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黔眼開(1)凱裡-南花-榕江印像
凱裡:令人敬佩的售票員離開鳳凰後,經銅仁中轉到凱裡,全程5個小時,一路上的路況還是不錯的,可以用陽關大道來形容。
作為黔東南自治州的首府,凱裡像個大號的縣城,絕無貶低的意思,只是從設施和環境上來說,都和日後去的荔波無法相比。但是有一點使我印像很深,那就是凱裡的公交售票員,他們不但全程站著工作,而且對待乘客非常的熱心,幫遞東西、幫忙找座位就不在話下了,態度和藹讓我真是受寵若驚。雖然我在上海也未遭受過怎樣的待遇,但是上海的售票員對待外地人的態度,我是看在眼裡的,那基本就是一千一萬個不耐煩,別提替你拿東西了,不讓你打行李票就算客氣的了。我突然心中妖魔頓生,讓上海的售票員也試著站著工作,試著在擁擠人群中招呼周到,試著多一點微笑,是不是比登天還難呢?糾其原因,態度差就是因為看不起,其實又有什麼看不起的?貴州玩下來,尤其是貴陽,真沒讓我覺得上海有任何一點高明過這裡的地方,人家也有高樓大廈,有時髦美女,除了地處內陸外,真是沒有什麼是比不過上海的。出門走走眼界開開,自然那點可憐的優勢心理可以按壓按壓了~建議售票員們有機會出來玩玩^^

凱裡:美味酸湯魚 這一路出來沒吃過幾頓正經飯,在凱裡快活林吃的酸湯魚,是為數不多的幾次之一。
那天坐著公交車到了環城西路,不遠處“快活林”三個字挺大的招牌,很醒目。進了門就跟鄉下人進城似的,我們看啥都新鮮,禁不住拿著相機對著牆壁上掛著的超大銀鎖拍起照了,原形畢露!要不是我們坐定點單,估計人家都擔心我們是不是來吃飯的!
酸湯魚的價格挺辣手,看了半天不知道點哪種魚最好。服務員推薦我們點小鯰魚,50塊一斤。我說好吧,我們要一斤。服務員詫異地問:一斤夠嗎?到我們這來的女孩子可以一個人吃兩斤。
我聽完心下暗暗抽搐:心想這得什麼體型的女孩子啊?還有這魚得好吃到什麼程度啊?
跟著服務員去廚房看了魚,恩,倒都挺新鮮的。我多了個心眼,問旁邊一個也是點魚模樣的客人她們點了什麼魚,答是小鯰魚。恩,放心了。跟捉魚的師傅說要一斤,果然師傅跟點單的服務員表情一樣是那種“才一斤啊”的表情。
看來他們對他們店裡的魚還真有信心,愛崗敬業,不錯不錯啊。
坐著歇了會,炒菜嫩竹筍先上了,酸湯魚很快也上了。服務員遞給我們一人一盤作料,裡面有辣椒什麼的,開始還擔心會不會太辣了,事實證明完全不用擔心!貴州的辣是酸辣,傳說是因為這裡少鹽,所以一直用酸調味的緣故,加上山區潮濕,需要用辣椒發汗保暖,所以這裡的辣有了酸來解味,就不那麼嗆了。
魚自然不用說了,肉質非常細膩鮮美。這麼細嫩的魚肉蘸上調料,還真有點停不了口的好味道!難怪生意這麼好了。另外點了亮歡招牌糯米飯,糯米油汪汪的,和平時吃的不太一樣,飯裡還加了野菜和很多干果,味道不錯。
這一餐吃的滿足,飯後和KK一起散步消食,一般開玩笑地說:還好我們只點一斤啊,不然再好吃也吃不完啊!^^

南花:走近苗寨以凱裡為中轉站,可以去周邊的苗寨看一下,比較有名的是郎德、西江。我們選擇的是去南花苗寨,一則覺得那裡沒郎德、西江出名,人應該還不太多,二則我們在凱裡打聽了一下,當地人也都覺得南花很好玩,那我們當然就樂得去一個非典型的旅游點了。
去南花苗寨坐到雷山的車,買8塊錢到郎德的票子,一個半小時就到了。從公路走進寨子要花個20分鐘吧。寨子就是漢族所謂的一個村子,大家集中居住在一起,往往一座山裡就有這樣一個寨子。苗寨的特點便是屋子都是木制結構,屋外則懸掛了很多玉米、辣椒,看上去比較原生態,而一路看過來,家家戶戶幾乎都有個賣旅游紀念品的小店或者攤子,也有一定程度的商業化了。
我們在亂逛的時候聽見音樂聲,循聲走去,發現似乎全村子的人都出來了!年老的男性有六人在吹奏蘆笙,其他老人站在石頭台階兩旁,我們猜想一定有旅游團!果然前前後後,都是操著寧波話的中年男女,也顧不上攀關系,拉交情,渾水摸魚地跟在他們後面,喝了漂亮的苗家姑娘奉上的攔路酒。坐定才明白過來,居然還有表演看!哈哈,算我們人品好,運氣來了擋也擋不住呀——要是我跟KK兩個人,是絕對花不起錢看這樣一場表演的。
聽CD和看演唱會就是不一樣!雖然電視裡旅游節目也看過少數民族舞蹈,可和實際現場觀看感覺還是不太一樣的,姑娘們的裙擺搖搖,真有一種特別的美感,和這裡的山水天地那麼的合拍。
姑娘們都很“敬業”,不厭其煩的滿足著游客們的合照要求,往往漂亮的苗女會被游客們“騷擾”得最多,看來紅顏很辛苦。我也草草拍了幾張,然後下山,山下已經有表演完畢的苗族姑娘,站在那裡看攤子了,美麗的臉上化了精致的妝,但不知為何,還不太習慣演員下台就吆喝的場面,所以沒多停留。在不遠的地方遇到一群小孩子,非常好奇我手中的相機,給他們一一拍照,然後回放給他們看,特別羨慕他們眼中的神采,無邪而又快樂的神采。

