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借用一段馬麗華在《藏東紅山脈》中對梅裡雪山的地理描述:梅裡雪山位於滇藏交界處,東部、南部在雲南德欽縣境內,北部在西藏左貢縣境內,西部在西藏察隅縣境內,主峰在雲南,主體大部在西藏。 我的游記中很少出現具體的地理信息,比如海拔、植被、氣候、地質成因等等。因為這些知識現在大部分都可以通過搜索獲得,並不是我掌握的獨家資料。但是,梅裡雪山太特別了,除了自然屬性之外,這還是一座被高度人格化、高度神化的山脈。 盡管馬麗華的交代也僅僅是明確了一下梅裡雪山的具體位置,我還是覺得有必要把這段文字引用在此,既是對這位在西藏生活了20多年的作家本人和她的作品的欽佩,也是向這座承載著無數美好信念的神山表達敬畏之情。 那天,我們竟然在沒有預定的情況下拿到了梅裡往事的鑰匙。這是一家只有一間客房的酒吧+旅館,酒吧設在一樓,主營西餐兼營藏式犛牛肉火鍋。每晚9點開始,酒吧內的兩台電視同時播放1991年那場震驚世界的山難紀錄片。客房在二樓,大床、大窗、電視、衣櫃、藤椅、茶幾、台燈、酒水一應俱全,寬敞的衛生間裡甚至還配備了吹風機。當然,這一切都只是標配。那個只供住店客人獨享的超大露台才是梅裡往事的招牌,只要願意,24小時當中的任何時間,你都可以推開房門,或躺在藤椅上、或拿瓶啤酒席地而坐。對面即是毫無遮攔的卡瓦格博,美麗得隨時能讓整個身體變成碎末。 三天來的疲憊與不堪因梅裡往事一掃而光,本來在飛來寺只打算做一天停留,chick in的時候竟然毫不猶豫地付了兩天的押金。飛來寺因一公裡外的一座始建於明朝萬歷年間的同名寺廟得名,山門上的那幅對聯“古寺無燈憑月照,山門不鎖待雲封”至今意味猶存。隨著梅裡雪山的名氣不斷放大,精明的商人們在214國道一側——觀賞雪山的最佳位置興建了數十家餐廳、酒吧、旅館、商鋪,給游客帶來極大便利。我無意涉及環保和人文話題,任何原生態地區都有權利過上現代文明帶來的高品質生活。“讓一個地區保留成為前現代的博物館,供後現代的人們來欣賞,這一要求對於當地來說是非道義、不公正的。”(馬麗華語)我只是希望這種開發能更加科學、合理、有序。 飛來寺兩天,大部分時間都交給了梅裡往事的露台。一條年幼的蘇格蘭牧羊犬是這個露台真正的主人,它從不接觸地面,每當有人和車經過,它便開始在20平方米的範圍內瘋狂地奔跑並以連續的叫聲示威,整個白天它都保持這種狀態,這是一條充滿哲學意味的狗。天氣不算理想,卡瓦格博巍峨的姿容始終在雲層後面飄忽不定。時而露出峰巔,時而展現白色腰際。不過,僅僅如此,對我來說已經足夠了。當你刻意等待或者尋找一種感覺到時候,這種感覺便消失了。 一個關於王石的段子大體是這樣的:我不下10次路過這裡,只有一次看見了卡瓦格博,時間不超過5秒。是的,在神山面前抱怨運氣簡直是一種自瀆。靠近他、呼吸他、感受他、觸摸他,滿懷誠意和敬畏之心,期待下一次的卡瓦格博······
更多照片至http://gufeng521.spaces.live.com微空啤酒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