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行皖南,2007,10,29

作者: ksc313

導讀騎行皖南,2007,10,29 http://ksc313.blog.***,http://ksc313.photo.*** 十多年去涇縣辦事,對綠色皖南印像深刻,後來多次到皖南,三越黃山,一上牯牛絳,十王峰,又看過一本"李白在安徽"的書,深感李白他老人家會選地方玩,以往去皖南皆匆匆而過,難以有更多領悟,想像秋日滿山彩葉,蜿蜒的溪流,決定騎車賞秋. 路線:蕪湖-南陵-涇縣-烏溪,廊橋-浙溪-三溪-興隆-黃花嶺-新明-仙源-三口-譚家橋-湯口,崗村- ...

騎行皖南,2007,10,29

http://ksc313.blog.***,http://ksc313.photo.***

十多年去涇縣辦事,對綠色皖南印像深刻,後來多次到皖南,三越黃山,一上牯牛絳,十王峰,又看過一本"李白在安徽"的書,深感李白他老人家會選地方玩,以往去皖南皆匆匆而過,難以有更多領悟,想像秋日滿山彩葉,蜿蜒的溪流,決定騎車賞秋.

路線:蕪湖-南陵-涇縣-烏溪,廊橋-浙溪-三溪-興隆-黃花嶺-新明-仙源-三口-譚家橋-湯口,崗村--雙嶺隧道-儒村-宏村隧道-塔川-宏村-龍川-黟縣-方山隧道-洪星-湘口-美溪,美溪-江灣-大河口-七都-周衝嶺-蘭關-釣魚台-橫渡-石台,石台-磯灘-高坦-殷彙.結束騎行.

2007,10,29,早8點由蕪湖出發,經九華路入205國道,蕪湖國際彙展中心和奧林匹克中心建的很時髦,作為不到百萬人口的城市進行彙展而且是國際的恐怕寥寥.出城後注意到路標1378,一路平坦,經奎湖.許鎮,兩旁湖泊煙波浩淼,讓人感到,世上本有很多湖,住的人多了,也就沒有了湖,在界山(南陵和涇縣交界)和烏溪前有小坡,約11:30到界山,205國道不進南陵縣城,在涇縣為涇陽大道,青弋江緩緩流過涇縣縣城,縣南有一美麗的舊橋,第一次去涇縣城那種感到江南山城的靈氣的感覺蕩然無存,因為太平水庫青弋江水已經不那麼大了,過宴公堂,約4:30到一個叫烏溪的小鎮,可能和宣紙有關,有宣紙博物館,夜宿該鎮.

10,30,7點出發,2小時小雨,過廊橋,是個很大的鎮子,左拐可以到一個古村落,老漢此行只為山水秋景,對那些村落一向興趣不大,在我看來,古代中國的富人出息不大,弄來錢無非是在老家蓋房子,多娶幾房老婆,最好也就是科舉考試,現在高考出國也沒有兩樣.徽商如此,晉商如此,山東的牟二黑子也如此,現在的人也比他們的老祖宗一樣沒有出息,甚至更為墮落,耗三代之財力就為買一套房子,房子不過是水泥圍起來的框子而已,當我在北京和上海上空看見如林的住宅時候,這是一個愚蠢民族的想法就油然而生,當然人是需要有個棲身地的.可光蓋房子產生不了高科技,甚至連低科技也沒有,這次買自行車,總以為作為自行車大國,運動自行車總該有幾個品牌吧,結果除了捷安特就是美利達,都是台灣的品牌,關鍵部位又是日本的,圈是歐洲的.可我們培養的憤青最恨這2地方.沒有科學,沒有技術,靠水泥框子吃飯?浙溪過後就進入旌德,前核心的祖居地,3公裡到三溪,西行,到興隆,鎮上有個小塔,村民叫寶塔,什麼用處,也不了然,繼續前行,翻越黃花嶺,到達新明,到仙源南行,在黃山之東側.經過三口到譚家橋,沿途喬木成蔭,騎行愉快,到湯口的路大約有1/3需要推車,5:30到湯口,今日沿途山水不錯,有橋有塔,森林已染紅黃,原始森林幾乎沒有,主要是次生林.就是很多電線,擾亂風景,鄉村罕見兒童和青壯年多件白發老者,然而村鎮民居多為2層小樓.還是那句話,中國古代富人沒有什麼出息,他們的後代也一樣,出門打工,回家蓋房,為其子孫,先人蓋.墮落退化的民族,生活在對物質向往中,也沒有蓋出什麼結實的建築,不見做更有意義的事情,

黃山是被深度開發的山,周圍弄了不少景點,黃山歸來不看岳是一幫眼界狹小文人的經驗,和西部大山大水比,真沒有辦法說什麼,當然黃山確實有觀賞價值,老漢15年去黃山,回來總是夢見黃山,也極力向人推薦要登此山,也三穿黃山,可以說黃山是有點小資情調的山.但氣勢實在無法和西部大山比.

