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122007年9月24日白玉 — 蓋玉 — 白玉
今天的目的地本來是山岩,已有二千七百年歷史的中國唯一留存的父系社會。據說他們的先人來自阿裡。民風剽悍,清趙爾豐之前從未被降服過,趙爾豐也是在當地土司的支持下攻打了三次才將其降服的。時至今日那裡還是仇殺不斷械鬥不止。據走過的人說,往山岩的路是全中國最危險的路。當天來回不可能,必須住一夜。
事先約好陪同我們一起進山岩的白玉旅游局的何先生突然被抽調支教一個月,不能陪同我們前往,所以不得不放棄山岩。真真遺憾!!!但是因為我們准備將小蔡捐贈的一箱文具送給蓋玉鄉小學,再加上那裡有長江上游最好的一片原始森林,所以決定還是去蓋玉。確實是我迄今見到的最好的森林。樹冠和樹冠之間密不透風,沒有一絲空隙。樹種繁多,車行其中,空氣之清新清潔在上海難以想像。
車抵蓋玉,未看到學校,直接奔鄉政府找到鄉長,向他說明我們的來意,沒想到鄉長一臉的緊張。對我們說:一、代表學生感謝你們的捐贈;二、很抱歉你們不能將文具直接送到學校。這話說的讓我很不爽,雖然東西交給了他,可我對他是否會將文具交到學生手裡持懷疑態度。肚子裡像吞了只蒼蠅。
從鄉政府出來,不知哪位同伴打聽到小學校的後山上有一處樹葬。問清方位就趕了過去。只見在高大的柳樹上掛了八、九個棺木,最上面的那個木板脫開露出了裡面的包裹物。站了一站覺得陰氣過重,就匆匆地離開了。山岩地區的習慣:12歲以下去世的孩子選擇樹葬,死後在兩河交彙處,選一高樹,將孩子包裹好放進用木板釘的箱子中,掛於樹上,希望他能早日投胎。
回程時在一Y形岔路口竟然將二車丟了, 天下竟有這等事,最安全的二車在岔路口跑丟了!考慮即使追上,車輛也無法掉頭,只得招呼頭車一起撤退,被迫放棄葉巴灘和金沙江第一彎。雲南的那個只是第二個,唉。。。。。。
晚上,旅游局的何先生來訪,向他詢問文具捐贈的事情,他的回答是:有句話叫做“安藏必先安康”。同樣,康亂藏也亂了。最近幾年境外勢力在康區滲透的非常厲害。他們采用的方法之一,就是向學校捐贈文具,一個學校也就幾萬塊錢,在發放文具的同時,發放捐贈人的照片,以此拉攏人心。但政府的投入遠遠高於這區區幾萬元。包括學校、師資、九年義務教育等等,是一項長期持久的投入,作為受教育者,他們應該感謝的是誰呢?
上了一課。
D132007年9月25日白玉 — 嘎拖寺 — 白玉
嘎拖寺是寧瑪派的六大主寺,與敏竹林寺齊名,建於1159年,也是康區的第一座藏傳佛教寺院,是康區佛教的發祥中心,加持力與印度金剛座相同。
去往嘎拖寺的路先是沿著金沙江的懸崖峭壁行駛,過一石橋後便開始翻一大山,土路剛剛修好,坡陡彎道多,可以想像這之前該是多麼艱難。翻到山頂,剛轉過一個彎,眾人便“哇”的叫了起來。在前方三面環山一面谷地的半坡上出現了一個巨大的寺院群,撲面而來的是一座金剛座塔。同行的人中,誰也沒見過這麼大這麼富麗堂皇的金剛座塔。車一停,就徑直走向那邊。但是事實又一次驗證了“距離產生美感”這句話。有些事物只適合將它放在遠離身邊的地方欣賞。失望之余,轉身邁進了對面的大殿,眼睛剛適應了殿內陰暗的光線,視覺就被眼前的石刻臥佛所吸引。這臥佛有著令人窒息的美,在它面前,我覺得心髒都快停止跳動了。臥佛為右側臥姿勢,右手支頭,左手搭在臀部,姿態優雅曼妙,衣裳飄動有絲綢的質感。讓人屏息的是臥佛的那雙眼睛,有一種攝人心魄令人沉靜下來的感覺。我在那尊臥佛面前佇立良久。
