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雲南之行,主要計劃玩三江並流景區,返程時看看土林和紅土地。三江並流位於滇西北青藏高原南延的橫斷山脈縱谷地區,包括了怒江州、迪慶州以及麗江等部分地區,怒江、瀾滄江、金沙江這三條大江在滇西北橫斷山脈縱谷地區並流數百公裡,三江間距最近處直線距離66.3公裡,其中怒江、瀾滄江最近處只有18.6公裡,但他們之間沒有公路相連,高山雪峰、峽谷險灘、林海原野、湖泊花甸,為了走進那些尚未開發的處女景區,我們的行車路線實際上是走了三個往返:六庫—福貢—貢山—丙中洛—秋那桶—丙中洛—貢山—福貢—六庫束河—中甸—德欽—梅裡雪山—德欽—中甸—白水台—虎跳峽—麗江楚雄—牟定—元謀—浪巴鋪—武定—祿勸—東川紅土地—柯渡—昆明從昆明租車用12天幾乎玩遍了半個雲南,沿途的景色美不勝收,寫篇游記和朋友們分享,順便把行程和路書附在後面,也給想去玩的朋友提供點兒參考。車行雲南-怒江篇 10.20 :雨早上8:00汽車在小雨中從昆明西上了昆楚高速公路,一路上濃霧陣陣,雨忽大忽小的,雖然是山路但路況很好我們的車速基本控制在90邁/小時,過大理後在永平的瀾滄江出口下了高速,算算也開了6個小時了,就在瀾滄江邊兒找了家館子吃飯,飯後上S228省道經瓦窯鎮、老窩鄉直接到了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州府-六庫。因為車子一直在盤山公路上行駛,所以,當車子翻過山梁在你眼前突然出現一大片樓群時,你總是覺得自己的視覺出了問題,六庫就這麼不可思議地出現在我們面前。看著一幢比一幢高的樓房,穿川流不息的汽車、擁擠的人群、臨街的店面,怎麼也看不出想像中的民族特色,我們最後在穿過六庫的怒江邊上找到一家叫三江賓館的旅館住下了,它旁邊兒就是去六庫游客必到的地方“向陽橋”,“一橋飛架南北 天塹變通途 毛主席萬歲”多麼熟悉多麼親切,70年代的標語已然成了六庫的標志!10.21:陰轉多雲早上7:00時,整個六庫好像還沉浸在睡夢中,只有很少的人行色匆匆,就沒看見開門的飯館,我們退了房就直接上路,直到出了六庫才在路邊的館子了吃上了早飯。六庫是怒江大峽谷的入口,出了六庫就進入了怒江大峽谷。怒江發源於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麓,流經西藏、四川、雲南後流入緬甸注入印度洋,怒江在西藏的八宿從海拔3000多米一下降到海拔700多米,形成了世界上最長、最神秘、最美麗險奇和最原始古樸的東方大峽谷,由北向南,巍峨高聳的碧羅雪山、高黎貢山、擔當力卡山與奔騰的瀾滄江、怒江、獨龍江相間構成了深切割裂的大峽谷,就是怒江大峽谷。要是從秋那桶往北走,太子雪山海拔6054米,梅裡雪山6748米,峽谷就更深了,在雲南怒江州內的怒江、瀾滄江、獨龍江三大峽谷中,怒江大峽谷是最為壯觀的。從六庫到丙中洛的路一直沿怒江左右而行,我們的車在人煙稀少的行駛,一路上山高、谷深、水急,怒江兩岸蘆花飄蕩,整個山谷被郁郁蔥蔥的原始森林覆蓋,景色如畫呀。這段時間雲南的大部分地區一直在下雨,所以,怒江的水很大很急,當我們到了怒江虎跳峽時,江中的虎跳石基本上被水淹沒,江水奔騰雖然沒有金沙江虎跳峽的氣勢大,但也響聲如雷讓人震撼,最好的是景區不收費只有我們一撥人在江邊兒玩耍,爽!我們在福貢吃午飯時天已經晴了露出了久違的太陽,從福貢沿江北上就看見了怒江石月亮,從遠處眺望,恰似一輪明月高高懸掛於山林峰海之中,傈僳語稱它為“亞哈巴”,翻過來就是石月亮的意思,據說月亮洞深百米,洞寬40米約,高約60米,而石月亮的成因,是因怒江大峽谷正處在歐亞板塊與印度板塊的接合部,強大的地質應力和迅速上升的地殼,構成了怒江峽谷獨特的地質奇觀和美麗的自然景色,更神奇的是那麼高的地方還有村落,回一趟家多不容易呀。