榕江:鄉村版“極品飛車”從南花廟寨回到凱裡後,趕緊買好凱裡到榕江的班車,票價47元。這是我要大書特書的一班車,因為它給我很多的“記憶”。其實從凱裡到雷山段還好,基本還是正常的山路,時不時看看外頭的風景,還是挺享受的,後半程,基本是在盤旋的山路和村落中開夜車!連駕駛員也關掉了之前播放的影片,不留一點聲音的專心開著。
我們當然可以想像夜晚之際,左邊是峭壁,右邊是懸崖的處境,還好夜色適當的掩蓋,讓司機和乘客都有一點眼不見心不煩的感覺。漫長的五小時啊,盤旋的山路,由N多九轉十八彎組成,常常左轉彎還沒結束,右面又是一個彎道,一點過渡都沒有!一點直路都沒有!把個平時都不暈車的我也給折騰的淅瀝嘩啦——不禁頭暈難受,肚子裡翻江倒海似的,簡直就是受罪。一邊跟著車子東倒西歪,一邊聽著隔離兩個人往塑料口袋裡吐的聲音,兩個人像配合好似的此起彼伏,聽得旁人怪惡心的!但即使在此刻,我還是用阿Q的精神說服自己:看到伐!當地人都吐了,你沒吐,還是挺牛的!
趁著晚飯歇息的空檔,乘客們下車了,該吃飯的吃飯,該休息的休息。我自然也是樂得去外面吐納點新鮮空氣的,即使很難受,我還是努力尋找這墨一樣的黑夜中,一點點浪漫的、美麗的東西,抬頭看,星星不是特別多,遠處的村落燈光也非常的昏暗。這一刻心情很low,我跟KK說,這個時候,就想問自己千裡之外跑過來干嗎?這是我在旅途中少有的抱怨。
就這樣,班車繼續在山路中夜行,有時候四下無人,只有沉默的大山相伴,有時候有微弱的燈光,說明村落靠近,心中會有小小的期待和溫暖:快到榕江了嗎?失望後車子繼續開,發現路上竟然還有行走著的人,有時是一對小姑娘,有時是抗著鋤頭的一幫男人,真不知道他們這麼晚了在山路上走什麼?啥也看不見的,多危險啊。這就是狹隘的本位主義作祟了~再危險人家也要干活,要回家的嘛,你看著危險的山路,在人家看來那是親切的很咧~~是的,我當時腦子裡就像兩個人小人在對話,我想我是被顛糊塗了!
到榕江的時候已經是九點多了,非常快的也非常不挑剔的安頓好了住處,去外邊覓食。還好車站旁邊就有一條街,都是大排擋,我和KK找了家看上去干淨些的夫妻老婆店,點了個黃燜牛肉火鍋外加一個素菜,美美地用熱湯熱飯犒賞已經干癟的胃。一口牛肉下肚,我在心裡念叨著:以後誰再說蜀道難,我就跟誰急!遇見過這麼極品的山路與班車,你還會認為蜀道難嗎?
(一路顛簸,想不起來拿相機,所以無照片證實,只留文字紀念紀念)

榕江:三寶侗寨貴州的旅游宣傳語中有一句是:多彩貴州。既是指這裡美麗如畫的風光,又是指這裡聚居的眾多少數民族。所以此次來看少數民族風情也是旅行中重要的一環。離開了南花苗寨,我們來到了榕江——也就是進入侗寨的第一站。在榕江周圍有不少的侗寨可以看,如增衝鼓樓,還有宰蕩,不過這兩樣我們都沒去成,只就近去了車江三寶侗寨。
三寶侗寨以河邊大榕樹出名,沿江堤岸延綿數公裡生長著190株清雍正年間的古榕樹,組成整條河岸的林蔭帶。
從榕江市區坐一塊錢公交車到車江下,就可以到三寶侗寨了。門票10元錢,因為在公車上搭識了一位住在這裡的老大爺,跟賣票的打了個招呼,給我們10塊錢兩個人進去了。
一進去感覺就像個大公園,抬眼一看有個高大的鼓樓,狂拍一通,彌補不能拍增衝鼓樓的遺憾,老大爺“安慰”我們說,那裡的鼓樓就是年頭久點,其實結構都差不多。說完就沿著小路自己回家去了,我們繼續在“公園”裡逛。
說公園並不貼切,這裡其實更像村落,河邊一排排的人家,有自得其樂的孩童,還有正在洗衣的婦女,這是一幅非常安靜的田園景像。當然這一刻的閑適不會讓我們把這裡的生活想得太過輕松:倚在樹上的豬槽,還有屋子裡放著的織布機,還有在谷場曬米的老人,這一切都昭示著一個真理:沒有一個世外桃源是不需要勞作的。
在大榕樹下坐了會,古榕巨大的根盤結交錯,相互纏繞,牢牢護著河堤和村寨,構成天下罕見的護堤古榕群。再看遠處野舟橫自渡,還有薄霧裡的小橋流水,恍惚有回到江南的感覺。
不多時,算好時間離開。忘記給繡片拍照也要一塊錢的婦人,只帶走這一刻寧靜的侗家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