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路:廣州——昆明——東川區新田鄉——昆明——廣州
初識紅土地是在前年,看了攝影前輩拍攝的紅土地相冊,很難相信那是真實的。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人類的勤勞,創造出那一片片的土地美得那樣“失真”、美得那麼驚心動魄,實在令我眩目、著迷,從此就想著定要去一睹她的風采。前兩周即與當地聯系好,約上了二知己,在上周中就飛昆明去。
第一天:周四下午下了飛機,當地的車就接上了我們三人,直奔紅土地。出了昆明市,一路都是崎嶇的盤山公路,只有160多公裡的路程足足走了四個半小時,一路顛簸,終於在晚上十點多到達目的地:昆明市東川區新田鄉(海拔2450米),原鄉黨委書記熱情地接待了我們,並入住在他的家。
雲南東川的紅土地被專家認為是全世界除巴西裡約熱內盧外最有氣勢的紅土地,景像比巴西紅土地更為壯美。近幾年來,這裡已經成為了中外攝影家捕捉最美的鏡頭的攝影勝地。層層疊疊的梯田裡,火紅的土壤上,一年四季土豆花、蕎麥花、洋芋花、油菜花和蘿蔔花交替開放,色彩斑斕炫目,鮮艷濃烈的色塊一直鋪到天邊,讓你的視野在任何季節都處於一種痴迷狀態。每年的4月、9月和10月底11月初是紅土地最美的季節。 因此我就選定了11月初這個時候去。誰知天有不測之風雲,我們去到的時候剛好遇到了冷空氣南下,山上除了冷的夠嗆外,還下著毛毛細雨,連綿的群山被大霧所籠罩。第二天雨停了,但霧仍很大,到了下午,天稍好了點,霧也散了,我們抓緊時間去了落霞溝,在那裡,雖然是陰天,少了太陽的光輝,但是色彩斑斕的土地足已令我們心動的了,放眼望去,群山在淡霧下若隱若現,田野呈現出紅、綠、黃白等不同的顏色。一部分的土地在翻耕待種時呈現是紅色,一部分的土地種上的青稞、小麥或蘿蔔呈現的是綠色,一部分是成熟後的玉米地,干干的玉米梗呈現的是黃色,還有開白花的油菜花(不同於其他地區開黃花),遠遠看過去,就像上天塗抹的色塊,色彩絢麗飽滿。據唐書記介紹,如果有太陽的照射,紅土會顯得更加鮮紅,東川主要產馬鈴薯、青稞和小麥,村民們都是隨意地種植,常年都是部分紅土地休耕,部分紅土地耕種,所以這樣多種顏色的色塊對比是常年的一種自然景觀。每一個季節中,不同農作物的生長構成了色彩斑斕的壯美圖畫,另外,因為他們是隨意的開墾種植,所以也形成了各種各樣圖案的土地,五彩繽紛,實在是視覺的震撼。站在山坡上,我們也顧不上氣喘,支起三腳架就狂拍一番,生怕留下遺憾。第三天,早上本來去“打馬坎”拍日出的,因為大霧,太陽不露面,能見度只有五米左右,我們什麼也看不見,也就沒拍成了,只有躲在房間裡睡覺和看電視。下午我們坐在車上繞著山路轉,沿著方圓百多公裡的紅土地轉,感覺到眼前一亮的就叫停車,下車就亂拍,甚至連地上的紅皮蘿蔔也拍了個夠。接下來的時間,大部分都是大霧彌漫,我們也拍不了什麼,就在地裡幫助村民拾土豆,拍下勞動的場面,是他們勤勞的身影為紅土地增添了活力。最遺憾的是連“打馬坎”這個最佳的攝影地也沒機會看上一眼,更不說是拍照的了,只好自我地安慰,留著下次再去紅土地的借口吧。第四天,等到八點半,看著大霧籠罩,沒什麼希望了,只好依依不舍地離開了新田鄉,向昆明返回,越往山下走,天氣就越好,沿途拍攝田原風光。回到昆明已是下午三點多鐘,走馬觀花了花卉市場,吃了“橋香園”的過橋米線後,乘坐晚上班機飛回家。
東川紅土地,就像鑲嵌在雲南紅土高原上一顆耀眼的明珠。不僅是大自然雕琢的珍品,更是人類用勤勞創作出來和智慧的結晶。

(五彩繽紛)

(紅土地)

(色彩斑斕的遠山)

(蘿蔔也是紫紅色皮的,削皮後和白蘿蔔一樣。)

(昆明花卉市場的一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