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十日之第五日:威尼斯

作者: samy玲

導讀今天要從米蘭乘火車到威尼斯。 票已在昨天到米蘭中央車站買好,EURO STAR 的火車,書上介紹這是歐洲,甚至全世界最棒的火車。 從ASSAGO的酒店到中央車站我們預計了一個小時的車程,上車後的士司機建議我們搭乘地鐵,以免路上塞車耽誤時間。想到上次搭乘米蘭地鐵的景況,我們真的不想重滔覆轍,但形勢所逼也只有咬咬牙同意了。 米蘭中央車站照例是宏偉的大理石建築 ...

今天要從米蘭乘火車到威尼斯。

票已在昨天到米蘭中央車站買好,EURO STAR 的火車,書上介紹這是歐洲,甚至全世界最棒的火車。

從ASSAGO的酒店到中央車站我們預計了一個小時的車程,上車後的士司機建議我們搭乘地鐵,以免路上塞車耽誤時間。想到上次搭乘米蘭地鐵的景況,我們真的不想重滔覆轍,但形勢所逼也只有咬咬牙同意了。

米蘭中央車站照例是宏偉的大理石建築,規規矩矩四平八穩的長方體,正面的噴泉為建築物增添了幾分意大利式的浪漫。這座建於1921——1931年的古老火車站已過古稀之年,內部裝飾十分陳舊,有些營運火車看起來也破爛不堪。但跟大多數歐洲火車站一樣,他們的候車地點都在同一樓層,所有出發、到達的火車都在同一列平行的路軌,乘客不必走來走去尋找目標班次,管理上也不易混亂,這一點倒比在國內搭乘火車方便很多。

從嘈雜擁擠的地鐵上到火車站,星花0.7歐去了趟廁所。廁所是自動收費,投幣開門,少了不開,多了竟然也開不了,所以如果沒有0.7歐散錢就真的只能干憋了,看來這裡的廁所也還是不夠智能化。

歐亞大陸一望無際的平原景色從窗外掠過。我舉起攝像機,捕捉那萬綠從中的點點紅屋頂,盡管已是到達歐洲後的第五天,還是按捺不住的興奮,心也像火車般疾馳在亞平寧廣袤的土地上。

兩個多小時後火車開始穿過自由橋向“百島之國”開進。自由橋是威尼斯與陸地相連的唯一長堤,兩邊是水天一色的絕美海景,十分鐘後火車到達聖盧恰車站。

按照旅游書指示我們搭上了叫做Alilaguna的水上巴士。

多年以前,在《威尼斯商人》的小學課本裡就認識了水城威尼斯,以及剛朵拉,以及一船船的鮮花、珠寶,以及劃手唱出的意大利民歌,眼前的景色卻比想像更美。

陽光灑滿河道,那些浮在水面的房子在水之湄蕩漾,大大小小,風格各異,房屋的窗台上綻放著明艷燦爛的各色鮮花,紅的、黃的、紫的、白的,熱熱鬧鬧,繽紛動人,窗台下面,一艘艘稱作剛朵拉的小船正隨意游戈。

威尼斯的主要交通要道是S形的大運河,從聖盧恰車站出發可乘作1路、82路水上巴士經大運河到觀光中心點聖馬可廣場。預訂的酒店是位於Riva Degli Schiavoni(斯拉沃尼亞人河岸大道) 的Gabrielli Sandwirth Hotel (加布裡埃爾飯店),就在聖馬可運河沿岸。

碼頭離酒店很近,下船後大概走50米就到了,這間威尼斯著名的四星級酒店已有150多年歷史,跟歐洲大多數歷史悠久的酒店一樣,她也同樣是不起眼的門面,僅有三兩個服務生,內部陳設很家庭化,大大的長木桌中央擺著一瓶怒放的鮮花,周圍隨意地擺放著報紙、雜志,讓客人感覺就像造訪普通的歐洲家庭。房間在二樓,小小的精致妝台,中央一盞威尼斯風格的玻璃吊燈,淺淺地泛出溫暖的橘黃色光。一推門便已愛上了這裡的精致貼心可人,再拉開窗簾更忍不住驚叫起來,窗外正對著出名的聖喬治馬焦雷教堂!從窗外望出去,岸邊碼頭熙熙攘攘人聲鼎沸,大運河上各式船只來來往往,海鷗在空中自由翱翔,一群群灰鴿不時掠過天際,遠處水面波光粼粼,帆影點點,大大小小的島嶼若隱若現,猶如蓬萊仙景。

威尼斯是度假天堂果然不賴,連四星級的酒店都不設互聯網,仿佛要告訴你來這純粹就是吃喝玩樂,工作也暫時拋一邊去。可惜老公做不到這等瀟灑,於是馬不停蹄找網吧。

離開熙熙攘攘的碼頭,在尋找網吧的路上我們不知不覺進入了威尼斯當地人真正的“地盆”。由於剛好是星期一,大多數商鋪都關著門,網吧也不例外,這也讓老公徹底打消了工作的念頭,既來之則安之,還是做一名單純的游客吧。

街上行人稀少,蔬菜水果攤擋前有幾個小孩打打鬧鬧,像極了中國鄉村的常見圖景,紅的番茄、綠的瓜椒也與國內市場的一樣,但多了些西餐上常見的蔬果。超市貨品比國內的大型日用商場還要齊全,單是飲料就有幾十種,冰淇淋也琳琅滿目。最可喜的是價錢便宜,純淨水只要0.5歐一瓶,街邊小店可要2歐的,酒店更是貴得離譜, 5歐,50元人民幣了!我們買了三瓶水、兩盒冰淇淋,邊吃邊走,悠悠閑閑地如同走在家鄉小巷。

