蟳埔女、惠安女、梅州女,並稱閩南三大特色。
昨天去看了蟳埔女,從泉州打車20幾塊錢不到30塊錢,很快就到了。回來時乘蟳埔-泉州的公交車,每人3塊。一到蟳埔街頭,我們的眼睛就開始搜尋並不斷大驚小怪:啊。。快看,那邊一個帶花的!這邊。。這邊還有。呵呵。。。一副很不地道的外地人腔調。 蟳埔女很有特色,街上背娃挑擔賣東西的,幾乎都是花兒插滿頭。也巧,正好碰見一梳妝的,銅絲串起的一串串花兒,一層層和鑲金的梳子插到頭發上,還配以獨朵大花,好不復雜!開始以為有什麼重大隆重的事情,卻原來也是日常性的,像別人每日的化妝。 網上查到蟳埔女特點:圓髻插花,丁香耳飾(全是一個模式的金耳環),大裾衫,闊腿褲,呵呵,我還發現一個:打赤腳!很多滿臉皺紋的阿婆都是打著赤腳背孩子或忙於活計的。。。 蟳埔女之外的另外一特色,就是這裡的海蠣殼房子,俗稱蚵殼厝(cuo),居然有人不認識這個字,暈!就是古代房子的意思。 蚵殼厝對蟳埔人來說,是就地取材吧,海蠣殼對海邊的人,是最方便和便宜的材料,不過數量寥寥了。現在新的建築,大部分是大理石石材,海邊台風多,這樣結實。由此推斷海蠣殼做的房子,也是滿經風雨的。

(蚵殼厝)

(蟳埔女--花兒須插滿頭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