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八月,是很多學生放暑假的時候,而那個時候,也是本人重遇暑假,這個闊別我很久的時候。很久沒有放過暑假了,從1999年大學畢業後,到2003年,也有4年了。
2003年,我被裁員。那個時候,我沒有擔憂過經濟不好,工作不好找,加上裁員的時候,公司給豐厚的賠償,我展開我的悠長假期。
平日上班,請假十多天到歐洲,並非容易的事。
我在那個時候,我就孤身上路。
旅程的次日,我到達比利時的安特衛普,一個著名的鑽石加工城市,也是比利時著名的港口。
雖然凌晨時分下火車,但是沒有感受到在國內下火車的痛苦,人不多,不擔心有扒手
而且沒有像廣州一樣,滿地民工;也不會有介紹住宿的人來跟著自己。
我在眼睛和耳根也清靜的情形下,也可以好好欣賞這火車站的建築,看到這火車站的建築,讓我想起郭富城《聽風的歌》的MV。
雖然這火車站是古老建築,但是,不像湖南長沙,廣東省廣州或湖北的武漢火車站那樣,因為日久失修而造成的難看。
不得不贊揚的是,歐洲不少城市對於保護火車站這類古老建築的工作,比香港出色得多
可能民族性的問題,在國內,很難有這麼古老的火車站能保存下來。就算要擴建,也整棟拆下,在沒有保留原有火車站的風格下,重新蓋一個。
可能是中國這個社會太實際,和香港一樣,因為寸金尺土的原因,每個公共交通用地上,講求實用。
就算怎樣美,也很少有一個類同這火車站一樣古色古香,但保存得好的火車站。在國內也好,香港也好,除因為人民生活節奏緊張之外,也好少有人如參觀景點一樣欣賞火車站,原因就是大部分火車站也不會如這火車站一樣,在古色古香的建築中保留其特色。
我也把它視作一個景點,花了不少時間欣賞它。
在這火車站,下車,或准備登車的時候,不用等候檢查車票。
原因是他們的公德心和自律,鐵路機關信得過乘客,不怕乘客逃票,在國內,可以看到嗎?
可能比利時安特衛普土地競爭沒有香港和國內大城市劇烈,從月台到候車室,在到火車站外面的廣場,乘客根本不用上下樓梯,格外方便老人家,攜帶大型行李的人士。
這一點我覺得國內的火車站是做不到,上火車也好,下火車也好,就算不用爭先恐後,拿著大包小包,也很浪費體力。
除了從車費和車次方面來說,在國內坐火車出城不是容易事情,為何呢?
我認為國內鐵路方面做得不足,讓不少旅客覺得在火車站消耗體力和倍添麻煩,故不少人就算有時間金錢,也望火車站卻步。
或許國內火車站的建設,還有幾十年的進步空間,才可跟比利時,或者其它西歐國家看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