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尼泊爾的四個為什麼--為您解答

作者: h112200

導讀關於在尼泊爾看到的四個現像,本人根據一知半解作了解答。其他驢友如果有更專業的答案,也歡迎分享。 (一)為什麼尼泊爾的鴿子和烏鴉那麼多,狗那麼懶,路上的黃牛那麼散漫沒人看管隨地走,建築物上的蛇雕刻那麼多?說到猴廟的猴就更不用說了。 (人群中散漫行走的黃牛) 答案都是一樣的:這些動物都是尼泊爾人信奉的神,沒人敢傷害它們。尼泊爾人相信萬物皆 ...

關於在尼泊爾看到的四個現像,本人根據一知半解作了解答。其他驢友如果有更專業的答案,也歡迎分享。

(一)為什麼尼泊爾的鴿子和烏鴉那麼多,狗那麼懶,路上的黃牛那麼散漫沒人看管隨地走,建築物上的蛇雕刻那麼多?說到猴廟的猴就更不用說了。



(人群中散漫行走的黃牛)


答案都是一樣的:這些動物都是尼泊爾人信奉的神,沒人敢傷害它們。尼泊爾人相信萬物皆有神靈,對這些動物更崇敬是因為它們曾經出現在印度教的神話故事裡。比如黃牛是濕婆神的坐騎;烏鴉在神話裡像中國的喜鵲一樣是專門向人們傳遞喜訊的唯一的鳥,是死神雅馬的報信者,也是人的來世;狗是死神雅馬的看門者,也是人的前生;印度教裡著名的哈努曼猴神更是大名鼎鼎,據說乃孫悟空的原形;等等。另外有些驢友還不知道,加德滿都的別稱就是“烏鴉之城”。有個尼泊爾小伙跟我說,他小時候讀書,每次考完試都會滿大街地尋找烏鴉,渴望聽上它兩聲叫。而每次聽到烏鴉叫後,考試公布出來的成績都很好。聽起來很有意思,不過我還是相信那是靠他自己努力換來的好成績。



(建築物上尼泊爾信奉的黃牛和眼鏡蛇)



另一說明尼泊爾眾人信神的表現就是占全國兩千多萬人口90%的印度教徒們在自己的眉心點上紅紅的蒂卡粉TIKA,意旨為“神與我同在”,是好運和信仰的像征,有些人也會將敬貢過神明的紅色花擠出來的紅汁塗在眉心。對於女性來說,如果你看到蒂卡是從額頭中間發線邊緣向頭頂方向劃一道三四釐米長的由粗到細的紅道,那表明這位女性是已婚人士了。

在尼泊爾和印度有一個很重要的節日點燈節Deepavlee(hindi語)/Dewali或Tihar(尼泊爾語),又稱光明節,尼歷七月(公歷10——11月)舉行,節日持續5天,第一天敬烏鴉拿食物喂它們;第二天敬狗為狗點TIKA,第三天敬財神拉克希米女神,第四天敬神牛為牛點TIKA,第五天為兄弟點TIKA。節日幾天裡,家家戶戶都會點上土陶燈座的小油燈在家門前地上排成一排排,或點彩色電燈在屋頂裝飾著,非常漂亮,目的是為了吸引拉克希米女神來訪家裡,據說是誰家的燈亮,女神就會眷顧誰家。

由以上看來,在尼泊爾大多數動物的生活都是沒壓力的。不像在中國,至少在廣東,狗、鴿子、蛇、牛,絕對會被人弄成餐桌上的美食:狗肉沙煲、炸脆皮乳鴿、椒鹽蛇段、沙爹滑牛片。而在尼泊爾,沒有生存壓力的動物們自由地繁衍著,同時懶惰的天性也自然顯現出來。狗兒們是一片片地隨意在街邊路口閉眼躺著,眼皮也懶得眨半秒,一動不動,這在中國實在是太少見了。如果您在加都遇到這些“神”們攔你的路,或清晨被窗外“神”的鳴叫吵醒,寬恕它們吧,“神”與你同在!



