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速前進”萬能的造物主,在希腊中部色薩裡大平原上隨意投放了幾塊巨岩,以作為他的玩物,沒有想到,14世紀開始陸續有意志堅定的東正教修士用今人無法想像的毅力攀登到巨岩頂部,分別修建了六座風格迥異的修道院,最終成為了希腊東正教的聖地之一,看到人們如此頑固地盤踞此處,即便如神祗也只能失望地把它歸還到人類手中。
這裡是“邁特奧拉”(Meteora),其意為天空之城。1988年,該地被接納為世界自然和文化雙遺產名錄。
如果還不熟悉的話,你可以重溫一下《縱橫四海》這部電影,開場不久發哥和leslie偷畫的那座修道院就是以該地的修道院為背景;羅傑摩爾所出演的《007-最高機密》也曾展現過這片天空之城的神韻。
原計劃今日力爭下午趕到喀蘭巴卡鎮,能玩幾個修道院就走幾個,明日一早出發回雅典,晚上搭夜船往克裡特島。經過昨晚的打探,對於今日究竟能走多遠,心裡實在沒底。
起床以後最後瞅了一眼烏沉沉的窗外,6:00左右下樓,兩輛奔馳的士已經准時停在了門口,“上檔次了嘛。”
畢竟是當地的司機,天還不是很亮,車子卻飛速行進在山路上,同時車子開得也很穩,眯了一個多小時,曙光露出了地平線,遠遠地望到一座城市正在慢慢醒來,那就是lamia。
前方車子突然放慢了速度,我們的車也逐漸靠了過去,當車子停罷,我們還不知道發生了什麼情況,前方車裡陳睿用對講機告訴我們“司機說這裡就是溫泉關!”
“異鄉的過客啊,
請帶話給斯巴達人,
我們已經忠實地履行了諾言,
並永遠長眠在這裡”。
古希腊人用這段話來紀念斯巴達王列奧尼達帶領300斯巴達勇士抗擊10萬波斯大軍的傳奇。滿懷思古幽情的我揉揉雙眼,環顧四周定睛觀看。
這裡當真就是溫泉關?高速公路旁一塊不大的空地?如果真的是溫泉關,那只能令人感嘆到世事無常,滄海桑田。
快到lamia的時候,我悄悄對小路說,等到了汽車站,看看有沒有去喀蘭巴卡的車,有的話再利用這個信息和的士司機談談價錢,最好能殺下價格來,畢竟包車去時間肯定能節省不少。
不一會兒車子就開到了lamia的長途汽車站門口,人算不如天算,因為到得太早,汽車站還沒開門,即便陳睿使勁透過玻璃門想看看車次情況,根本看不清,沒戲。
經過連續幾天趕路,我們都有點疲憊了,雖然失去了最重要的籌碼,我們還是和司機開始了最終回合談判,一部車180歐,司機們開始威脅我們准備回家了,我們簡單商議了一下,成交!
