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清山素有“小黃山”的美稱,這裡的風景的確不錯,美如一幅幅噴墨山水畫,曲水響波,連綿群峰,千峰競秀,迷離幽壑,再加上空氣清新,美得一切似乎都無法用言語來表述了。由於近年宣傳力度加大,前來三清山的游客已經越來越多了。六月時節正是初夏,天氣開始慢慢轉熱,蒙蒙細雨輕潤大地,把泥土滋潤的酥潤如膏.在這適宜出行的天氣下,我開始了前往三清山的旅程。經過一夜的火車旅程,凌晨4點到達了三清山的所在地玉山縣,在火車站休息了一會,天微微亮了,慢慢向汽車站走去,路上看到一個小店吃了一碗米粉,當地人的口味喜辣,米粉比較辣一些,味道還可以。飯後到車站坐當天的第二班汽車前往三清山,中巴沿傍山公路而行,公路兩邊盡是綠色的群山。漫山遍野呈現出黃綠相間的盎然春意,再加上昨天下了雨的緣故,空氣格外的清新,撲鼻而來的是清新的泥土味和芳香的植物味道。道旁小草推開了頭頂的舊衣服,重新鑽了出來,他們都換上了嫩綠的新裝,許多山上都種植著高高的竹林,風吹過,沙沙的響。
一個多小時後,正好七點半到達了三清山風景區,進了山門就開始向山上進軍,順著一級級的台階,台階旁不時有小溪流過,山上挺安靜的,因為這個時候游客還不多,一路都沒有碰到人,於是我加快速度,超過了前面的幾個游客。想像中初夏的山行最是迷人,走荒廢的青苔古道,聽溪流淙淙。路邊山花浪漫,鳥語啁啾。這不,走了兩個小時就進入一好地方,不在是一級級的台階了,看到了三清山管委會修建的棧道,棧道挺好走的,看得出修建這麼長的棧道花費了不少心血,工程量夠大的。西海岸的路是平緩的水泥板棧道。石質山體從腳到頂像牆一樣直,棧道如火車上的硬臥鋪懸掛在石壁上,窄窄的,外沿裝設矮護欄,外面深淵萬丈,山底下長滿樹木,據說,雨後水汽蒸騰,人走到這兒感覺飄飄欲仙。棧道上方,草木茂盛,松樹具有仙風道骨。棧道依山勢蜿蜒前進,對面有座石山,山頂長滿各種造型的石頭,像大海的波濤,像千人游泳,稱“唐僧師徒西天取經”。
登高望遠,山環水抱,盡收眼底,在半山腰一片一片的白雲飄來又飄去。面對自然神奇的偉力,我只感到人生的短促以及自己的渺小。空氣濕漉漉的,走進霧裡,像是在騰雲駕霧一樣。漸漸地,霧氣越撕越薄,遠山的面目也漸漸清晰了。遠山是藍色的,近的山卻是蒼翠欲滴。累了,小憩於山水之畔,淙淙流水伴著鳥語啁啾,帶上在水中的些許落葉,那流水落葉的韻味便在溪流裡漸次展現了。
這時也覺得餓了,覺得那些盛開著的花上的花盤好像托著一盤盤美味在路旁恭候著我們,似乎也聞到了佳肴的香味,忍不住要停下來品嘗。打開包包吃了些東西,喝了些水,填飽肚子有力氣走路。東海岸因為在東面,所以又叫陽光海岸。如果說西海看的是峰巒疊翠,那麼東海看的則是高山石林了。做為新修的棧道,東海岸也要精致和新奇些。木棧道有新鮮松木的香氣,溪谷上的索橋會給你的一些驚險和刺激,當然,玻璃觀景台是最為嚇人的——站從棧道延伸到峽谷上空的透明觀景台,感覺人是懸在半空的,浮雲就在你身邊悠游著,以為很勇敢的我也不敢往下了。。。。。這一路的景點有五老拜三清、金龜石 、乾坤台、白頭偕老(又稱合和石)等,當下午的陽光把群山照亮的時候,你會覺得萬千氣像都在眼前了。
下午3點半就下山了,一個多小時就到了山腳下,等回玉山縣城的汽車等了一個小時,坐當天最晚的一班車回到了玉山。沒趕上回來的火車只好坐火車到鷹潭,在鷹潭等到了凌晨3點半才坐到回家的火車,到家已經是下午了,感覺這次旅行還是挺愉快的,以後也許還會再來三清山游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