到了特拉維夫, 住進了我們預訂的海邊的小旅館。
換上短打扮, 我們乘著夕陽未下, 來到海灘。不愧為以色列最大的城市, 國際知名的大飯店鱗次櫛比。海灘上滿是當地的居民, 外來的游客, 也包括我們兩個來自中國的驢友。讓我們吃驚的是, 以色列的MM們竟然如此美麗, 身材如此完美。他們驕傲地展示著自己傲人的三圍, 旁若無人地享受陽光, 真讓我們飽了眼福。拿著相機的我們, 反而顯得另類, 不好意思對著她們按下快門了。
除了海灘和美女, 特拉維夫另一個值得去的地方就是老城雅法。它位於特拉維夫的南邊, 古老的建築, 幽靜的環境, 和喧鬧的海灘形成鮮明對照。
小貼士:
特拉維夫的繁華基本都在海灘, 市內沒有多少高大建築, 我們也沒見到大的購物中心。特拉維夫的路很好辨認, 都是橫平豎直的, 只是單行道很多。如果想轉彎遇到單行道標志也沒關系, 繼續往前走, 沒准下一個路口就可以轉了。
聖地之旅以色列之耶路撒冷
作為世界三大宗教的神聖中心,耶路撒冷背負了太沉重的包袱。自古以來,世界上沒有哪個城市像耶路撒冷那樣被注入那 麼多的信仰: 猶太教說,這是上帝賜予他們的土地,古代猶太王國的首都,城內的錫安山上還留有他們的宗教聖地; 基督教說,這是耶酥誕生,傳教,殉難和復活的地方,當然也是基督教不可代替的聖地; 而伊斯蘭教說,這也是先知穆罕默德夜游登霄之地。幾千年來,聖城先後遭受過數十次各種外來侵略軍的討伐,遭受過十幾次的毀滅。然而, 這座老城依然充滿生機, 在其不到一平方公裡的城牆內並存著四種不同的宗教聖地,接受著來自全世界18億教徒的頂禮膜拜,神聖不可方物。
耶酥受難路 VIA DOLORSA
傳說耶穌受難前,背馱著沉重的十字架,就是從這條路上一步步艱難地走向高地的刑場(現在的聖墓教堂)。受難之路共有14站,即耶酥中途停留的地方。其中的最後5站是在教堂裡面。 每一站都在相應的牆上作了標記, 有的還附有簡單說明。現在每個星期五,來自世界各地的基督徒都要抬著龐大的十字架,從域外的米斯馬尼教堂,一路沿著耶穌赴刑場的足跡,一直走到聖墓教堂, 從中感受耶穌所受的苦難。由於本來就很狹窄的路旁全都成了商鋪, 商鋪門口搭出的雨搭幾乎遮擋了照向小路的所有陽光。
耶酥墓和升天的地方 – 膜拜的祭壇下面有個洞, 伸手進去摸是一塊石頭. 據說這裡就是安葬耶酥的墓地, 耶酥也是從這裡復活, 升天的.
哭牆 THE WESTERN WALL – 猶太人永遠的痛
當年所羅門王在耶路撒冷建成的美侖美奐的聖殿,在巴比倫人入侵的時候毀於一旦。後來重建起來的“第二聖殿”,又在羅馬人攻陷耶路撒冷的時候被摧毀,聖殿西側的西牆便是僅存的一部分。後代的猶太人便常聚集於此,誦讀經文,哀哭民族滄桑的歷史和多舛的命運,因而得名“哭牆”。在“哭牆”男女是分開的,男人占很大的部分,只給女人留一小塊兒。在此祈禱的信徒和來此游覽的游客,很多人都在哭牆內塞進祝福的小紙條。我們當然也不例外了。
聖地之旅以色列之拉賓墓
以色列前總理拉賓, 以其卓越的軍事才能,組織和指揮了1967年“六·五”戰爭,取得了奪取約旦河西岸、加沙地帶、戈蘭高地、西奈半島和東耶路撒冷的“輝煌戰績”,成了以色列的“民族英雄”。 拉賓在1992年第二次出任以總理後積極致力於實現中東和平。在他的任期內,以色列先後同巴勒斯坦解放組織和約旦簽署了和平協議,中東和平進程取得空前進展。1994年,他與佩雷斯和巴勒斯坦領導人阿拉法特共同獲得了諾貝爾和平獎。1995年11月4日,拉賓在參加特拉維夫和平集會時被右翼極端分子暗殺,終年73歲,成為以色列建國後第一位被國內反對勢力暗殺的總理。
