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城牆遺址公園禮贊
2006夏北京之行之二 北京的公園, 大都比較擁擠熱鬧, 只有這明城牆遺址公園, 不那麼擁擠。 之所以不擁擠, 是因為它沒有圍牆, 不收費, 而且就在大街上。
公園的鎮園之寶是箭樓, 又稱角樓。 因為地處內城東南角, 也稱東南箭樓, 或東南角樓。箭樓可真是漂亮。 想當年第一次進北京, 列車經過北京城外那些低矮的院牆和肮髒的房屋時, 令我滿懷自豪的愛國心差點兒掉到橫隔膜下面, 這就是北京? 這就是我們偉大祖國的首都?直到列車在東便門拐彎西進, 一座宏偉的建築呈現在我的眼前, 才把我那可憐的愛國心提回其應有位置。 這建築就是箭樓。
那時的箭樓, 跟她周圍的民居一樣, 破敗得相當可以。 不單是城牆失修, 無人管理。 當局的政策更好像是鼓勵民眾自發前來拆除, 讓大家把城磚拿回家去起炕墊桌腿, 鋪地打鍋台。 這樣 政府就不用自己費事來拆了。 加之又在修地鐵, 搞得崇文門東, 北京站南的這一大片兒居民區哪裡像在首善之區, 天子腳下, 簡直就是一個難民營。 難民營都還有聯合國在管, 可這裡就好像打清朝破敗以來, 就沒人管過。
在北京上學的時候,喜歡騎著車滿城亂轉。因為喜歡那箭樓, 就自己去過兩次。第一次不得其門而入。 從古觀像台那邊轉過去就沒了方向, 看得見城樓子就是過不去。 第二次的動機不那麼單純。 不知道什麼原因, 那陣子北京站不賣站台票了, 想進站接人, 就打算從南面繞繞看。 結果反而撞到箭樓前面, 雖然箭樓還是很破敗, 但總算一了心願。
破敗雖然破敗, 但箭樓雄偉的氣勢仍在。 有那種破敗了的大家, 還留存得有舊家氣像的感覺。 但與之相連的城牆那真是破損得可以, 是那種隨便什麼地方都可以扒縫蹬磚上城牆的敗落。 事實上, 城牆基本上已經不存在, 是牆基的土堆和一些不太好拆的地方還勉強留存著。 真正完好的地段反而是被私人占領了的地段。 居民把油毛氈用木片釘在城牆上, 算是屋頂。 若要去拆, 就等於把人的一堵牆給拆了, 由是那一面城牆得以保存下來。 我把自行車鎖在下面, 找沒磚的地方爬上去看了看, 撫今思昔的感嘆是一點兒也沒有。 只見昔日的高大城樓, 無可奈何地站在周遭的破棚戶中, 像一位衰老孤獨的將軍, 默默地面對他傷殘的隊伍。 猛然後面一聲火車汽笛, 驚起城樓上幾只黑老鴉, 翅膀撲撲作響,那光景是要多凄涼有多凄涼。 我又怕下面的自行車被人給推跑了, 就趕緊爬下來了事。 箭樓還進不去, 被鎖住了。
這一下就過去二十年。 那年在報紙上, 讀到明城牆遺址公園將要重修的新聞。 心裡就想, 這修好後的城牆和箭樓會是什麼樣子呢? 她該不會讓我失望吧。
去年在北京, 住在崇文門。 得地利之便, 想看看新修的明城牆遺址公園。 於是一大早在公寓門口叫了一輛車, 對師傅說是去明城牆遺址公園。 這師傅常在這公寓外面等活兒, 拉過我兩回, 面熟。
師傅說你是去那兒有事呢, 還是一大早起來遛彎? 你要是遛彎, 這過去不到一站地, 你還打什麼車啊你。 這一大清早的說得我還真有點兒臉紅。 果然, 過了街往北走不遠, 就看見馬路對面的城牆大青磚了。 原來這城牆公園就在崇文門東大街上, 從崇文門開始, 直到東便門。
我先在街南面走, 遠遠地看一下這修繕後的明城牆全貌。 上面說過, 這崇文門東大街城牆根下, 原來是北京城最破敗的地界之一。 要說這破敗, 可是真有些個年頭。 這城牆好幾百年前就開始敗落,甚至可以說,這破敗是清皇朝有意造成的。
滿人入京以後, 以征服者自居, 主子思想濃厚, 壓迫觀念強烈。 不但在政治上凌駕於漢人之上, 日常生活中也歧視漢人, 施行種種限制。 其中一項就是北京城內不再讓漢人居住, 要在城外另建一外城讓漢人聚居, 也就是今天前三門南面, 永定門北的一片。 東西則以廣渠廣安為門。所謂明城牆, 原是明朝北京的南城牆, 現在則成為隔開內城和外城的界牆了。 外城本來就不是好地兒, 這城牆下就更不是有條件的人願意住的了。 不是說城樓失火, 殃及池魚嗎? 這城牆本身就是防賊放盜防侵略用的, 一打起仗來首當其衝, 根本不是什麼安居樂業之地。 可是後來這裡怎麼又住上人了呢? 很簡單, 窮人沒錢蓋房子, 靠著這城牆搭棚, 就可以少起一堵牆。

(重修後的明城牆遺址公園〕