在當地人一個街心小公園裡,我們挑了張長凳坐下來,斜陽暖暖的,細碎地,透過樹葉落在身上,不時有牽著小孩的老人走過,享受天倫之樂。眼前的居民住宅雖然古舊,卻十分溫罄,院子裡落葉、落花滿簇,陽台上鮮花開得正盛,靜謐中蘊含著生機。

難怪世界上許多富豪會將度假勝地選在威尼斯,確實,比起麗江,比起鳳凰,比起國內小資們稱道的任何一個休閑天堂,威尼斯都是天堂中的天堂。這個小島沒有機動車,因為物價昂貴也甚少有旅游團隊停留過夜,一到黃昏這裡便安靜如初,除了聖馬可大教堂附近,人們幾乎找不到旅游點的痕跡。

坐在公園裡,我倆久久不願離去,不知這般心境幾時可再擁有……

夜幕漸漸降臨,跨過難以勝數的橋梁,穿過縱橫交錯的河道,我們在聖馬可大教堂附近一間河邊的餐廳坐了下來。這個周長約11公裡的小島,縱橫交錯有177條大小河道,以400多座大小不一、形式各異的橋梁相連,相信每一個到過威尼斯的人,說起“我走過的橋比你走過的路還多”這句話的時候肯定比其他人要理直氣壯得多。

威尼斯的美食以海鮮聞名,我們點了魚湯和墨魚。燈火逐次亮起來,遠遠傳來醇厚悠揚的意大利民歌,歌聲漸近,劃過來兩艘“剛朵拉”,但唱歌的並不是劃手(年輕的劃手或許也如我們一樣只懂流行歌曲),只是錄好的歌放出來,雖然沒有《威尼斯商人》描繪的那般迷人,但此情此景足已讓人陶醉。

威尼斯的夜是慢熱型的,她慢慢地、一點一滴地包裹你,讓你沉醉,讓你不忍離開。這裡不像麗江,不像鳳凰,永遠只讓你覺得自己是異鄉人,渴望像當地人那樣生活,這裡是讓你在不知不覺中將自己融進去,溫柔地陷進去,再也無法抽身。

在聖馬可大教堂廣場,夜被點燃了,攪得沸沸揚揚。

聖馬可廣場是威尼斯的城市和宗教中心,廣場長175.7米,寬57米,曾被拿破侖稱為“歐洲最典雅的畫室”。廣場兩側分別是古公署和新公署,東面是雄偉的聖馬可大教堂,西面則是建於18世紀的拿破侖舞廳。三面的建築都是大理石連拱廊樓宇,尤其是古公署和新公署的三層拱門長廊,每層都足足有50多個拱券門和100多根廊柱。夜晚當每個拱券門上的燈都亮起來時,聖馬可廣場便形同燈火的海洋,亮如繁星,蔚為壯觀。

在輝煌的燈火召喚下,夜幕降臨後威尼斯的各地游客像潮水一般湧向廣場。北側古公署樓前兩支樂隊已經排開了陣勢,他們輪番演奏,時而抒情,時而輕快,時而激昂時而沉緩,游人追隨他們,也像潮來潮往一般,忽而全部集中在西邊,一曲聽罷又嘩啦啦地全部流往東面。我們到達時,東邊的樂隊正在演奏《春之圓舞曲》,主音是小提琴,兩名提琴手搖頭晃腦,完全沉浸在音樂中,身體隨著音樂的高低起伏俯仰自如,放縱不拘。音樂不斷推向高潮,人群也像潮水般越聚越多,“登-登-登登登,登-登-登登登,登——登——登-登-登登登,登-登-登登登”,圍觀者的情緒皆被調動起來,大家情不自禁地隨樂隊哼唱,鼓掌。在我們身旁,一位上年紀的歐洲老人手舞足蹈地當起了指揮,那陶醉的神態,仿佛面對的就是屬於他自己的樂隊。

夜深,我們戀戀不舍地離開廣場,離開那些仍沉浸在歡樂中的人,懷著如水般柔軟的情愫往回走。路過嘆息橋,眼前赫然有一尊自由女神像,我正納悶白天好像沒有發現有這麼一尊屬於美國的雕像,老公已經在雕像跟前的小箱子裡放下了一枚硬幣。咦,高大的雕像竟然輕輕地恭敬地彎下了腰,等我從驚異中回過神來細細回望時,雕像已經又恢復了原來紋絲不動的樣子,高高地舉起火炬,凝望著遙遠的夜空。我還是不相信,低頭看地上的小箱子,已有半箱的各色幣種。

“那是街頭藝術家扮演的,今天是9.11呀。”

哦,9.11!本來柔軟如水的心忽然壓下了一塊沉重的大石頭。五年前的那個夜晚,面對電視中突然切入的場景,世貿大廈瞬間化為灰燼,那一刻的驚愕我終身難忘——簡直不能、不敢、不會相信真有這樣的事情發生!

時間流逝,恐怖分子的瘋狂並不能阻止美國乃至世界前進的腳步,人類要到達怎樣的文明程度才能徹底消除仇恨和殺戮呢?此刻,在威尼斯如水的夜晚,我的心再也無法平靜。感謝上帝,讓我擁有生命!祈求上帝,讓和平永駐人間!


精選遊記: 威尼斯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