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早,天還沒亮,帶上煮好的土豆和烙好的“粑粑”,開始了三天的徒步旅行。
山川,河流,野草,野花,田地,村莊,純淨的風景畫,真的能夠滌蕩、撫慰人的心靈。
木師傅給我們當向導,一路翻山越嶺,走過田野村莊。其中有兩處還是鑽山洞的。我們跟著木向導,一路經過傈僳族、普米族和納西族人的村莊,吃住在當地村民的家裡。
木師傅其實是位國際名人。據說十多年前,一個外國探險者來到石頭城,上過初中的木師傅是村裡唯一能夠跟他語言交流的人。那個探險者回國後,引來了越來越多來此探險的人。
在木家客棧的那個晚上,木師傅翻看著我那本介紹了他自己的Lonely Planet說,這本書的作者之一也曾經來找過他。幾天以後,還有二十多人馬的英國隊伍要來,也要木師傅帶著走這一段路。
木師傅看似瘦小,走起路來健步如飛。我掉在後面慢慢走慢慢看風景,峰回路轉,看到木師傅已經躺在林中草地上睡覺了。
一路靜靜的走著看著,都沒了言語。
現在也覺得言詞匱乏,實在無力描述那一幕幕的風景,只能一遍又一遍翻看那時的照片,拾一些記憶的碎片。
普米人的村莊裡,住牲口的木屋。

(普米人的牛舍)
路邊田間,松樹,豌豆花,藤蔓一樣的植物,都在跳舞。
牛和羊瞪著眼睛看著——不知道好奇的是我,還是它們。
The thorn tree,在山坡上,午後就可以看到的月亮,是白色的,像一小朵雲。

(the thorn tree)
一匹馬,一棵樹,一個坐在地上休息的女孩。
那一幕,像一首記憶中的古詩——是哪一首,我卻想不起來。

(詩意醉人的山坡)
翻過山去,看到一面醉人的山坡,滿是黃裡透紅的枯草。
一棵高大的木棉樹,開滿很大的紅色花朵。
那一路,第一次看到橄欖樹。
想起三毛寫的歌,流浪,為的是夢中的橄欖樹。
為什麼呢?一路上想了很久,回頭看時,似乎恍然明白。

(橄欖樹)
一路上有很多橄欖樹,樹上的果實也很多,苦澀的味道,入口過後會變得有點甜。
純淨的藍天下,長滿野草的山坡上,風中搖擺的橄欖樹——很久以後,這樣的一幕,伴著遼遠的歌聲,常常在我腦海浮現。
走到第三天,累得不行,騎馬穿過一片古老的森林。
巨樹的枝干上垂下一串串長長的苔蘚,在風中飄舞,好像松樹仙人的胡子。
我把那片森林命名為“仙蹤林”。

(仙蹤林中,樹的胡須)
後來聽說,那是猴用來包崽的。
終於走到瀘沽湖的裡更島,卻發現那裡已是一片工地。當地人的老房子都已經拆了,新建的木屋還在建設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