(杜巴廣場上昏睡的神們)


不過很有意思的是,貓在尼泊爾乃不祥之物,因此大家在尼泊爾甚少見到貓。台灣驢友阿貓的游記(http://www.cattravel.net)裡說:“導游K說,剛剛一隻花貓橫越了馬路,這是大不吉的!司機要等下一台車經過他才肯走(這樣厄運會轉移到那車上),原來尼泊爾人也有這樣的忌諱呢!真有趣。司機還告訴我們,如果橫過馬路的是黑貓,那可更是不祥到了極點喔!不過我們等了20分鐘,還是沒有一台車經過,司機只好摸摸鼻子慢慢出發。結果突然有小孩子跑出來,差點造成車禍,司機嘴裡唸唸有詞,一直說bad luck! bad luck!我們可就悶不吭聲,怕影響他開車的心情。”足以可見。

(二)為什麼杜巴廣場對所有當地民眾免費地無限制地開放?去過尼泊爾三大杜巴廣場的中國人無一不被它的古老建築所折服,被折服的重點無一不在於它的建築技藝,而在於它們是對所有民眾開放的。在中國,任何一個有點說法的文物古跡都會被政府用高牆圈起來,對中外游客進行嚴格的收錢檢票,美其名曰“保護文物”。但是在尼泊爾的杜巴,政府毫不限制當地民眾在500年的文物上談笑風生、耳廝鬢摩、吆買喝賣、眼呆目愣。要說是因為尼泊爾政府執政混亂了6年,導致無政府管理狀態也說不過去,因為畢竟杜巴廣場和一些寺廟對外國游客還是收門票賺外彙的,這說明有人願意“管”。那為什麼不管本地人呢?因為杜巴作為三個小城的中心來說仍然是當地的交通要塞,加德滿都的杜巴廣場更是離開加都的主要路徑。其次,它也是民眾活動的主要場地,比如因陀羅節人們便聚在那裡瞻仰活女神。所以,如果封閉廣場向民眾收過路費,估計毛派會鬧的更凶。但是把印度教尊為國教的尼泊爾將杜巴廣場免費開放給民眾,令教徒們能夠更多地與神在零距離下進行交流,接受神的庇護,也是一種神的恩惠吧。站在歷史的肩膀上,欣賞歷史的同時與這些古建築一同再創寫新的歷史,未免不是一種“道法自然”。





(神廟上隨意休息閑聊的民眾)

(三)為什麼蔬果體積這麼小?

中國人去尼泊爾看到街邊賣菜小販面前攤開的蔬菜,通常腦海裡最開始蹦出來的想法是:無論土豆番茄還是茄瓜椰菜花,體積都太迷你了,中國不愧是“央央大國”,農業技術發達,種出來的東西也比別人家大。但是再往深一層想,我們就會意識到其實尼泊爾的蔬菜之所以體積小是因為天然種植。而中國人的種植常常為了牟急利,添加各種刺激植物迅速生長壯大的激素才會那樣。也正是這些激素,影響當代人一個個內分泌失調,可恨。於是我們會開始羨慕尼泊爾的純天然,欣賞他們的忠於自然。可是繼續想下去,便有人說也許其實是尼泊爾太貧窮,他們根本買不起化肥才不加激素的呢?

所以,到底是他們想加化肥而沒錢加,還是他們技術跟不上不懂得如何加,還是他們曉得自然之道根本就不想加,只能由游人自己去辨認了。

然而相信隨著全球石油供應緊缺,人類耕地面積越來越少,美國限制本國玉米的出口,全球糧食漲價的情況下,也由不得我們不選擇添加化肥種植蔬果了。地球人有時候就是這麼賤。





(迷你土豆)

(四)為什麼尼泊爾的沙塵這麼多?

特別是加德滿都和從加都去奇旺的路上街上特別多。在泰米爾逛街最不喜歡的就是滿街的塵土,車輛駛過而塵土揚,兩邊商店裡的工藝品都被蓋上厚厚的灰塵,店小二們也一個個天天忙著彈灰塵以免影響生意。遇到下雨天就更慘,滿地泥濘,干淨的鞋子肯定不保。我在泰米爾買的一件多彩棉衣就是跟店主埋怨肩袖有污點店主才肯低價出讓。

沙塵多跟青藏高原有關還是跟印度的沙漠有關?關於這個問題,本人還在尋求答案,畢竟不是地理專業出身。以下鏈接也許對網友有點啟發。知道答案的也歡迎在此分享。雖說加都先天是要沙土飛揚的,但是從後天來看,政府還未有足夠的財力來大範圍地修建水泥路、掩蓋沙土路,或雇佣足夠的環衛工人從一定程度上維護旅游城市的干淨。而博卡拉和那加闊倒是很干淨,因為濕度大,沙塵不容易揚起來。

http://www.8848tibet.com/news/tours_1230.html

××××××××××××××××××××××××××××××××××××××××

歡迎光臨本人博客瀏覽其他關於尼泊爾旅游的信息。http://***/u/1401147622


精選遊記: 加德滿都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