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天下簡潔的牆壁,柱廊下安靜的過道,夜色下輝煌的教堂塔樓……奧維耶多的一切一如它的樸素的名字,一切好似平淡無奇,但是卻有讓人過目不忘。
在擁有世界遺產最多的西班牙,奧維耶多遠遠沒有高第手下的蓋勒公園、宮殿和米拉宅邸讓人稱奇,也不比托萊多或者昆卡那樣氣勢宏偉,自然和同是古跡的卡斯蒂利亞的古羅馬高架引水橋相比,也不如前者的出鏡率高。可就在這小城的一片磚瓦下,一塊石磚中,卻蘊涵著豐厚的歷史積澱:這就是長達1200年的阿斯圖裡亞斯王國的故事。
公元8世紀,在坎塔布萊山和比斯開灣之間,伊比利亞半島的這塊土地上,是加洛林王朝的天下,當時的西哥特人在半島北部建立了一個基督教王國。隨著信徒的興旺,基督教的光輝日漸熾熱的照耀著逐漸茁壯起來的小國阿斯圖裡亞斯。8世紀下半頁,王國在如今的奧維耶多修建了一座長方型教堂,可惜不久以後便毀於摩爾人之手。後來阿斯圖裡亞斯的阿方索二世對這裡進行了重建,並留下了許多世俗和教會建築,城市重新繁榮起來,成為與聖地亞哥匹敵的人口興旺的中世紀聖地。
正是隨著這次重建,一種創新形式的羅馬式前期建築風格產生了,這種建築風格通過奧維耶多城內諸多宗教建築顯現出來,比如納蘭科聖瑪麗教堂、聖薩爾瓦多聖殿和聖朱利安教堂。然後好景不長,由於政治以及地理因素,阿斯圖裡亞斯王國政府遷移到萊昂後,奧維耶多很大程度上失去了政治影響。1521年,一場災難性的大火幾乎摧毀了整個城市,並且使社會秩序陷入混亂。世俗權力從此接管了神權。在市區的一些角落裡,至今依然可以看到那幾百年前大火的痕跡。
走在如今的奧維耶多,街道與建築依然於幾百年前沒有什麼太大的變化,城市的中世紀部分,13世紀修建的圍牆依然完整無缺,三條南北方向大街和一條東西方向的主干道構成了城市的骨架。略有改變的只是那外牆壁剛剛粉刷過的顏色,以及新近更換的店鋪招牌展示著21世紀的風采,當然,字體依舊是古老的花體文字。
漫步小城的東部,可以看到由大教堂和附屬建築組成的宏大主教區,幾座宗教建築的歷史甚至可以追搠到中世紀早期,如聖薩爾瓦多教堂和聖朱利安教堂。它們都是奧維耶多11世紀盡享繁榮的見證。可是現如今的教堂,早已沒有當初的人聲鼎沸,也許這種安靜的氣氛才更適合教徒與上帝之間進行心靈的交流。從重疊的屋頂,隨處可以看到直插藍天的十字架。找尋到的時候又被那教堂的莊嚴的立面所吸引,而所有的教堂面前,幾乎都有一處頗為安靜的而開闊的廣場,讓人眼前有一種別樣意境。也許正是這信徒與他們的主所共同追求的。透過任意一間教堂的石拱券門向內望,都可以看到由彩色玻璃透過的聖潔的光,可惜我去的時候沒有趕上基督教徒做禮拜,錯過了那聖詠的洗禮,只有從心中感受主的恩惠了。
Oviedo的出名之處,便是這些教堂,聖薩爾瓦多大教堂便是其一。這裡的教堂也絲毫沒有科隆大教堂那種氣勢,更沒有神聖家族教堂那種絕倫,這裡的教堂是那種讓人走進去不會生畏,好比自家後院,是一處你隨時可以與神交流的地方。走入教堂一派黃牆紅頂的建築群中,馬上感到一種與塵世絕緣的感覺,走進去,那種透過彩色玻璃窗的聖潔的光線讓人覺得充滿敬意。跪在長椅上,與面前的基督默默對話,希望他給我一個幸福的未來。
