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之行--傳奇大雁塔

作者: 叮叮走天下

導讀唐朝皇帝唐高宗是個孝子,為其母文德皇後修建大慈恩寺,然而,它出名仿佛是沾了位於其中的大雁塔的光。公元645年,唐玄藏從印度求經回國,帶來了許多土特產,其中包括數以萬計的舍利和佛像,為了將他們完好的保存,唐高宗特許他在大慈恩寺內修建大雁塔。後經晚唐和明朝的幾次大規模的修改,才有了今天的風貌。大雁塔之所以有名,不僅僅是因為唐玄藏這位從海外 ...

唐朝皇帝唐高宗是個孝子,為其母文德皇後修建大慈恩寺,然而,它出名仿佛是沾了位於其中的大雁塔的光。公元645年,唐玄藏從印度求經回國,帶來了許多土特產,其中包括數以萬計的舍利和佛像,為了將他們完好的保存,唐高宗特許他在大慈恩寺內修建大雁塔。後經晚唐和明朝的幾次大規模的修改,才有了今天的風貌。大雁塔之所以有名,不僅僅是因為唐玄藏這位從海外留學歸來的高僧,將其學到的佛經於此宏揚天下。還因為它代表這中華文明的傳承,據說當時有這麼一種說法,凡是考取進士的人,必定要登塔題名。於是乎,這裡保存了許多文人墨客的筆記,27歲中進士的白居易的“慈恩塔下題名處,十七人中最少年”就是出自其中的。到了宋朝,人們就把這些的題名整理成冊,中華民族的那麼多瑰寶才得以傳承!傳說中的唐三藏,認識他是因為小時候看的《西游記》,那時候,幾乎每個暑假都盼望電視台能播放,幾乎百看不膩,可以說,《西游記》真的成了我小時候暑期的代名詞了。據說,當初唐三藏離開大唐去西天求經,並沒有像電視上演的那樣,皇帝和他共喝一碗泥土水,貌似他是類似當今的偷渡客。倒是他回來後受到了皇帝非一般的接待,看來唐代的人就很現實啊。大雁塔就是為了藏放唐三藏同學從遙遠的印度取來的經和舍利子的,沒有導游講解,上塔應該沒多大意思。可這樣的速游也太快了點。關於這座為什麼叫大雁塔,很多學者都認為與唐玄藏在那爛陀寺的“大雁”故事有關,但這只是猜測,無從考證。反正當時唐玄藏還沒圓寂的時候,不是叫這大雁塔,是在武則天這為女少婦加強人在位後,才有了這樣一個名字。如今的大雁塔,已十足成為了一個景點,周圍那麼大的廣場將其包圍著,還有貌似很壯觀的噴泉看,廣場的周圍你可以看到許多有陝西特色的東西的,什麼剪紙藝術之類的東西。很現代,也很大氣,完全體現了大雁塔這種海納百川的氣質。只可惜我的那位導游朋友的急性子,饒了一圈就花了不到半小時的時間,一路上我很想坐下來靜靜欣賞下這多少文人墨客的寶塔,可被朋友催著,沒意思。PS:大雁塔音樂噴泉開放的時間:周一至周五:12點~20點周末以及節假日:12點~20點每隔兩小時一次公交:5路,41路,601路,27路均可到達。



(唐僧)

更多游記請瀏覽本人博客:http://***/dingdingzoutianxia


精選遊記: 西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