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一日

作者: vickie111

導讀西安就是個人文景觀城市,所謂三分看七分聽,我就說些印像比較深刻的見聞吧。 兵馬俑: 1974年在農民抗旱打井時,一位楊老先生首先發現了兵馬俑一號坑,據說當時一竿子打在了一個俑的頭上,所以西安臨潼有副大街小巷都知道的對聯:翻身不忘共產黨,致富全靠秦始皇。先別笑,我還沒說橫批呢:感謝老楊!可以笑了。 兵馬俑分四個坑,一號坑最大;二號坑因為漏水 ...

西安就是個人文景觀城市,所謂三分看七分聽,我就說些印像比較深刻的見聞吧。

兵馬俑:

1974年在農民抗旱打井時,一位楊老先生首先發現了兵馬俑一號坑,據說當時一竿子打在了一個俑的頭上,所以西安臨潼有副大街小巷都知道的對聯:翻身不忘共產黨,致富全靠秦始皇。先別笑,我還沒說橫批呢:感謝老楊!可以笑了。

兵馬俑分四個坑,一號坑最大;二號坑因為漏水在整修;三號坑就兩個俑,是文藝兵,這個文藝兵不是我們一般意義理解的唱歌跳舞的文藝兵,是表演摔跤的,身形胖碩,所以據說日本的相撲表演也是咱們這裡傳過去的;四號坑是未建成就廢棄的空坑。

目前展出的大部分為一號坑中的兵馬俑,由於保護技術有限,已回埋4000余個,只展出1000多個。兵馬俑剛發掘的時候全都是碎片了,是一點點修補起來的,現在很多都是缺頭段手的。據說當時發現後探測整個區域時,還從監獄裡請出了某資深盜墓人。兵馬俑是千人千面,形態各異,在裡面能找到很多明星相,說明歷史的輪回?!咯咯。

秦始皇陵:

秦始皇從13歲登基便開始為自己修建墓穴,每年動用1/2國庫,直至自己50歲駕崩,長達37年之久,期間所耗人力物力財力之巨無人能及,墓內機關重重,眾多珍品陪葬,並灌注水銀起到防腐和防盜的作用,不過因為技術的原因,現在還不能開發,20年後來看也夠嗆。

旁邊一個地宮,是根據史冊記載及對皇陵的勘測模擬建造的皇陵縮略。現在秦始皇陵對我們來說就是一個巨大的封土堆,並不能引起我們什麼遐想,但是參觀了地宮之後我對秦始皇陵充滿無限好奇。地宮所建,墓頂女媧和伏羲,墓底大川江山,四周浮華人間,秦始皇將天文地理人生全部帶入了自己的陵墓,驕奢之極!

華清池:

華清池因為唐明皇和楊貴妃而名,南依驪山,北臨渭水。唐明皇與楊貴妃每年冬日來到此地泡溫泉,直到次年開春才班師回朝,據說楊玉環每日沐浴三次,只洗得肌如凝乳。我們也每人花了5毛錢用43度的溫泉水洗了洗手,水質真的蠻軟。

下班了,就這些吧。


精選遊記: 西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