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帶地圖的旅人之
麗江-寶山石頭城
在麗江的黑龍潭公園門口坐車,沒有公車去,只有私人開的車,為當地人來往而開的。是從麗江到寶山鄉的,因為天氣不好,正是雨季,所以車不去我的目的地-寶山石頭城。
車行在山路蜿轉處,一層層向上而開,而越來越沒有人煙。車行過玉龍雪山,來之前有聽說要經雪山還要交門票,不知可否過去?一車人都是山民,在城裡購的貨物,不知怎麼就過去了。越行越遠,路開始陡起來,我的心開始緊起來。
而開車的師傅卻仍是與同車人說說笑笑,絲毫沒有緊張感。只得暗暗祈禱而已。漸漸睡意漸濃,在不知不覺中入夢。
半夢半醒間,到了寶山鄉。在等待中等待過往的車,可以將我們帶到目的地。我們是下午2點左右到達的,可等了2 個多小時 ,還沒有過往的便車,坐在小店裡與納西人談天,這都是很樸實的人,沒有什麼心機,也說漢語,只是不太流利,還好,可以聽得懂。穿衣打扮也是漢化了,據他們自己說只有在節日和婚禮才穿本民族的服飾。還有就是只有老人才穿。其實我覺得是很美的,有句話叫城裡的想出來,城外的想進去,真是一點沒說錯。山下就是一片片的玉米地,正是玉米成熟的時節,不時有農家背一個碩大的筐而來,望著這金黃色的,沉甸甸的玉米,真是喜人。在無聊等待中,吃到了平生最好吃的烤玉米,這是真正農家烤的,讓我至今不忘,才知什麼叫口齒留香。
望著已是歸家的路人,終於決定徒步去石頭城。跟著一位大姐,她也是位導游,家裡開了一個全村的第一家客棧,名叫和家客棧,名字獨特吧,其實這就是她們的姓氏啦。這寶山石頭城都姓此姓。據說納西族只有二個姓:和與木。木為貴族,而和為平民。沿著一條彎曲的大路,正是黃昏,不時有一群羊兒,兒安然走過,放牧的人也是平靜的心情,悠然自得的揚著鞭子,真是讓我艷羨。
雲南最美的是黃昏,雲兒變來變去,你總也不知道它還將怎麼樣變化?隨著起起伏伏的山歌
走過了一座座在我來總也走不到頭的山路,不時有人家,有炊煙,有樹,有草,有歌聲,是在放聲機裡的納西歌,簡單的旋律,可是很好聽,就是那種一天歸來歡快的心情,充滿向上,也充滿希望。在麗江的時候,每到天晚時,大家就聚在一起跳舞歌唱,想必是對生活的一種向往吧,都市人已去了這種單純的天真,是為了尋找原來的足跡麼?我們不停的奔走,我們希望尋找心靈的慰藉,卻又舍不下名利。卻又不住的打擾這原住民。人海紅塵中,我們向往什麼,得到亦或失去什麼。
天漸漸黑了下來。
平生第一次走夜路,高原天上的星星很亮,才知什麼叫天上星,亮晶晶,才知歌中所唱不假。首先聽到的巨大的轟鳴聲,走著走著才反應過來,原來是金沙江,哎,我來到了金沙江的想想有幾人能在這夜色如洗的晚上聽到這氣勢如宏的江水聲。又有幾個夜晚可以如此漸漸有人聲,狗吠聲,原來我們到了外城,每一步都像走長城那樣,這腳下的路是那麼厚實,想想這是納西族的歷史哪。
暴走4個小時之後,終於來到這我歷經艱險走過來的地方。一路留下我的足跡,在這裡之外的少數民族地方。有風吹過,帶著高原特有的醉人氣息,如在夢中,願此生常在夢中,住在此處,優哉游哉。
當我的雙腳觸在石階上的時候,才真切感受到了來到了這石城的古樸,夜色中沒有
人工的聲,只有這大自然的聲音,純樸的民風,純樸的人情,久已不見的人情味,已是子夜時分,在這個沒有電視,沒有人工的,只有這濤濤江聲,不停息地奔流,這自然之聲,不禁物我兩忘,今夜忱著這濤濤江聲入夢。
住在和家客棧,這是一個典型的納西人家,二層木樓,三房一照壁,庭院裡打掃得很干淨,還有一些不知名的花兒點綴,可見主人的用心。我們被安排在二樓,很大的走廊,可以在走廊裡吃飯,喝茶,聊天,還可在此做做運動,延伸的還可晾曬衣服,
晨起,遠望是山,山下就是出名的金沙江,江水溫柔平緩而過,與昨晚可是兩個模樣啊,
閑坐在陽台上發呆,豬兒們不知從什麼地方出來的,庭院裡瞬時成了豬們的天下,原來是它們吃飯的時候到了,隨著主人的嘍嘍喂食聲,短短幾分鐘後,消失得無影無蹤,一切又恢復了平靜,叫我目瞪口呆。不禁又佩服民間的智慧。
當主人上了五菜一湯時,我們又一次目瞪口呆,天啊,這要多少錢?吃了快過半,嚇得不
敢再吃,商量著怎麼還價?大姐只有純樸的一句:不怕,吃吧!不怕!