但就是吸入了廢氣, 也沒有破壞我看見城牆的高興心境。 這重修的明城牆不但沒有讓人失望, 還真讓人有點兒喜出望外,尤其是那堅實,漂亮的箭樓。
西方常說, 你不能一天建成一個城堡。 因為城堡要建得堅固。 中國存留的城堡不多, 但我們的城市就是一個個大城堡, 所以建的更加堅固。 四川人形容一個人厚顏無恥, 常說那人的臉皮比城牆拐拐的地方還厚, 可見這城牆城角是人們見到的最厚實的地方了。這箭樓和她它底下的城牆拐拐, 真是建築得城堅牆厚,固若金湯。 都城的堅實, 能保境安民, 讓人安居樂業。 城市, 應該也是國家的像徵。
只見晨曦從東方開始, 給青灰色的箭樓牆磚輕輕地貼上了一層光亮。 那光亮很微弱, 偶爾一兩聲不客氣的汽車喇叭聲, 會把那薄薄的亮光震得發抖, 我真還有點兒怕它會掉了下來。 漸漸的,箭樓上的亮光踏實起來, 它把從陽光裡得來的信心,回灑給它腳下的房屋街道和花草樹木。 箭樓的影姿, 疊合在城牆的身形裡, 幾分雄健, 更顯古老。 要知道, 這份兒古老, 可是有近六百年的底氣。

(高樓大廈已經逼近〕
城樓的階梯又直又陡, 顯然是為了作戰設計。 牆下的一溜平房, 應該是當年的兵營。 箭樓裡面的木梁粗大結實, 通通一律漆成紅色。 不知當年初建時, 是不是就是這種顏色? 樓裡面有藝術展覽, 作品還不錯, 但都蒙了灰, 可見是永久性質, 或者是半永久。 沒人打掃。 有些作品是798裡的復制品, 很專業。 但裡面的服務人員則不夠專業,二三樓的服務桌前一個人也沒有, 都聚在一樓聊天, 搖著大蒲扇。 按說, 既是明城牆遺址, 就應當配一些前明文物, 讓參觀者對明文化有些認識。 我倒不是說工作人員應該穿上前明衣冠, 站幾個東廠西廠的錦衣衛。 但光搖著扇子收錢, 給我一種闖王來了就沒輒的感覺。 對了,明城牆遺址公園是取締了門票, 但參觀箭樓還是要收費。 怎麼這資本主義的尾巴就是割不掉?
說是禮贊, 又抱怨起來, 有違初衷。 但這些小毛病, 與整個修復工程本身無關, 反而更讓人感到這工程的偉大與份量。 因為挑得出來的只有小毛病。 這裡, 我只想說, 我自己在這重建的遺址公園裡感覺很好, 一種感謝的心緒油然而生。 如果每個人都有這種感覺, 那麼, 那些大聲呼吁重建的有識之士, 那些為這重建出力流汗的工人,那些把城磚拉回來的大媽大爺,也就會從心裡感受到我們這種感覺。 這就像那箭樓上的些微亮光, 會回灑給它腳下的房屋街道; 像那箭樓的影姿, 會疊合在城牆的身形裡。 那些建設者, 會與享受者一道, 都能感受我們古老的文化, 把我們曾經遭到破壞的物質與精神,都重新建設起來。所以你若是問我, 在北京那麼多的古建築中為何對箭樓情有獨衷, 我可以坦白的告訴你, 能夠在破壞的浪潮中生存下來, 挺立下來, 堅持下來, 能夠得到機會重建, 這本身就是奇跡, 這正是我們可以寄托希望的所在。
這, 就是我的禮贊。
附: 明城牆遺址賦纂明祀問周鼎兮,
明燕王得天下。
驅胡虜逐建文兮,
築高城為帝都。
方四十有裡余兮,
開九門通四邑。
城高凡百丈兮。
置東西角箭樓。
擁天子尊華夏兮,
抑四夷之來朝。
遣鄭和下西洋兮,
平倭寇於東海,
惜使民於不信兮,
發狼煙於山陝。
哀思宗於煤山兮,
恥吳奸引狼入室。
宮室污於腥膻兮,
長太息以掩涕。
既登堂入室兮,
分內外以別滿漢。
昔巍峨之箭樓兮,
今泥途於夾牆。
悲風光之不再兮,
惜身家之華胄。
悔不街磚巷瓦兮,
得蒙塵以自污。
凡二百六十余載兮,
無日不思右衽。
幸辛亥光復兮,
搗後金於黃龍。
憤日寇侵華兮,
故宮再度蒙難。
得天地復明兮,
驅東夷於海隅。
嘆兄弟睨牆兮,
何相煎太急?
有梁公遠見兮,
吁保護文物。
孰好大喜功者,
欲破舊立新。
城樓既不修兮,
牌樓毀棄。
高牆變殘垣兮,
胡同難存。
嘆皮之不存兮,
毛將附焉?
大廈將傾兮,
獨木難支。
天風海雨兮。
暮鼓晨鐘。
日月滄桑兮,
危樓頹城。
烏啼燕呢兮,
公子王孫。
昔之高樓兮,
今之遺址,
今之高樓兮,
豈他日重修與?
迄紀元二千年兮,
得重修古城。
發萬民之心聲兮,
續百世之豐采。
雕朱梁畫彩棟兮,
復青磚築馬面。
築高牆立箭垛兮,
顯上國之威嚴。
贊城牆偉岸兮,
有箭樓更峨巍。
注活力進高城兮,
化腐朽寫傳奇。
與日月同輝兮,
星鬥覆蓋與;
得天地之靈露兮,
終佑國人矣。
是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