10,31艱苦的一天,出湯口,在儒村進入省道,首先是雙嶺隧道長1公裡,還不算高,東北行進入縣道,沿狹的山谷行進,上宏村隧道,長1華裡,下山不遠就到塔川,塔川開闊,可惜能見度不高,秋意已濃,繼續前行,到大名鼎鼎的宏村,宏村出過個5品官,游人不少,門票竟然要80,我對那些老房子興趣不大,.之前也參觀過前核心的祖居地,那裡門票60,看那祠堂只覺得陰森,這種村莊格局就是依山而建,村前有塘,村中有祠堂,擺列祖之牌位.黟縣百姓多種菊花,故滿山遍野的黃花,白話,在秋日的山林中很好看,過黟縣城後上一個海拔450的山,然後通過1公裡的方山隧道,隧道中沒有燈,摸黑前進有些恐怖,新公路才通車1月,上山需要推車40分鐘,上還壯美,能見度依然不高.下山沿著清溪,經洪星到美溪,雖然是滾壩蓄水,沿途水不錯,80歲老翁和他78歲的夫人還在耕作,漢代規定,百姓70以後政府供給一些福利,問老者,他說"我們是可憐人,什麼也沒有",大量砍伐樹木.百姓依然用糞便澆菜地,想起來青菜豆腐湯,有些惡心.夜宿美溪

11,1,8點才起床,8:30出發,美溪名副其實,沿途修竹,喬木,彩山,綠水,吊橋,小村,特別是進入石台不久,一山盡染秋色,令人目不暇接,才有不虛此行之感.由大河口,進入七都,西行,翻越山口,下蘭關,沿著秋浦河經過橫渡16點進入入石台縣,,此行主要目的在看秋浦河,由於滾壩水流不暢,水花繁殖,甚為惡心.

11,2,由石台沿著秋浦河經過磯灘,高坦,到殷彙,結束四天半的自行車旅程,受太白秋浦歌的影響,來觀河景,但秋浦河也過度開發,漂流的所謂景點有6-7個,滾壩導致水花漂浮,觀之惡心.李白復來,恐怕也沒有詩興.

安徽的公路變的很好了.看見一條標語"男孩女孩都是民族的希望",反胃,近來老漢看見民族二字就煩,所謂民族注意主義是無賴最後的避風港.不是又提倡什麼民族復興麼?還是可以忽悠很多人的.先進城的農民不允許其它農民進城.騎自行車的另一感受就是發明自行車的人真了不起.獨行的時候覺得自己是一個完整的人.

皖南和浙江丘陵近代出了蔣介石,胡適之2位大人物,胡適,在相對自由的時代號召自由,不為大眾認識,現在又被擺到一個很高的地位,我以為胡適清醒不錯,偉大談不上,因為在相對自由的時代倡言自由真的很一般,大膽假設小心求證還不如有邏輯地假設按照邏輯求證.至於他那學問,好像也沒有什麼開拓性,但是他比那些狂熱幼稚的文人清醒多了,如果知識分子都是胡適之,情形應該很不一樣.蔣委員長,如果在和平年代,絕對是治理國家的能手,但是在他那個時代,一方面運氣不好,日寇入侵,國際共運風氣雲湧,無法安心治國.再他也確實不了解國情:大約80%的國人是赤貧或者文盲,很多人抽鴉片,幾乎一半人--女人被人工致殘(包小足).百姓為不當兵而自殘,這可能是生於富庶浙江的蔣先生所不了解的.再者他老人家只看見小山小水胸襟不夠開闊,,唯江浙皖之人是用.所以他失敗了,他的失敗也是整個國家的失敗.在沒有充分破壞之前江南丘陵應該更是美,宜出胡適和蔣先生這樣的純正之士,至於其它地方由於環境破壞,出害世的混帳濁物,豈足論哉!


精選遊記: 黃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