想想在這裡,只有等著挨宰的份了,只好硬著頭算賬了。誰知結賬時,才20元,好可愛啊!
又不禁慚愧,以現代都市人的價值觀去衡量她們的為人,只有心說對不起,對不起了。
石頭城,顧名思義,所有的一切都是用石頭做成的,全村只有一條通向外界的小路,也是用石頭造就的,吃過飯,老人帶我們去石床,石凳,這裡一切都是古老的,小孩子騎馬在窄窄的石路上奔跑,得得的馬蹄,在他的自已的世界裡得意洋洋。豬兒也悠然自得在曬太陽,不時還伸伸腿,真如世外桃源一樣。
揮手作別,這個一生中停過的一天,還會再來嗎?
未帶地圖的旅人之
麗江-寶山石頭城
在麗江的黑龍潭公園門口坐車,沒有公車去,只有私人開的車,為當地人來往而開的。是從麗江到寶山鄉的,因為天氣不好,正是雨季,所以車不去我的目的地-寶山石頭城。
車行在山路蜿轉處,一層層向上而開,而越來越沒有人煙。車行過玉龍雪山,來之前有聽說要經雪山還要交門票,不知可否過去?一車人都是山民,在城裡購的貨物,不知怎麼就過去了。越行越遠,路開始陡起來,我的心開始緊起來。
而開車的師傅卻仍是與同車人說說笑笑,絲毫沒有緊張感。只得暗暗祈禱而已。漸漸睡意漸濃,在不知不覺中入夢。
半夢半醒間,到了寶山鄉。在等待中等待過往的車,可以將我們帶到目的地。我們是下午2點左右到達的,可等了2 個多小時 ,還沒有過往的便車,坐在小店裡與納西人談天,這都是很樸實的人,沒有什麼心機,也說漢語,只是不太流利,還好,可以聽得懂。穿衣打扮也是漢化了,據他們自己說只有在節日和婚禮才穿本民族的服飾。還有就是只有老人才穿。其實我覺得是很美的,有句話叫城裡的想出來,城外的想進去,真是一點沒說錯。山下就是一片片的玉米地,正是玉米成熟的時節,不時有農家背一個碩大的筐而來,望著這金黃色的,沉甸甸的玉米,真是喜人。在無聊等待中,吃到了平生最好吃的烤玉米,這是真正農家烤的,讓我至今不忘,才知什麼叫口齒留香。
望著已是歸家的路人,終於決定徒步去石頭城。跟著一位大姐,她也是位導游,家裡開了一個全村的第一家客棧,名叫和家客棧,名字獨特吧,其實這就是她們的姓氏啦。這寶山石頭城都姓此姓。據說納西族只有二個姓:和與木。木為貴族,而和為平民。沿著一條彎曲的大路,正是黃昏,不時有一群羊兒,兒安然走過,放牧的人也是平靜的心情,悠然自得的揚著鞭子,真是讓我艷羨。
雲南最美的是黃昏,雲兒變來變去,你總也不知道它還將怎麼樣變化?隨著起起伏伏的山歌
走過了一座座在我來總也走不到頭的山路,不時有人家,有炊煙,有樹,有草,有歌聲,是在放聲機裡的納西歌,簡單的旋律,可是很好聽,就是那種一天歸來歡快的心情,充滿向上,也充滿希望。在麗江的時候,每到天晚時,大家就聚在一起跳舞歌唱,想必是對生活的一種向往吧,都市人已去了這種單純的天真,是為了尋找原來的足跡麼?我們不停的奔走,我們希望尋找心靈的慰藉,卻又舍不下名利。卻又不住的打擾這原住民。人海紅塵中,我們向往什麼,得到亦或失去什麼。
天漸漸黑了下來。
平生第一次走夜路,高原天上的星星很亮,才知什麼叫天上星,亮晶晶,才知歌中所唱不假。首先聽到的巨大的轟鳴聲,走著走著才反應過來,原來是金沙江,哎,我來到了金沙江的想想有幾人能在這夜色如洗的晚上聽到這氣勢如宏的江水聲。又有幾個夜晚可以如此漸漸有人聲,狗吠聲,原來我們到了外城,每一步都像走長城那樣,這腳下的路是那麼厚實,想想這是納西族的歷史哪。
