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一個每年都要來的好地方小洣粥你心中的城市都是些什麼現狀?如何在紛亂之中評價它們?去年我對青島的描述注重的是走馬觀花式的游和玩,今年我把自已的立場和角度調整了一下,那麼,我眼中的青島又會是一個什麼樣的呢?青島是個老城市,改革開放之後,市中心往東部轉移,因此就有了老和新兩個商業中心。但是,不論在老城還是在新城,你都會發現馬路的寬窄再變,它兩邊的人行便道都會是馬路的二分之一寬,比例始終一致,也就是說如果是四車道,便道的寬就相當二車道。如此寬闊,對行人來說是既安全又舒適了。尤其是跟北京相比,走在那根香腸般粗細的便道上,我經常讓別人給擠下來,被迫走到馬路上去。我想,北京地皮貴青島也不會便宜,青島和北京的市領導替行人即普通老百姓們的考慮,哪個更像公僕不言而喻,這種小事往往更能說明問題。湖南籍的台灣作家龍應台有篇文章曾給我很大的啟發,她絕對是個目光犀利一針可以見血的高手。文章簡潔,但是信息大是她的一大顯著特點。她說,看一個城市是不是現代化人性化其實很簡單,一個標准那就是大雨之後看看城市是否積水,要看地下設施而不是看地面建築。你的大樓再多再高再新,一下雨就滿街積水下不去腳,只能說明急功近利。她還舉台北的街道彎彎曲曲的例子說,就是因為常常要繞開不願搬遷的住戶或者是百年老樹。回頭看北京,寬闊筆直的大馬路背後有多少百姓被所謂“國家利益”“大局”所犧牲咱無從知道,但有一點,那就是作為一方父母官,面對社會責任和自已的官途錢途時,孰輕孰重,老百姓們門兒清一目了然。再回到青島的馬路問題上,我曾多次在大雨之後立即上街觀察,不僅沒有積水,還不用換鞋立馬可以外出,因為較科學合理的坡形設計以及便道很多鋪的都是橡膠地磚。由於常年累月的雨水衝洗,而太陽一出又曬得干干透透,地面沒有污泥,所以既使有水路面都不滑。今年我所住的地方在一個十字路口,四個方向臨街的大多是餐館,百米之距多達幾十家,既有本地菜也有粵、川、湘等口味,還有各種燒烤、粥鋪和韓國快餐,琳琅滿目的令人眼花瞭亂。但是,相當有意思的是,南北方向馬路上的館子以旅游團和老外為主要對像,從早到晚停滿了豪華大巴,而東西方向街邊的則是咱平民百姓樂不可茲的好去處,真正做到了各取所需豐簡由人。至於這種涇渭分明井水不犯河水的格局究竟是人為還是自然形成的,或許就是我今後去青島“研究”的題目了。這些館子很多是24小時營業,盡管通宵達旦我們卻從未聽到過任何震耳欲聾的音樂和人聲鼎沸的噪音,要知道青島人喝啤酒的楞勁只在咱北京爺們之上。只有清晨時分,當你經過這些餐館門前時,正在被一一收拾的滿世界狼籍會告訴你,昨晚這場啤酒大戰曾是激烈甚至是慘烈的,因為那些海鮮的殼殼皮皮多得讓膀大腰圓的垃圾桶都溢得哪兒哪兒都是。由於青島地處海濱又是旅游城市,對外交流廣泛,因此商業化程度較高且經營理念日趨成熟。舉個小的例子。過季的服裝鞋帽殺價是真的,只要過季到時百分之一百地處理,尤其是應季的物品,不過卻從來不用聳人聽聞的什麼“大吐血”“跳樓價”這樣的噱頭語來吸引人的眼球,因此提醒有購物欲望之人不要錯過機會,早被盯在眼裡的那些中意貨這時極有可能以十分之一二的價就被收入囊中。千萬不要犯那種拒京城的高級商場於千裡之外的毛病,因為在青島,既便是“陽光百貨”這樣高級的商場也一樣,打三折都很平常。此外,青島的藥品價格之便宜也讓我大吃一驚。比如在北京,買北京產“阿斯匹林”每瓶6.8元,在青島同樣含量和片數的青島產的只要1元一瓶。阿斯匹林是咱這種五十歲以上的人每日必服的玩意兒,為了俺的心髒和血管,必須花錢買藥吃的我,尋著這1元一瓶的能不樂暈嗎?青島是個輕工業城市,轉軌的結果是有很多人下了崗。工人家庭,在缺乏背景和財力的情況下,只能擺小攤這條道還算可行。因此,每天一到晚上六點,在新商業中心--台東一帶街上,不知從哪兒冒出來的成百上千個小攤攤,吃穿玩用一應俱全。由於是政府規劃的產物,盡管人頭攢動但秩序井然、價格合理。從未出現過北京街頭那種:戴著大蓋帽的工商像鬼子進村一般掃蕩那些小商小販令人心寒的情景。聽說,今年北京曾有過39.8度的高溫。按國家規定室內空調溫度26度來衡量,整個夏季青島有百分之六七十的時間保持在這個溫度,也就是說青島人基本生活在自然空調之中,且時不時下個雨,待太陽落山後頓時又海風習習,是個人都能睡個好覺。能見度極好是一大特點,貨真價實的避暑和攝影勝地。在青島住了兩個多月,幾乎每天上街亂逛亂竄,繁華地段和犄角旮旯都不放過,但是,楞是沒見著一處洗車點。甭說汽車,在這兒,連窗戶玻璃下過雨後都不留水漬,三五天一場雨,就算作洗車了,你不長眼地硬要開個洗車鋪子不是自已找倒霉嗎。想起北京的黃塵滾滾,說天壤之別絕不誇張。因此我認為:看一個城市是否干淨,洗車店的多少應該是個指數。常年生活在這種清潔的環境和適宜的溫度中應該是讓咱北京人羨慕的。青島的公交也實行了一卡通。乘車用卡可以打8折,對於工薪來說能省一點是一點。當然,不能與北京的包括空調車在內一律4折相比(不含9字頭的)。因為“穩定壓倒一切”,2008說話就到,有人認准只有這等事會載入史冊,萬古可留芬芳。我等芸芸眾生因此而“大樹底下好乘涼”一把。剛到青島,老五就在著名的“青島菜館”訂了桌,十多個人,每人的標准都還不低。我們按時赴約,卻被導引小姐告知,要換到另一包間去。“青島菜館”地處五四廣場邊上,又是本地菜,所以提前好幾天就預定了,為的就是要個好位置以盡覽無限風光。我們知道這地方原本就是市政府的招待處,但也沒想到會如此不講商業規矩,為這芝麻事打電話找市領導又未免太不值當,交涉未果後,我說:走!不就是個吃飯的地方嗎?上哪兒不能吃啊。當即打道去了“陽光假日”,吃得昏天暗地不說,坐在大落地玻璃前如此近距離地面對大海,你說是個啥心情,能不吃喝個底朝天嗎?最後,楞是走著回家的,因為撐得死活都不能彎腰上車了。物極真是必反啊。

青島:一個每年都要來的好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