從德爾菲到喀蘭巴卡,總計500公裡路程左右,平均每個人60歐,“畢竟是奔馳”,我暗自告慰自己。
天光大亮,可能是因為輕松做成一筆大生意,司機興奮地在山路上飛馳,碼表輕松地飆到了140邁,不時地來幾個急轉彎,坐在車裡的我想到四個字:頭文字D。
九點半,我們的車停靠了喀蘭巴卡鎮的火車站門口,三個半小時趕了500公裡路,太太說想起了一部美國真人秀節目《極速前進》。
司機們滿意地收錢走人。我們則走進了車站,計算了省下的這些時間應該可以將開放的修道院一網打盡,隨即買好了當晚17:30回雅典的火車票(10.9歐/人),寄存了大件行李,到迪亞超市解決了早飯,我們又包了兩部本地的豐田出租車開始了Meteora一日游,和其中一位司機談好的價錢是20歐一小時,三小時55歐。
車子出了鎮以後繞行在山間公路上,不一會兒就停了車,司機指著旁邊的一條山路告訴我們順著山路往下就是一座修道院。
這座名叫“聖特裡亞扎修道院”的賣點是007電影取景點,順著山路走不一會兒就看到了在岩石上挖掘的130台階,爬上了台階也即爬上了這塊岩石的頂部,修道院門口飄揚著希腊國旗,付了2歐(此行唯一學生證不打折之處)的門票,我們走進了修道院。這裡每座修道院的門口基本都會有一塊小牌子,上寫“神聖所在之地,請保持必要的尊敬”,男士需要脫帽,女士還必須在門口套上素色的裙子。
修道院並不大,沒走幾步路就走到了後面的院落,盡頭的風景卻是不一般的好:最高處放置了鐘架和十字架,往下看就是被籠罩了一片薄霧的喀蘭巴卡小鎮全景,小鎮的顏色基調是紅色與白色,望著腳下廣闊平原上猶如紅白相間的積木,心情頓時異常開朗。
出修道院時,賣票人指著他身前的土糖示意我們嘗嘗,好像是蜂蜜做的,很甜。
回到公路,上了車,一拐彎就到了另一個修道院的門口,這次沒有什麼台階,我們直接走了進去。
這座叫“聖斯特凡諾斯”修道院,擁有最完整的觀景台,面積也比剛才一座要大了不少,修道院門口憑借一座石質的天橋和公路之間相連接,天橋往下就是萬丈深淵,自古以來修士就是憑借著天險,才能在異族的統治下勉力維持著自己的宗教傳統。
出了修道院,司機告訴我們從旁邊一條小徑,走五分鐘就能到達第三座修道院,再往下走就是公路,他們在那邊和我們會和。
果不其然,沒幾步路就到了“盧薩諾思修道院”,雖然我們順著山路走過去並不費時,但如果站在山腳下抬頭往上看,卻是一座凌山而建、懸空凌雲的修道院。面積不大,但十分干淨整潔,還建有個小而精致的花園,不過花園的門卻被鎖上了。
下了山,司機果然在等著我們。到第四個修道院去那段公路中間有一個公共的觀景台,風景絕佳,大伙紛紛的又擺起了造型藝術。有個年青老外占據在最外面也即最好地形的一塊石頭上啃著蘋果,陳睿惱怒的在他背後做出飛腿踹人狀。
那位司機兼導游作勢讓我們注意遠處的一塊巨岩,我定睛觀看,才察覺出在那塊無比巨大、寸草不生的巨岩中間那三、四個緩慢移動的小黑點,是有人在攀岩。西方人帶著與生俱來的冒險精神,帶著不斷探索未知世界的精神,孕育了梅特奧拉奇跡,孕育了地理大發現,很讓我欽佩。
時間不早,我們趕到了梅特奧拉中最大的一座修道院“大梅特奧拉修道院”。走到門口,有個中國人模樣的年輕人用英語問我們的司機能不能帶他下山,司機禮貌得和我們打了個招呼,保證二十分鐘以內回來,陳睿用中文向他招呼,年輕人用英語回答了我們。