暴走4個小時之後,終於來到這我歷經艱險走過來的地方。一路留下我的足跡,在這裡之外的少數民族地方。有風吹過,帶著高原特有的醉人氣息,如在夢中,願此生常在夢中,住在此處,優哉游哉。
當我的雙腳觸在石階上的時候,才真切感受到了來到了這石城的古樸,夜色中沒有
人工的聲,只有這大自然的聲音,純樸的民風,純樸的人情,久已不見的人情味,已是子夜時分,在這個沒有電視,沒有人工的,只有這濤濤江聲,不停息地奔流,這自然之聲,不禁物我兩忘,今夜忱著這濤濤江聲入夢。
住在和家客棧,這是一個典型的納西人家,二層木樓,三房一照壁,庭院裡打掃得很干淨,還有一些不知名的花兒點綴,可見主人的用心。我們被安排在二樓,很大的走廊,可以在走廊裡吃飯,喝茶,聊天,還可在此做做運動,延伸的還可晾曬衣服,
晨起,遠望是山,山下就是出名的金沙江,江水溫柔平緩而過,與昨晚可是兩個模樣啊,
閑坐在陽台上發呆,豬兒們不知從什麼地方出來的,庭院裡瞬時成了豬們的天下,原來是它們吃飯的時候到了,隨著主人的嘍嘍喂食聲,短短幾分鐘後,消失得無影無蹤,一切又恢復了平靜,叫我目瞪口呆。不禁又佩服民間的智慧。
當主人上了五菜一湯時,我們又一次目瞪口呆,天啊,這要多少錢?吃了快過半,嚇得不
敢再吃,商量著怎麼還價?大姐只有純樸的一句:不怕,吃吧!不怕!
想想在這裡,只有等著挨宰的份了,只好硬著頭算賬了。誰知結賬時,才20元,好可愛啊!
又不禁慚愧,以現代都市人的價值觀去衡量她們的為人,只有心說對不起,對不起了。
石頭城,顧名思義,所有的一切都是用石頭做成的,全村只有一條通向外界的小路,也是用石頭造就的,吃過飯,老人帶我們去石床,石凳,這裡一切都是古老的,小孩子騎馬在窄窄的石路上奔跑,得得的馬蹄,在他的自已的世界裡得意洋洋。豬兒也悠然自得在曬太陽,不時還伸伸腿,真如世外桃源一樣。
揮手作別,這個一生中停過的一天,還會再來嗎?
未帶地圖的旅人之
麗江-寶山石頭城
在麗江的黑龍潭公園門口坐車,沒有公車去,只有私人開的車,為當地人來往而開的。是從麗江到寶山鄉的,因為天氣不好,正是雨季,所以車不去我的目的地-寶山石頭城。
車行在山路蜿轉處,一層層向上而開,而越來越沒有人煙。車行過玉龍雪山,來之前有聽說要經雪山還要交門票,不知可否過去?一車人都是山民,在城裡購的貨物,不知怎麼就過去了。越行越遠,路開始陡起來,我的心開始緊起來。
而開車的師傅卻仍是與同車人說說笑笑,絲毫沒有緊張感。只得暗暗祈禱而已。漸漸睡意漸濃,在不知不覺中入夢。
半夢半醒間,到了寶山鄉。在等待中等待過往的車,可以將我們帶到目的地。我們是下午2點左右到達的,可等了2 個多小時 ,還沒有過往的便車,坐在小店裡與納西人談天,這都是很樸實的人,沒有什麼心機,也說漢語,只是不太流利,還好,可以聽得懂。穿衣打扮也是漢化了,據他們自己說只有在節日和婚禮才穿本民族的服飾。還有就是只有老人才穿。其實我覺得是很美的,有句話叫城裡的想出來,城外的想進去,真是一點沒說錯。山下就是一片片的玉米地,正是玉米成熟的時節,不時有農家背一個碩大的筐而來,望著這金黃色的,沉甸甸的玉米,真是喜人。在無聊等待中,吃到了平生最好吃的烤玉米,這是真正農家烤的,讓我至今不忘,才知什麼叫口齒留香。
