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工作之後的活動就是聚會。一群人在街上,隨便找一家看得順眼的酒家就進去,喝酒聊天直到半夜才結束。也因此,日本街頭的酒店、飯館遍地皆是,而且個人開的店面很多,比起來連鎖店反而少了。如果是公司組織活動,已經吃過喝過,那在結束之後,如果時間尚“早”,那覺得意猶未盡的一些人還會聚在一起,再找家店開始“Second Party”。
聚會時,日本人就和工作時判若兩人。發出的喧鬧聲一點不比中國人小,一群人不論職位輩分互相敬酒、彼此聊天。上的東西吃的不多,酒倒是上了一輪又一輪。喝到聊到熱鬧處,有些人就會交換座位,換幾個對像再繼續喝啊聊啊。
偶不懂日語,日本人懂英語的也不多(而且日本人的英語發音真的很怪,他們是用片假名拼的),所以除了和人寒暄兩句,回答些老套問題,像“你是第一次來日本嗎?”“對日本印像如何?”之類的外,其余的時間就用來消滅各種各樣的叫得上名字或叫不上名字的日本燒烤、刺身、壽司和食物了,還把日本酒挨著菜單順序喝了一遍。反正日本酒很淡,不會上頭,也沒有後勁,喝再多也不怕。既然不能說日本話,總也不能讓偶這張嘴閑著吧。
日本人有能喝的,也有不能喝的。總的來說,能喝的不算多,喝白的更少,我們看來很平常的一飲而盡,日本人看來就很了不起。日本人的“干杯”,意思是中國人的“隨意”,結果日本人喊了“KAN PEI!”,我一口氣喝完,他們大眼瞪小眼,只好奉陪。有個家伙喝三杯就會臉紅得像關公的,這杯下去差點當場睡到桌子底下,聞著一群人的襪子散發的香味過夜。於是接著敬酒,日本人只好聲明,是“Japanese 干杯”,不是“Chinese 干杯”。饒是如此,還是有人不行了,有位老先生手一抖,一杯酒全翻到自己身上,坐墊也濕透了。連累我的褲子都濕了一灘,只好回旅館再去洗。
喝酒聊天雖然基本上不大講究身份,也不是百無禁忌。有位老弟也是喝多了,搭著一位VP的肩膀,可能說了些沒上沒下的話。這家伙知道過分了,居然就用中國人稱之為五體投地的方式,趴地向老板道歉。這種姿勢:屁股撅得老高,腦袋埋在地下,看起來實在不雅觀,而且在中國人看來,這種“磕頭”實在難以想像。但對日本人來說,也不過是個傳統的表示歉意的方式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