出了殿堂望向山坡,似乎山頂還有兩座年代久遠的大殿,於是慢慢地走了上去。到得山頂,海拔表顯示4860米。先進了一個大殿,原來是個轉經房,轉了一圈經筒出來,出門走了幾步,正坐在木凳上休息的幾位轉經的藏族阿媽招呼我們坐下來一起休息。過了會會兒,起身抬腳,剛要邁步,阿媽示意反方向了,只得調轉方向同她們一起轉。轉到大殿門口,被大門兩側的唐卡所吸引,因為一般大門兩側畫的是壁畫,不會掛滿滿一整幅牆的唐卡。唐卡異常精美,正欣賞之際,突然跑過來三個小孩,示意我們跟他們上去。上去就上去!順著陡峭的樓梯上到二樓,只見他們站在一個小小的門口正向我們招手,進門是個小小的廳,廳靠門一側的牆上的格子裡放滿了二十一度母和各種金剛的鎦金銅像。我們首先進入的是廳右首的經堂,一踏入其間,就感覺整個房間充滿了異香,經堂裡面供奉的是明朝的文殊菩薩和寺院以前的兩位活佛在兩塊石頭上留下的腳印。左首的廳堂裡,門的左側掛著元朝封賜的蓮花生刺繡像,正中放置的是格薩爾時期的箭簇、弓、單耳青銅罐、獸形壺、頭盔、劍等。真沒想到,有幸可以如此近的看到這些文物。退出這間房,走到樓梯口,突然發現左側還有一個極其昏暗的通道,感到好奇,就走了進去,到盡頭左拐,同伴兒發現兩個人正在開一間房門的門鎖,准備搬兩張凳子進去,就跟了進去,他們並沒拒絕我們的跟進。這個殿堂只在左側牆根處有一扇小窗,其余就靠佛像前的三盞酥油燈照明,直覺上非常古老。大堂裡的老喇嘛將我們引到中間佛像左側的一塊石頭前,天哪!我看到了什麼!這不就是傳說中的那塊石頭嗎!嘎拖寺之所以被稱為嘎拖寺,是因為寺址上有一塊石頭,石頭上天然造就一藏文“嘎”字。我看到的正是這塊石頭。太有幸了!這可是鎮寺之寶。在佛像的右側也有兩塊石頭,石頭上有兩道深深的凹痕,看老喇嘛的手勢好像是某位名人用劍砍後留下的痕跡,肯定是件珍寶。接著他又拿來一塊雕刻有彩色人像的石板,人像看上去似是蒙古人,猜測可能是八思巴。可惜來前收集的資料上沒有這方面的記載。接著他又舉著酥油燈領著我們一一觀看了大殿裡的佛像。最後他站在了一幅唐卡前,用手比劃了一個八字。在征得同意後我用手觸摸了這八百年前的唐卡,透過那柔軟的羊毛一股溫暖注入手心。在他的允許之下我們還拍攝了殿堂裡的歷史悠久的其他唐卡和主要的佛像雕塑。
看完這殿後,老喇嘛示意我們跟他走。原來他就住在這大殿的旁邊,在他的兩間房裡,見到了他的妻子和三個孩子。原來招呼我們上來的三個小孩就是他的兒子。嘎拖寺屬寧瑪派,寧瑪派的僧人是可以結婚的。老喇嘛叫我們到他的房間去的目的是為了給我們一人一根綠繩和一包煨桑時用的香料,還有一包像仁丹似的藥丸。拿了這三樣東西後,我們起身告辭下樓。到了大門口發現兩個喇嘛拿著鑰匙等我們出門,然後他們鎖門。原來老喇嘛一家就是看管這些寶貝的。鎖上門也就鎖上了他們一家!在嘎拖寺所經歷的這些真是太滿足,太滿足了!不僅僅能夠隨意拍攝,還可以近距離地觀看和觸摸這些寶物。僅八邦寺和嘎拖寺兩處,我此次的行程已大大超過了預期。聯想起每次參觀寺院,不是我們參觀完後大殿就上鎖,就是有人特意來開門的情況和參觀德格印經院時,別的游客想買票也失去了進去參觀的機會,給我們則打了八折。還有那年在哲蚌寺的經歷。我開始有點兒相信同伴兒對我說的,我是一個有佛緣的人。
