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見於《隋書》,謂之真腊。宋趙汝適著《諸蕃志》之《真腊國》中記載“南宋慶元只能中,滅占城而並其地,改國名為占腊”,《明史》中沿用其說法,近代中外學者考證滅占城有,而改國名無,推斷或出於中國臆測、或占腊和真腊古音之音訛的原因。
柬埔寨一名可上溯至元初,《元史》中“至元十八年十月庚戊(公元1281年11月20日)詔諭干不昔歸附”,這裡的干不昔即指柬埔寨。元代周達觀著《真腊風土記》記載了此前幾種名稱,又雲“今聖朝按西番經,名其國曰澉浦只,蓋甘孛智之近音”,周達觀出洋在元成宗元貞二年(1296年),較為可信。《明史之真腊傳》中作甘孛智,萬歷年後改為柬埔寨,明萬歷年間成書的張燮《東西洋考》中作柬埔寨,沿用至今。
又有學者考證《後漢書之南蠻傳》所載肅宗元和元年(公元84年)獻生犀、白雉的“究不事人”為柬埔寨人,一說也,無定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