下午3:40我們到了丙中洛,現在這裡已經被劃為丙中洛景區,包括了怒江大峽谷、怒江第一灣和秋那桶等,每人收費50元,趕到大峽谷和第一灣時,我發現這實際上是兩個“U”字形大彎聯在一起的灣兒,都寫著“怒江第一灣”,我也弄不清到底哪個是第一灣,據書上介紹:怒江出西藏進雲南,一路南下,在丙中洛孜當村附近遇王菁懸崖絕壁阻擋,由原來的從北至南急轉為東至西,西轉300米後,又遇丹拉大陡坡阻擋,拐了一個180度的大彎後向東流去,形成罕見的“U”字形大彎。第一灣的中心地勢平坦、三面環水,土地肥沃,沿江綠樹成蔭,一個叫坎桶的小村在這裡辛勤耕耘、繁衍生存。實在是山太高沒法把兩個灣同時拍在一個畫面裡,反正江兩邊的山是相連的,兩邊的江灣也是相連的,中間都有村落上面都有房子,呵呵,照片附上大家自己看吧。由於已接近下午4點陽光被山體擋住了不少,拍的照片陰陽臉兒,所以,大家要拍怒江大峽谷一定要在下午2點之前到達,不過,我回來時倒是在2點之前,可惜不是晴天。丙中洛為一山間壩子四周被群山環抱,怒江從其後流過,被稱為三江並流腹地的香格裡拉,站在山崗上,夕陽下的丙中洛,碧綠的怒江靜靜流淌,錯落有致的梯田、散落其中的石板房在夕陽下拉著長長的影子,往遠看,東邊是橫亙怒江峽谷的碧羅雪山,北邊是雄偉的石門關峽谷,西邊是縱貫怒江峽谷的高黎貢山和著名的格瓦卡普神山,南邊是鞏當神山,真正是“雪山為城,江河為池”,綠水、青山、白雲、藍天、炊煙裊裊古樸和諧!此情此景讓人感慨萬分,不知道自己每天在喧器的城市中四處奔波、電話手機永不離手的忙碌到底為了什麼?!我們就這樣靜靜站著、靜靜地看著,體味著這份世外桃源般的恬美,天堂般的寧靜。柏油公路到了丙中洛就到了盡頭,通往重丁村的土路泥濘不堪,有的路段正在修理,不過越野車可以過去,今天的目的地是重丁村的丁大媽家,她可是網上和很多雲南攻略裡的知名人物,到了她家的大門口卻看到大門上鎖,打電話也沒有人接,跑到對面的院子裡一問才知道丁大媽出去了要晚點兒回來,有個小姑娘是丁大媽的親戚給我們找了鑰匙開了院門,開車進去發現這是一個不小的院子,地面鋪了水泥,一座二層小樓樓上住宿樓下吃飯,院子了還建了廁所和浴室,收拾的挺干淨的,這些在怒江的普通人家裡是絕對沒有的。在院子裡就可以看見雪山和石門關,從院子的後門出去沒幾步路就能看見怒江,不過這幾步路基本上都是豬呀牛呀什麼的走的,湯湯水水的有點兒下不去腳,呵呵,有點走在圈裡的感覺!天完全黑了,怒江的夜晚除了偶爾的拖拉機聲和狗叫聲寂靜的讓人不知所措,抬頭望星空如果不是親眼所見,你根本無法想像那月亮竟然亮的晃眼,可想而知這兒是什麼樣的空氣質量!小院裡的狗一陣狂叫丁大媽慢悠悠的回來了,告訴我們她回來晚的原因是鄰村有個孩子得癌症走了,她去幫忙辦理後事了。丁大媽已經快70歲了,她有5個孩子都在外面工作,平常要是沒客人或者人少都是她自己在家招呼,要是客人多或旅游旺季她會請幾個人幫忙,記著,要去丁大媽家要先打電話否則她要是不在就得像我們這樣干等著,好像別的人什麼都不管所有的門都鎖著。在怒江我們發現很多家庭都自己釀酒,丁大媽自己釀的玉米酒就很好喝,6元/斤度數不高有一股玉米的香甜味兒,我們就著她炒的野犛牛肉和幾個菜來了一壺,味道不錯。丁大媽二樓的房間每間裡都有四張床,床單被褥都是新換的,床也挺舒服的,因為第二天要早起,大家簡單洗洗就休息了。 10.22:晴早上吃的早飯,是丁大媽著名的石板粑粑和酥油茶,盡管我去了很多次藏區卻總是不能適應酥油茶的味道,所以,只吃了一點點。