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像新房子的新房子――與設計對話之二

作者: 無維

導讀不像新房子的新房子――與設計對話之二作者:景行枯轉自:博客http://***/s/blog_4e192a7801000bx2.html 這兩天,擠著時間在寫後天全國會議上要用的學術論文,疏於擺攤。論文題目是《從烏鎮西柵保護看歷史街區建築和空間的再利用和管理》。 建築若老舊衰微,拆除重建是一種最方便快捷的選擇,但是修復老建築帶給我們的記憶,存留珍貴的歷史信息,並通過“活化”和“再利用 ...

不像新房子的新房子――與設計對話之二作者:景行枯轉自:博客http://***/s/blog_4e192a7801000bx2.html

這兩天,擠著時間在寫後天全國會議上要用的學術論文,疏於擺攤。論文題目是《從烏鎮西柵保護看歷史街區建築和空間的再利用和管理》。

建築若老舊衰微,拆除重建是一種最方便快捷的選擇,但是修復老建築帶給我們的記憶,存留珍貴的歷史信息,並通過“活化”和“再利用”的途徑,使老建築產生新的生命力,為今人所用,這是一種更為尊重歷史、更符合自然生命規律的選擇,此類探索在以前的隨筆中也有談及。

而今天要說的是如何在歷史街區內建新房子。

小環湖島西北角原是跨運河航道水泥大橋的引橋,旁邊是七、八十年代建造的一批農民磚住房,保護工程實施搬遷後,這裡成了一塊空地。該區域位於西柵老街末端,是保護開發整體規劃中的娛樂酒吧區。

曾經兩到威尼斯城,至今回想起來,有一處建築給我的印像,比我在那兒看到的眾多老建築還深刻。那是一塊靠近瀉湖北的區域,鄰近成片的老房子,原是一片荒地。七、八十年代,威尼斯人考慮此地塊規劃建設時,沒有簡單模仿老建築,而是按照原來建築的體量、建築結構特點完全采用新型建築材料修建了一塊現代建築。意外地,它受到了很多威尼斯人和游客的喜愛,成了威尼斯古城的新地標。因為雖然它們一眼看去是新建的,但與周邊古建築和環境是如此協調,連新房子的窗戶大小比例也是按老房子提煉的,仿佛就是老建築衍生的一部分。

歐洲國家非常重視遺產保護,並且有很多獨特的保護理念。其中之一是:新建的建築形式不一定完全與老建築等同,而多采用一種融合老建築形式又非常簡潔通透的現代風格。

但這種理念在江南烏鎮的實施,卻是一個全新的挑戰。首先,歐洲古建築大多是高大成排的磚石結構,先天就與現代建築的格式相契合,而烏鎮的江南民居多為二層磚木結構,如何在建築形制上延承傳統,需要對傳統民居充分理解,領會其精膸所在;其次是新房子與老房子的比例問題。歐洲古建築大多保存完好,在一大片老建築中建一風格相似的現代建築,能夠保持整體風格而不顯突兀,上海新天地項目,也在規劃時有意識地把新建築比例控制在30%以內。而烏鎮西柵的民清古建築規模雖然在國內可稱規模,但外圍環境卻與歐洲老城不能相比,且小環湖島在拆除不協調建築後已成空地,無老建築可輔佐襯托;第三是區域環境的要求。同樣是新古典風格的現代建築,放在上海很協調,因為上海本身是海派文化,新老建築有著內在的聯系。在北京,就會因為北京古建築的皇家氣勢,金碧輝煌,對新建築設計的協調性有更高要求。所以梁思成先生就堅決反對在北京老城中再造新建築,而建議擇地另建新城。而烏鎮,既非海派亦非皇家,1300年的市井小鎮,安居樂業的偏安江南,自有其自然瀟灑的個性。

對環湖島新建築方案我一直小心翼翼,兩年前自己做了一個方案,終感才疏學淺,不敢貿然拍板,磨礪多年,始未定案,深感在老房子旁建新房子,比修老房子更難。後來請了一位在中國已工作多年的外籍設計師來做方案,昨天他又拿了已修改多次的設計方案和效果圖與我討論。

有時往往真是“遠來和尚好念經”。無論是建築還是室內設計,我發現目前國內較好的案子往往都是外籍設計師領銜的。如杭州著名的富春山居,就是荷蘭設計師完成的作品。外籍設計師比較本土的設計師,似乎在發現、歸納中國傳統建築的特點方面有其獨特的敏銳和精准。

這位頭發黃黃連手臂上也滿是金毛的洋設計師,說起江南古建築就津津樂道,做的方案也確是動了很多腦筋。他按照江南民居上下兩層層高比例,同時在結構上采取了“屋——天井——屋”的縱深結構,又充分考慮了以後酒吧、茶室的需要,內部空間采用統間布局。尤其用心的是,新建築充分按照江南民居面間闊大,有利日照的特點,在二層挑出的情況下,對日照的角度作了充分計算,保證了冬日日照和夏日避光。但我還是認為此方案還沒有從“魂”上完全體現與傳統江南民居的內在聯系,也許老外終對我們的文化很難有深入透徹的理解吧。

我提出該方案大面積的橫條木立面過於平整,不符合江南民居立面豐富多變的特性,應分割成若干單元,並體現江南民居二層立面“窗 + 踢板”的分割特點;建築的總體風格上尤其是立面上,需體現一些提煉的典型結構元素,例如立牆的墀頭可做成簡約鷹嘴形,二層挑出部分加斜撐,牆基部分牆體可以嵌入類似牆界石的整體石塊……這些元素的加入,將使這些新房子處處有老房子的神與形。

在老房子旁建新房子,是個大難題,關鍵是“神似形不似”。建得不好,自是畫虎不成;而建好了,在新房子上我們可以讀到老房子的年紀,看到新房子的前世身影和神態。


精選遊記: 烏鎮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