拉賓墓在耶路撒冷新區一片幽靜的墓園中. 沒有沒有特別的指路標志. 墓園中只有寥寥的園藝工人。我們邊問邊走, 走了很久,在我們幾乎要放棄的時候, 看見幾位正在安裝電纜的工人。當他們聽到我們詢問拉賓的墓地時, 隨手指了指我們站的地方: 就是這裡。
就在我們眼前,沒有顯赫的墓碑, 沒有瞻仰人群和鮮花, 墓前的長明燈也熄滅了。一黑一白兩塊大理石下, 安睡著這位以色列的民族英雄, 中東和平的偉大使者和他的夫人。在這樣簡樸的墓地前, 我們默默無語。
聖地之旅以色列之伯利恆 BETHLEHEM
伯利恆是耶酥的誕生地, 上世紀九十年代以色列將它交給巴勒斯坦管理, 因此這也成了我們去過的惟一的巴勒斯坦控制區。小巴士離伯利恆還很遠時, 就看到了高大的隔離牆。以色列的公共汽車是不允許進入伯利恆的, 當然, 裡面掛綠色巴勒斯坦牌照的汽車也是不允許出來的。
我們進入只能單向旋轉的鐵門, 彎彎繞繞走了幾圈迷魂陣, 才到了以色列的檢查站。查看了護照, 透視了所有隨身物品後, 我們被允許進入伯利恆。過了以色列的檢查站, 巴勒斯坦那邊竟然沒有任何檢查人員。這一瞬間, 我們似乎感到伯利恆並不是巴勒斯坦控制區, 而仍然是在以色列的控制下。
曾經不斷從媒體看到關於巴勒斯坦控制區內部騷亂治安混亂的報道, 懷著惴惴不安的心情, 我們來到了隔離牆的另一側. 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隔離牆上巴勒斯坦人畫的發泄心中憤怒的塗鴉和標語。
離隔離牆不遠的地方, 停滿了巴勒斯坦的出租車. 別看巴勒斯坦財政困難, 出租車有不少竟然還是大奔。司機們立刻包圍住每個過來的游客, 力勸他們乘自己的車。我們也被一個小伙子拉到一邊, 先是稱兄道弟, 彼此歡呼了幾遍巴勒斯坦人民和中國人民是朋友, 然後一番討價還價, 答應30以色列謝克(Shekel)送我們去聖誕教堂然後再回來。我們坐上了他的車。
開車的司機絕對是個話癆, 從關上車門, 那張嘴就沒閑著。先是誇車裡坐著的女士多麼漂亮, 又拐彎抹角問她是否已婚, 有無生子等等。接著話鋒一轉, 開始大罵以色列修了隔離牆, 把他們隔絕於世, 搞得他們生活窘困, 那30謝克根本連油錢都不夠等等等等。原來歸根到底, 還是想多收點錢。聽著他沒完沒了的嘮叨, 歡呼中巴友誼也不管用了,我們掏出一個從國內帶來的08年奧運會吉祥鑰匙鏈送給他, 又跟他敘了半天中巴友誼, 算是讓他打住了。
參觀完了聖誕教堂, 小伙子等上我們上了車, 先是展示了已經栓在車鑰匙上的鑰匙鏈, 然後就要拉我們去買紀念品, 去他家喝茶。因為對當地局勢的不熟悉, 我們又費了半天口舌, 婉言謝絕了。 出了隔離牆, 到了以色列一側, 好像突然感到踏實了很多。其實我們並不想對巴勒斯坦, 對巴勒斯坦人民有任何的偏見。相反, 看到他們生活在像集中營一樣被隔離牆包圍的城市裡, 生活條件與牆外的以色列有天壤之別, 我們仍然深感同情。但是, 伯利恆街上異樣眼光看著我們的路人, 也確實讓我們不敢久留。
著名的聖誕教堂(The Church of the Nativity)位於馬槽廣場(Manger square)的左側。教堂不設大門,只有一米多見方的石洞,人們必須躬身而入。教堂祭壇右側是聖誕星洞入口,狹窄彎曲而神秘。游客點著蠟燭拾階而下,就 會發現星洞非常狹小,約3×13米,石階右側便是著名的聖誕聖壇。這裡有一個用紅白大理石圍成的半圓,中央鑲嵌著14角銀星,上書拉丁文“聖母瑪利亞的基 督耶穌誕生地”。聖壇上懸著15盞基督教各派的長明油燈。對面左側是耶穌出生後充作搖籃的石馬槽。
聖地之旅結束了,可是我不想結束我的游記,因為還有太多太多美好的回憶不斷地湧出,湧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