丁大媽向我們道歉她昨天回來晚了是因為她喝醉了,因為小孩子走了大人很悲傷,所以大家就都去安慰他們,一起喝酒說話,她喝著喝著就喝多了回來的太晚沒照顧好我們。我心想,咱們一般都是高興時喝酒,來客了喝酒,他們怎麼悲傷時喝酒,人死了也喝酒呀,看來生活觀念上完全不一樣啊!昨天看丁大媽做事兒慢吞吞丟三落四的,我還以為是她年紀大了原來是她喝醉了。按照計劃今天上午我們要去怒江在雲南境內最靠北的一個村落——秋那桶,沿途欣賞美麗的峽谷風光,我們車的司機說現在哪裡已經通公路了,車應該可以開到村子裡。8:00准時出發,車很快就到了的石門關,用一句話來形容:“壁立千仞,無欲則剛”。只見兩岸山體,如同兩扇石門一樣,幾乎垂直於河床,與咆哮奔騰的金沙江比起來,碧綠的怒江屬於柔婉一派,河床上白色的碎石,岸邊江水長期的衝刷形成了美麗的弧線堤岸,清晨的怒江靜靜流淌,山腰間的白雲如玉帶般的纏繞,恍如仙境般的恬靜。車在丙察公路上艱難的行進著,這條路是丙中洛通往西藏察瓦龍鄉的碎石路,是目前距離最短、海拔最低、最不受氣候限制的進藏通道,這條路的很多路段在剛剛過去的雨季裡損壞嚴重,工人們在不停地修補,車過五裡村很快就到了朝紅橋,尼大當大橋開通後朝紅橋已停止使用,過了江橋的盡頭靠著一木牌,上面寫著“茶馬古道-德拉姆”,據說是當年著名導演田壯壯拍紀錄片《茶馬古道·德拉姆》時留下的,過去這是一條馬幫走的路,是通往西藏的茶馬古道之一。茶馬古道是雲南、四川與西藏之間的古代貿易通道,大家一般所說的茶馬古道有兩條,一條是由雲南普洱經大理、中甸、德欽等地到西藏,另一條線路是從成都經理塘、巴塘到西藏,實際上,還有一條線,就是走怒江大峽谷——從大理、六庫、福貢、丙中落、五裡進藏,這裡交通不便、人跡罕至,民風淳樸旅游者極少,現在這條世界上最美麗、最險峻、最跌宕起伏的道路,已經成了“驢友”們的滇藏探險的新寵。一條臨江絕壁上鑿出的古棧道,一座刻寫著紅色標語的鐵索橋和橫跨怒江的尼大當大橋,讓人感受了時代的滄桑和變遷。丙中洛至秋那桶沿途的峽谷風光確實壯觀,兩岸陡壁直立,原始森林一望無際,雪山時隱時現,我們的車一直沿江行駛,過了秋那桶村公所路斷了,修路的工人們告訴我們通往秋那桶村的路塌方了車進不去,我們決定留下司機看車我們徒步進去,順著路往前走就到了森尼打拉橋,要注意,過橋後沿著右邊的小路翻過山頭是去上秋那桶村的路,如果一直沿著公路走,就是電影《茶馬古道》中所擷取的那段通往西藏察瓦龍鄉的茶馬古道路線。在海拔2700米的高原上行走還是很消耗體力的,盡管途中地貌獨特,風光優美,雪山森林相伴,瀑布溪流相陪,但早上吃的太少了,在走了一段時間後我就餓的前心貼後心了,吃的全留在車裡了只能喝水充飢,穿過溪流走過塌方後窄小的羊腸小路,4-5公裡的山路用了1個多小時,終於在11:15到了秋那桶村,網上形容這是雪山環繞的村莊,我想那可能是冬季的景色,現在沒看到,但這兒絕對是一派田園風光,一種原始的生活狀態,這裡的人們過著一種日出而做日落而歸的生活,平和而踏實沒有太多的物質要求。可能是季節的原因,從進了丙中洛後我們就沒碰見一個游客,就我們幾個在村子裡四處游蕩,當我們來到教堂前的空場時意外發現在哪兒停了一輛汽車,這輛車為這個偏僻樸實的村子增加了一分現代氣息,一種商業的味道。我們很快就找到了離教堂不遠的余新民家,他是丁大媽的親戚,是村子裡唯一有接待游客能力的家庭,余新民沒在家他的兒子余貴生和兒媳在,我實在是餓壞了,趕緊讓他們煮點雞蛋面,一把柴火、一個鐵鍋、一份青菜煮出來的面條竟然如此的好吃,幸福的標准此刻也變得如此的簡單!貴生很靦腆不太愛說話,不過他們家也搞了幾年的接待了有了一些收入,教堂下停的那輛車就是他的,只是雨季的塌方把路斷了,已經停在哪兒好久了,看樣子旅游改變命運一點都不假!