聖卡瑪拉教堂更是讓人覺得親切,從城東便看到那高聳而出的十字架。找尋到的時候又被那青灰色的石面所吸引,掩映在奧城那滿眼的綠中的教堂,讓人進入時眼前也是一片綠的清涼的意境。也許正是這信徒與他們的主所共同追求的。建造在16實際的建築至今仍屹立於小城之中,
為那時代居住的居民以及走馬燈似的觀光游客們庇護著。
由於歷史原因,Oviedo的一部分教堂失去的往日的功效,偶爾被用做一些藝術展廳,教堂牆壁上掛著圖片資料,盡管那輝煌的燈光將教堂照得通明。但是在沒有贊美詩的廳堂裡,往日的教堂失去了那種莊嚴,只有在你抬頭仰望掉漆圓頂時,才能品味出那一絲的神聖。
離開神聖的主教區,感受這裡人們生活的氣息。
喜歡聽音樂的人,在聽到“阿斯圖利亞”這個名字的時候,心中便蕩漾起一陣親切感。好比登山者聽到阿巴拉契亞或者生物學家聽到加拉帕格斯一般。有一首著名的吉他獨奏曲叫《阿斯圖利亞斯傳奇》。傳奇只能在歷史中,在人們的意識中永遠流傳,而音樂的演出場地Campoamor劇院卻在小城中永遠的停留下來。
Oviedo的Campoamor劇院,每年都會舉行富有傳統意韻的音樂會。可是非常“不幸”的是,我趕到的時候,來自德國的斯圖加特室內樂團剛剛巡回演出完畢。現在也不是周末,Oviedo藝術學院的學生也很少到這裡排演。沒有了音樂的陪伴,我只好一個人在靜默的劇院中徜徉了。
在歐洲,幾乎每個城市中都有自己的劇院,好比舊時中國的梨園,用現代比較“紅色”的話說,就是文化宮。不過此文化宮中,只有音樂的馨香在漂浮,和我們這裡一宮多用的現像卻是大不相同了。踏上中世紀的台階,回想著幾百年來這裡曾經有過的輝煌,心中自然萌動起一種崇拜的感情:這裡的劇院,自然沒有巴黎歌劇院中的歌劇魅影,也沒有維也納皇家歌劇院的金碧輝煌。可是從巴洛克風格的柱廊以及充滿貴族氣息的雕飾上,這裡曾經流淌過的風花雪月必定是耐人尋味的。劇場不大,和國內一個中等的文化宮差不多大,由於沒有演出,劇場內的燈光沒有完全打開,顯得曖昧有加,或有或無的音樂的精靈們在晦澀的燈光中飛舞。或許在那翅膀與空氣的撞擊聲中,會婉轉的奏出MOZART的弦樂小夜曲,也許是門德爾松的優美的小提琴協奏曲。貝多芬的《英雄》需要力量,這麼小的胸襟恐怕是容納不了的;帕瓦羅蒂的我的太陽自然也無法在這樣的局限的穹頂上升起。
南邊的舊城區保持了幾百年前的原貌,大多數建築都是在16世紀那場大火後修建的。不過,歲月的打磨已經讓人們忘記了過去的苦難,從如今的安靜恬淡的生活氛圍中,你真的難以想像到這裡會有著那樣轟烈的歷史,好似什麼都不曾發生過,千百年來人們如同在靜止的時間中生活,習慣了慢節奏,習慣了享受生活。別了繁華都市的高樓,離開了時尚生活的便利,奧維耶多人要的就是這屬於自己的生活氛圍的一部分與雅致的心境。那種境界具備了,其余的一日三餐的縫補晾曬的事情是誰也避免不了的,那麼不妨就讓這些“俗事”俗下去,只求的自己擁有一份開心就好了。這大概就是當地人追求的生活意蘊了。旁人自是難以體會,也是不能體會,無法體會,只有旁觀的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