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玉的光線是特別的,在黃昏的時候,白玉寺視覺衝擊讓人心慌意亂。而早上的白玉寺讓人充滿希望,仿佛自己是初生的嬰兒,思想在這樣的光線中是一片空白。中午的光線是烤人的,那種要把人烤化的感覺,讓你甚至不想做任何的防備。
白玉縣幾公裡外的一個寺有傳統的佛事活動,上千個喇叭拿著巨大的帶杆的鼓,所有的喇叭都穿著非常標准的服裝,一座山全是人,而所有的人都是藏區那特有的穿著和膚色。在離白玉不遠的地方還有一個深埋在大山裡的“最後的父系氏族”。
白玉,系藏語譯音。白—吉祥盛德,玉—地域或地方。因該處四周地形組成吉祥的圖案、盛德的處所,故名 “吉祥盛德的地方”。
該縣地處青藏高原向雲貴高原的過渡地帶,屬橫斷山脈北段,金沙江上游東岸,位於四川省甘孜州西部。是連接甘孜州南北的“橋梁”,又是格薩爾的“文化走廊”,由於位於川藏結合部,歷為“穩藏必先安康”的“前哨”,是維護祖國統一、增進民族團結、反對民族分裂的“橋頭堡”,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地理位置。平均海拔3000至5000米。總人口4.2萬人,縣政府駐麻通集鎮,海拔3030米,距州府康定622公裡,距省會成都998公裡。
即使是白玉縣城,也稱得上是個童話般的世界。
白玉寺占據了縣城邊的一整座山,廟堂和喇嘛們修行的小屋鱗次櫛比,壯觀景像在外人看來,也難怪怎麼看怎麼是奇觀。
由於白玉縣地處川西高原東部,位於“三江成礦帶”中上段,義敦火山島弧帶上,遠離中心城市和發達地區,人為破壞程度輕,原始狀態保持完整,資源優勢得天獨厚,是一塊富饒的亟待開發的土地。既是長江上游生態多樣的寶庫,又是長江上游水源涵養、水質保障的天然生態屏障。境內可開發利用的自然資源占有量名列全國前茅,有“多金屬礦藏王國”和“天然植物王國”之美譽,開展利用潛力巨大,前景十分廣闊。
縣城邊的白玉寺不算白玉縣最著名的地方。由縣城北行幾十公裡,有藏傳佛教在康區的第一座紅教寺廟嘎托寺,始建於1159年。在嘎拖寺,我有幸拿過格薩爾大將扎拉則加的大弓握過大將的寶劍。扎拉則加大將的寶弓傳說是用大鵬金翅鳥的指甲骨制成,像牙弦座,長1.5米。握著千年後仍彈性良好的古弓,不由人不浮想聯翩。再持寶劍,鑄造工藝令人嘆服,飽經風霜仍寒光閃閃,鋼火足可以與我從不離身的瑞士軍刀媲美……後來我固執的認為,這天沾染的仙氣與我後來在整個長江、雅魯藏布江以及尋找世界第一大峽谷的大瀑布時能數次走出絕境關系密切。
白玉珍稀野生動植物種類繁多。有國家一類保護動物11種、二類保護44種,5萬公頃的察青松多白唇鹿自然保護區已列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0萬公頃的火龍溝風景名勝區已列為省級自然保護區,尤其是察青松多自然保護區內是青藏高原特有種白唇鹿聚集區,數量在3000頭以上,占世界存量的三分之二以上,其它還有魚類、蛇類等多種,僅哺乳類就有5目12科40種,野生菌類資源十分豐富,名優野生動植物藥材達640余種,構成天然的“動物樂園”和“植物王國”。
被稱為“格薩爾兵器部落”的河坡民族手工藝品歷史悠久、源遠流長,融實用性與藝術性為一體,造型精美、色彩古樸、工藝精湛,歷數百年而不衰,暢銷印度、不丹、錫金、尼泊爾以及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曾四次送展交會展出,被評為“全國民間工藝美術佳品”,堪稱中國民族手工藝百花園中的一支奇葩。
白玉縣內三大旅游環線基本形成,具有“個性突出、人無我有、人有我優”的旅游特點,神奇的自然景觀融原始風貌、險峻、神奇、雄偉、清秀於一體,絢麗多彩、美不勝收,森林、草原、湖泊構成了高原特有的自然風光,獨特的民族風情、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濃厚的人文積澱水乳交融、和諧統一,令人耳目一新、留戀忘返,山岩獨有的民情、民俗、民風與嚴密的“戈巴”組織和“父系氏族文化”,仿佛把人帶入原始的父系氏族社會。
白玉是一個全民信教的地方,宗教文化源遠流長、熠熠生輝。全縣現有開放寺廟35座,許多寺廟具有悠久的歷史,蜚聲國內外,是康巴文化發祥地之一,也是藏傳佛教寧瑪聖地、康區藏傳佛教發祥中心,地處河坡的嘎拖寺,始建於唐代,系康區第一座寺廟,也是康區紅教最大的朝拜聖地,有舉世人稱的第二金剛座(第一金剛座在印度),是寧瑪派最具代表的寺廟;始建於康熙14年的白玉寺,位於縣城北面,為康區六大主體寺廟之一,寺廟依山座落、拔地凌空、因勢借景、巧奪天工,有吉祥聖德尊勝菩提法殿;位於麻邛鄉安章寺,被尊為唯一的紅教聖地,是《大園滿心髓》的發祥聖地,該寺大雄寶殿為甘孜州幸存的藝術珍寶,精雕細刻、光彩艷麗,泥塑和壁畫形真神似,呼之欲動!
離開白玉時,雪山依然像夢,草原依然如畫,白玉依然是詩,無邊無際,在我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