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沒想到,2007年都快要完了,我還有機會抵達另一個國家級風景區--湖北九宮山風景區游玩,今年出游次數較多,去了四川、北京、江西、廣東、湖南、廣西等眾多國家級風景區以及新加破、馬爾代夫等眾多景點,能借工作之便利啊九宮山一游實屬意外。
九宮山位於湖北通山縣境內,橫亙於鄂贛邊境的幕阜山脈中段,海拔1657米,為幕阜山之最高峰,景區面積196平方公裡,是華中一顆璀璨的明珠,是集旅游,度假,休閑和避暑於一身的名山。九宮山有三個國家級稱號,即: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李自成墓。九宮山一山二教,道佛並存,為全國所罕見。自宋代王安石以來,歷代文人墨客鐘情於此,留下了許多不朽之作。現代亦如此。1984年,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的胡耀邦登上山之絕頂,滿懷豪情,潑墨揮毫,欣然寫下了“九宮山”三個大字;社會學家胡繩、文學大師姚雪垠在此也留下了名篇;明末農民起義領袖李自成殉難於此,給九宮山增添了無限滄桑,闖王陵的存在也加深了九宮的歷史文化底蘊,姚大師的歷史弘篇巨作《李自成》更為名山增色不少。游客拜謁憑吊,追思懷古,莫不慨然
這次上九宮山完全是工作之需,主要是去看九宮山頂的風力發電運行情況!
下午3點左右離開通山縣城,半個小時就抵達九宮山下的小鎮,好像叫九宮山鎮,又叫橫石潭,車子繼續向前奔馳,不一會就看到九宮山的牌坊,繼續向前不遠,又到了一個牌坊,並看到景區大門,當地同行下車買票,我下車往山上看去,只見山高林密,雖然已是深秋時節,但山上仍是綠油油一片,好像主要是都是翠竹,遠遠可以看到山頂正有幾個在中原地區難得一見的風力發電設備應該叫風機吧,巨大的葉片隨風悠閑的轉動著。問同行得知九宮山門票75元,還不包括上面的道佛兩觀等各景點門票。九宮山牌坊的“九宮山”三個大字為胡耀邦題詞。
一進山門,公路坡度陡然增大,這也是我覺得在上山路中的最大的坡度,然後路就稍微平緩一些,雖然也是山路,但路況非常好,且這個時節車很少,20多分鐘後就抵達了山頂區,一路上我看到了迎客松以及佛教的建築。當地同行介紹說此佛教建築規模較大,在中原地區可以算得上第一,不過我們去的時候由於是淡季,大門都是鎖住的,看不到到底有多大,但想必規模不會小了!
上山頂後我們直奔風力發電的風機,山頂共有16台風機,每個高達50米左右,每個風機有三個大葉片,像立式電風扇一樣的形狀,不過卻大得多了。在那裡簡單的了解一下情況,得知一般葉片轉動速度為一分鐘轉20轉左右,因為地處風口,所以發電量比較可觀。16個風機投資高達1.3億元,年發電預計2700多萬KWH,每年能發電收入近1700多萬元。山上的工作人員都穿著羽絨服,我們冷得瑟瑟發抖,近距離的照了幾張相後就離開了那裡。
之後我們來到了雲中湖,這也是九宮山酒店、餐觀最集中之處,一幢紅牆綠瓦的建築矗立在那裡,顯得肅穆而凝重,這就是九宮山的道教聖地——瑞慶宮。道觀建在雲中湖北畔,面湖依山,雖然置身於賓館酒店叢中,但那高牆飛檐,古色古香的建築卻是涇渭分明。九宮山是道教的發源地之一,為全國五大道場之列,玄門“御制派”祖庭,主奉三清道主。據說殷商末期就有太乙真人養弟子哪吒隱於此山修道,後成仙而去,現遺有太乙洞和白鶴洞於此山。南陳時有陳文帝之子晉安王陳文恭兄弟九人,為避戰亂,遠離紅塵隱於九宮山,修建九宮,修煉道法,後功成果滿得道而去。九宮山之名因此而來。宋元時期為皇家道場,又為三十洞天七十二福地之“幕阜洞天”。南宋淳熙十五年[公元1188年],著名高道張道清真人奉旨開辟九宮山道場。紹熙元年[公元1199年]南宋光宗帝在鳳凰嶺建“欽天觀”,大興土木建皇家道場,後改“欽天觀”為“欽天瑞慶宮”。一時香火鼎盛,遍及吳楚,修道之士三千之眾。
不過由於我們去的時候湖正在維修,雲中湖的水都已經被抽光了,很遺憾,如果湖水還在的話,這個景觀一定很美麗,畢竟是高山湖泊啊!雲中湖的周圍的酒店集中,像一個小鎮,令我想到了廬山的牯嶺小鎮。上山還有滑雪場等景點,據說以後風機也將作為一個旅游景點收費,呵呵由於時間緊張,在雲中湖停留了一會,看了看風景區的線路圖,就上車下山了,這可能是我的旅游經歷中在一個風景區呆的時間最短的一次了。從雲中湖出發,20分鐘就到達景區大門,再走40分鐘就抵達通山縣城,應該說還是非常方便的,不過通山縣城小了點,配套設施不夠好,作為一個國家級風景區所在的縣城看來還需努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