從嘎拖寺回來,經過河坡鄉的時候,順手推開一扇門進了一家藏民的院子。還沒等站穩,就被拴在鐵鏈上的藏獒逼的站在原地不能前行。聽到聲音的主人下了樓,問清來訪的目的,然後將藏獒的鏈條繞繞短,將進房間的門口給我們讓了出來。
河坡鄉被譽為“格薩爾兵器部落”,早在唐代就是藏王屯兵之地,為戰爭鑄造所需的兵器,格薩爾興起後,更是廣集工匠,趕制兵器。到後來,德格土司和昌都地區的藏兵用槍大部分產於這裡。河坡至今仍然保留著一家一戶古老的純手工生產模式,各家的工藝各不相同,各具特色,他們制作的器物是沒有固定的圖案的,都是由制作者自由發揮。在國內藏區和印度、尼泊爾、不丹等國享有盛名。
我走進這家藏民的院子就是為了詢問他們家是否制作刀子,想作為紀念品買幾把帶回去。主人向我們介紹說他們家和隔壁那家是最早制作刀子的兩家人。這麼巧!
二樓的作坊裡,兄弟二人正在工作。弟弟會說漢話,哥哥既聽不懂也不會說,由弟弟翻譯,哥哥拿主意。非常具有工匠氣質的兄弟倆兒,特別是哥哥,特別是專注在工作上時的那種神態,真正的讓人動心。
弟弟拿了些做好的刀,給我們挑選(他們在成都有個固定的銷售店,所以有現貨)。那藏刀裝飾獨特,刀鞘為絮花紋飾,滿輔卷草紋,在卷草紋、龍鳳紋上點綴數匹神獸,最後用細紋將卷草紋梳成細絲旋轉螺紋,使卷草紋飽滿圓潤,卷曲有勢,以生動流暢的底紋效果,烘托龍鳳神獸,使龍鳳更瀟灑,使神獸更質樸。精雕細刻的卷草、龍鳳、神獸,均勻地鋪滿整個刀鞘的裝飾面,給人以華麗而又神秘的視覺感受。
愛不釋手啊,雖然知道這刀以裝飾為主,而不是實用為主,還是忍不住買了四把。另外妹妹又訂了一把純銀的刀子,要兩個人制作一個半月才能完工。約好十一月底在成都一手交貨,一手交錢,不需要繳納任何定金。看,藏民就是這樣,他們給我們的信任,總是大於我們給他們的信任。
早晨出發前下樓吃飯,感到氣氛有些不對,賓館裡裡外外的在清掃,馬路上高壓龍頭在衝洗街道,公安的車輛明顯增多。一問:成都軍區的政委今天要來檢查工作。
將衣服送去武裝部旁的干洗店後,就出發去嘎拖寺了。
下午回到酒店,院子裡停滿了成K的豐田越野車,大門口有兩位軍人正在站崗。上樓梯時,一個便衣模樣的人看著我們的背影說:他們怎麼住這兒!到了二樓,站在那兒的警衛和服務員將手指放在嘴邊:噓——!首長在休息。
放下手中的東西去拿送洗的衣服。遠遠的就看到干洗店旁邊的大門口聚集了一大群民眾,向院子裡張望,門口站著公安和戰士。老板娘跑上來解釋說:衣服晾在武裝部的陽台上。現在任何閑雜人等不能進出,所以沒法子給你衣服。可我第二天一早要出發,看老板娘那個怕,就直接同公安商量。沒想到一句話沒說完,就被老板娘狠狠地推到一邊,狠命地向我擺手,不允許我再說下去。
出發去嘎拖寺時,小馬師傅嘟囔著說,每次開回頭路都要出點兒事。今天沒什麼,以後會發生些什麼嗎?備注:我們是從德格到的白玉,嘎拖寺在德格境內,我們從白玉去嘎拖寺是走了回頭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