這座修建於14世紀的大梅特奧拉修道院,包括有幾座博物館,瞭望台和宗教繪畫室,釀酒間等等很多建築,博物館裡陳列有當地服飾,古代兵器和很多古老版本的聖經(11世紀),雖然禁止拍照,我忍不住還是偷拍了一張。
出了修道院已是13點以後, LP介紹剩下那座修道院裡鑲嵌畫比較有名,但考慮到我們在短時間內參觀了四個修道院已產生了一定的審美疲勞,時間上也臨近事先說好的三小時,我們一致決定就此下山。
在車上司機推薦我們去小鎮中心廣場坐坐,不知出於什麼想法,我們沒有同意,堅持讓他們帶我們回火車站,13:20左右我們回到了起點,狡詐的司機最後堅持向我們多要了10歐元。
正在此時,開過來一部幾乎無人的火車,當聽說這班車的終點是雅典,我們跳了起來,趕忙走進票房問售票員能否把我們的車票改為這班。
司售人員的英語十分糟糕,有個熱心的女子幫忙我們代為翻譯,陳睿和他們說了幾句,回過頭來一臉疑惑。他說,司售人員一直在強調“No seats,trans”,我們望著空蕩蕩的車廂,一時間拿不定主意,司售人員也不再理會我們。
這時候,車廂門口出現了那位在大梅特奧拉修道院門口的年青中國人,他用普通話向我們喊道:這部車的確是轉車去雅典的,還有幾分鐘就要開了,你們想坐的話要快一點了。
聽他這麼說,大伙到行李寄存處不管三七二十一拿起了行李(付了8歐行李寄存費)就向火車走去,小路向檢票員說我們有urgent things必須要去雅典,檢票員二話不說就讓我們上了車。13:38分左右車子就開了。
大伙坐定以後聊了起來,年青人告訴我們這部車14:19分到一個車站,14:31分再轉另一班車回雅典。據他說在希腊如果你買的車票最終目的地一致,中間轉幾部車好像沒關系。我們頓時感覺心又定了一些。
年青人和陳睿是同鄉,北大畢業後再法國工程師技術學院再念的碩士,電信專業,剛剛畢業,正在考慮是否回國發展,聽說小路就職於國內某外資大型電信設備制造商的人事部門,趕忙打聽起國內的就業行情來。
作為畢業旅行,他昨天剛到雅典,用常規方法做早班火車來到喀蘭巴卡,准備回雅典後直接坐船經米科洛斯島以後再往土耳其。聽說陳睿和小路已經去過土耳其,就和他們聊了很久。
14:19分准時停靠了一個中轉站,我們就站在站台上聊天,聊我們今天的行程,我隨口說,照這個速度,晚上我們可以趕去克裡特島的夜船了,就這樣,大伙決定當晚奔赴克裡特。
14:30分,車來了,等上了車,我們終於明白喀蘭巴卡站司售人員的意思,這部車連餐車都已經全部坐滿了人,一點點空的地方都沒有。好不容易在一等車廂的盡頭找到了放行李的角落,眼前有一格空車廂,好像是給殘障人士准備的,空間很大,還有空調,我們厚著臉皮坐了進去。不一會兒就被列車員趕了出來,隨後列車員自己帶著一位美女坐了進去,手裡還捧著咖啡,關門的同時還順手拉起了窗簾。
郁悶的我們只能又回到擁擠的車廂在放行李處站了大半個小時,雖然等到有人下車有機會坐了下來,但不久就又被下一站上來的手持車票的旅客趕跑了
難道就這樣站四個小時嗎,正在苦惱,同伴們讓我和太太到前面去,當我們提著大包小包的行李再一次擠回頭等車廂,發現同伴們都已經坐在一個包廂裡正聊著歡呢!
