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之行--嶺南風情陳家祠

作者: 叮叮走天下

導讀陳家祠書院於清光緒十六年動工興建,歷經四年竣工落成,是當時廣東72縣陳姓合族宗祠。始建時用作廣東各縣陳氏子弟來省城應科舉時學習及住宿場所,也是祭祀祖宗的宗祠。新中國成立後,將此辟為廣東民間工藝博物館,以搜集、保藏、研究和宣傳展覽廣東地區歷代各類民間工藝品為主。發展自今,它薈粹了嶺南民間建築裝飾藝術之大成,以“三雕,三塑,一鑄鐵”著稱, ...

陳家祠書院於清光緒十六年動工興建,歷經四年竣工落成,是當時廣東72縣陳姓合族宗祠。始建時用作廣東各縣陳氏子弟來省城應科舉時學習及住宿場所,也是祭祀祖宗的宗祠。新中國成立後,將此辟為廣東民間工藝博物館,以搜集、保藏、研究和宣傳展覽廣東地區歷代各類民間工藝品為主。發展自今,它薈粹了嶺南民間建築裝飾藝術之大成,以“三雕,三塑,一鑄鐵”著稱,故有“百粵冠祠”之稱。來這裡瀏覽一翻,可以讓你在很短的時間內了解嶺南的風貌。“盧溝橋的獅子數不清,陳家祠的福字數不完”,陳家祠是嶺南地區“福”字最多的建築。在跨進陳家祠正門後,第一眼看到的可能就是“嶺南第一福字”了。在門內的大屏風中間,舊有兩個木雕“福”字圖案,一左一右,互為倒寫,寓“福到”及雙福盈門之意。所謂的“三雕,三塑,一鑄鐵”,即石雕、木雕、磚雕、陶塑、泥塑、灰塑以及鐵鑄工藝的高超技藝。除主體建築外,其他廳堂、廊廡、齋室、廂房等建築中廣泛采用木雕、石雕、磚雕、陶塑、灰塑、鐵鑄等不同風格的工藝做裝飾,梁架、鬥拱、駝峰、牆壁、墀頭、踏道等均以梅蘭菊竹、花鳥蟲魚、嶺南佳果、歷史典故、戲曲人物等題材為裝飾內容。下面就跟著我的圖片一起看看吧。PS:交通:乘地鐵陳家祠站下;乘85、88、104、107、128、路公交車高基站下;乘268路公交車陳家祠站下或乘15、52、55、105、124、133、193、196、205、207、231、232、256、275、530、539、555路公交車中山八路站下。地址:中山七路恩龍裡34號 電話:81817371、818114559 開放時間:8:30-17:30 門票:10元,70歲以上持老人優理發證免標,學生及退休人員憑證半票。



(嶺南風情建築)



(大門)

更多游記請瀏覽本人博客:http://***/dingdingzoutianxia


精選遊記: 廣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