望著已是歸家的路人,終於決定徒步去石頭城。跟著一位大姐,她也是位導游,家裡開了一個全村的第一家客棧,名叫和家客棧,名字獨特吧,其實這就是她們的姓氏啦。這寶山石頭城都姓此姓。據說納西族只有二個姓:和與木。木為貴族,而和為平民。沿著一條彎曲的大路,正是黃昏,不時有一群羊兒,兒安然走過,放牧的人也是平靜的心情,悠然自得的揚著鞭子,真是讓我艷羨。
雲南最美的是黃昏,雲兒變來變去,你總也不知道它還將怎麼樣變化?隨著起起伏伏的山歌
走過了一座座在我來總也走不到頭的山路,不時有人家,有炊煙,有樹,有草,有歌聲,是在放聲機裡的納西歌,簡單的旋律,可是很好聽,就是那種一天歸來歡快的心情,充滿向上,也充滿希望。在麗江的時候,每到天晚時,大家就聚在一起跳舞歌唱,想必是對生活的一種向往吧,都市人已去了這種單純的天真,是為了尋找原來的足跡麼?我們不停的奔走,我們希望尋找心靈的慰藉,卻又舍不下名利。卻又不住的打擾這原住民。人海紅塵中,我們向往什麼,得到亦或失去什麼。
天漸漸黑了下來。
平生第一次走夜路,高原天上的星星很亮,才知什麼叫天上星,亮晶晶,才知歌中所唱不假。首先聽到的巨大的轟鳴聲,走著走著才反應過來,原來是金沙江,哎,我來到了金沙江的想想有幾人能在這夜色如洗的晚上聽到這氣勢如宏的江水聲。又有幾個夜晚可以如此漸漸有人聲,狗吠聲,原來我們到了外城,每一步都像走長城那樣,這腳下的路是那麼厚實,想想這是納西族的歷史哪。
暴走4個小時之後,終於來到這我歷經艱險走過來的地方。一路留下我的足跡,在這裡之外的少數民族地方。有風吹過,帶著高原特有的醉人氣息,如在夢中,願此生常在夢中,住在此處,優哉游哉。
當我的雙腳觸在石階上的時候,才真切感受到了來到了這石城的古樸,夜色中沒有
人工的聲,只有這大自然的聲音,純樸的民風,純樸的人情,久已不見的人情味,已是子夜時分,在這個沒有電視,沒有人工的,只有這濤濤江聲,不停息地奔流,這自然之聲,不禁物我兩忘,今夜忱著這濤濤江聲入夢。
住在和家客棧,這是一個典型的納西人家,二層木樓,三房一照壁,庭院裡打掃得很干淨,還有一些不知名的花兒點綴,可見主人的用心。我們被安排在二樓,很大的走廊,可以在走廊裡吃飯,喝茶,聊天,還可在此做做運動,延伸的還可晾曬衣服,
晨起,遠望是山,山下就是出名的金沙江,江水溫柔平緩而過,與昨晚可是兩個模樣啊,
閑坐在陽台上發呆,豬兒們不知從什麼地方出來的,庭院裡瞬時成了豬們的天下,原來是它們吃飯的時候到了,隨著主人的嘍嘍喂食聲,短短幾分鐘後,消失得無影無蹤,一切又恢復了平靜,叫我目瞪口呆。不禁又佩服民間的智慧。
當主人上了五菜一湯時,我們又一次目瞪口呆,天啊,這要多少錢?吃了快過半,嚇得不
敢再吃,商量著怎麼還價?大姐只有純樸的一句:不怕,吃吧!不怕!
想想在這裡,只有等著挨宰的份了,只好硬著頭算賬了。誰知結賬時,才20元,好可愛啊!
又不禁慚愧,以現代都市人的價值觀去衡量她們的為人,只有心說對不起,對不起了。
石頭城,顧名思義,所有的一切都是用石頭做成的,全村只有一條通向外界的小路,也是用石頭造就的,吃過飯,老人帶我們去石床,石凳,這裡一切都是古老的,小孩子騎馬在窄窄的石路上奔跑,得得的馬蹄,在他的自已的世界裡得意洋洋。豬兒也悠然自得在曬太陽,不時還伸伸腿,真如世外桃源一樣。
揮手作別,這個一生中停過的一天,還會再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