包廂有六個位子,有一個老外,剩下五個位子上總共坐了七個中國人,但由於座位蠻大的,所以也不覺得擠。臨出發時大家聊天時還談到說是出了國,才知道中國人一點也不胖,此話有理。
一直也沒明白怎麼會坐進這節包廂,最早應該有位列車員將某位同伴帶進了這節車廂,隨後就一個個坐過來,最終,我們一路平安到達了雅典。
下了車,道別了年青人。小路和JOYCE准備去拿放在小路同學家中的行李,陳睿告訴我們不用出站就有直接去港口比雷埃夫斯的輕軌,所以我們在站台上等候著,他去買票。
正在此時,站台上的LED告示牌上顯示出18:28,PLATFORM 2,PIREAS,與此同時,一部輕軌車進了站,等陳睿買好票(0.7歐/人)過來,我們正想上這部車,一打聽,這部車是去反方向的機場,原來,去港口的車是停靠在另一邊,很快,車子就來了。
一路上,有個口音很重的老漢熱心的向我們這四個背包客介紹如何買船票,特別告誡我們港口區域內往來接送的巴士是免費的,不需要付錢。等下了車,走在馬路上他最後一次囑咐了我們“巴士是免費的”。
當揮手道別了可愛的老漢,我才想起來大背包最下方有幾個預備送人的中國式小禮物,真的很遺憾。
穿過了馬路我們走進了港口區,整整就是一個海灣,裡面停泊著大小無數的船,每個船舶公司都有著自己的區域,售票廳一般就位於碼頭上。
一眼看到類似機場換乘巴士樣子的巴士停靠在一邊,上了車,沒幾分鐘到了Minos Line公司的區域,今晚我們預備搭乘它的Knosses palace號去克裡特,大船已經停泊在那裡,通體紅色。
四個人的經濟艙原價60歐,學生證居然也能打折,40歐,但由於船票上都要寫名字,所以另兩張甲板票只能買原價了,原價39歐!順便說一下什麼叫甲板票,當然不是指真的只能睡在甲板上,天寒地凍的,不出人命才怪。當買了甲板票,可以在不屬於高等級船票所在區域的任何位置,酒吧,過道,船上有很多地方可供休息。
買好船票已過七點,我們站在一邊等候小路和JOYCE過來彙合。與此同時,有兩個中國面孔的人也過來買了票,還朝我們說了一句“你們是中國人吧”,我連忙點頭示意,陳睿在一邊悄悄提醒我說,這伙人看起來像是人蛇集團。果然,當兩個人買好票後朝某個方向揮了揮手,就見幾個女青年挎著小包跟了上了船。
為了保險起見,我們買了當晚最後一班九點的船,八點過後,對講機終於聽到了小路和JOYCE的聲音,Joyce還替大伙買到了久聞其名未見真容的Pita(1.8歐一個,歐洲式的“肉夾饃”,薄餅卷起來,中間夾著碎肉,洋蔥,番茄,生菜和醬汁,希腊最價廉物美的快餐)當晚餐。
上了船,跟著領班到了房間,房間蠻新的,兩張上下鋪,還有一個很干淨的衛生間,我和太太擠一張床,小路和Joyce一張床,為了安全起見,大家還假設了如果碰到查房,我和陳睿要盡快躲到衛生間裡去的場景。當然這都是杞人憂天,我們平平安安的睡到了克裡特島。
在船上,買甲板票的人們各顯神通,有一大家人帶著整套被褥占據一大片區域打地鋪的,有坐在地上看電腦的,有坐在電影院裡的,也有在酒吧裡橫七豎八躺著的,甚至還真有睡在甲板上,絕對是走召弓雖!
經濟艙和甲板票中間還有兩個等級,普通的座位票和更加舒適一點的座位票。考慮到船上有兩個餐廳(自助餐),好幾個酒吧,如果為了省錢,甲板票確實是個不錯的選擇。頂部是露天的酒吧,一大群青年又唱又跳,徹底狂歡。
終於又看到那幾個中國人,走在前面的兩個人,中間幾個女青年,最後還有一位打手模樣的人。他們也住在附近的經濟艙,第二天五點我起床以後打開艙門,不遠處站著這個打手模樣的人,面無表情地注視了我一眼。
最終,早晨六點船靠了岸,我們來到了希腊第一大島克裡特島的首府伊拉克裡翁(Iraklion)。回想這一天的行程,感覺如同夢幻一般。雖抱持不走回頭路的理念,但在我想來,德爾菲的那個晚上所有人或多或少都對第二天的行程有點擔憂,畢竟其中不確定性因素太多,但再怎麼樂觀,也不會想到第二天晚上我們已經身處在去克裡特島的船上,我們的整個行程,就像生活本身,充滿了偶然性和戲劇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