今天的計劃是回到丁大媽家吃午飯,然後趕到目的地福貢,盡量往回趕路離休整地束河越近越好。下山要容易的多20多分鐘就到了車停的地方,海拔越來越低嘛!回到重丁村在丁大媽家吃午飯時來了一幫香港的游客,看見什麼都拍,拍了什麼都喊,喊什麼都拉著長聲,天哪,已經清靜慣了頭立馬被吵昏了!我們趕緊結賬請丁大媽把教堂的門打開了去參觀,丁大媽雖然是藏族,但她是天主教徒,教堂的鑰匙由她保管,教堂外表好像粉刷過顯得很新,教堂裡面也非常的干淨整潔,黑板上的漢字引起我的注意,字都認識但弄不明白意思,還得請有識之士指點指點,在教堂外照了幾張照片就離開了重丁村,當晚趕到了福貢。10.23:晴今天按計劃應該到束河休整,順路看知子羅廢城和老母登教堂,因為在怒江游玩必須走回頭路,所以,在玩兒的路線上要合理分配景點,有的去時玩兒有的回來時玩,這樣可以相對控制時間拍照的光線也好些。早上8點多我們就從228省道在匹河左拐往碧江方向開上了盤山土路,道路泥濘不堪路況實在是太差了,就是這樣的路連接著很多民居、村寨,隨著海拔的升高眼前的景色也讓人激動不已,怒江大峽谷的雄渾壯美一覽無遺地展現在我們面前,最關鍵的我們終於弄清了一個疑惑已久的問題,那些建在山谷裡懸崖上的房子是怎麼蓋的?那些建築材料怎麼運上去的?因為我們在江邊的公路上,總是能看見怒江對岸的半山腰或者山脊上隨處散落著小屋,看上去很美,但是看不見有路,今天一登高就看見了江對岸呈之字形的土路,連接著主要的村寨,嗨,主要是怒江峽谷的植被太好了,茂密的森林把路遮住了,我們在怒江邊兒根本看不見!車拐過一個死彎兒,知子羅的八角樓出現在眼前,這座樓應該是廢城知子羅最明顯的建築物了,知子羅,在1974年以前是怒江州州府所在地,1974年怒江州州府遷往六庫,知子羅就作為碧江縣政府所在地,80年代中期,地質部門根據日益加劇的山體滑坡情況得出結論,認為知子羅存在著大面積滑坡,城毀人亡的可能。所以,1986年12月,碧江縣被撤銷,知子羅也人去城空成為一座廢城。二十年過去了,預言中的災難沒有發生,但當年的新樓已斑剝破舊,現在有些村民又搬進了空了很久的房子,街道上中國電信的廣告和代理點十分醒目,一些樓房裡也有人辦公(好像是聯防治安),廢城的風景更有一種獨特的味道。下山的路上有一座基督教堂——老姆登教堂,它佇立在村邊的半山腰上,當我們走到教堂前時,看著遠山近草,那種鄉村教堂的樸素和自然讓人心靜如水。教堂正上方刻著“神深愛世人”,教堂前有個老人正在打掃院子,我和路過教堂的怒族小姑娘聊天,她告訴我們,教堂一般都在周日開放,村裡的基督徒聚集在這裡唱聖歌,我問她是“四聲部”的合唱嗎?小姑娘笑著說不知道是不是“四聲部”,反正非常好聽!我們這次是沒有機會聽這天籟之音了,留著下次,也給我們下次再來留下個念想。一路走一路玩兒,到束河已經快10點了,朋友介紹的十合會館的老板阿貴,親自給我們做了晚飯,餓了十個小時的我們風卷殘雲的吃了個盆干碗淨,好呀,休整的日子開始了。怒江大峽谷的神秘,封閉是一個原因,因為她實在太遙遠、太古老、太豐富、太美麗、太寂靜、太與眾不同了,我回到北京後和朋友們談起了我的疑問,在怒江時你無論在哪兒遇到哪個民族的人,你感受的是他們的質樸和平和,他們有一種見過世面的大氣,一種說不清楚的感覺。朋友的話可能是一個合理的解釋,他們是見過世面的因為他們有信仰!怒江篇.完 農民於北京多緣山莊

(怒江大峽谷)

(重丁教堂)

(秋那桶的獨龍族女子)

(石月亮)

(怒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