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以其巧克力美味而聞名於世。Kirsten知道我很愛吃巧克力,就帶我去了一家著名的巧克力店,據說其巧克力品質之優秀,大有無人能出其右之勢。進得其店堂,就仿佛進了一個古董店。一應物事都古色古香。我心說這裡的巧克力大概便宜不了。雖然做好了充分的心理准備,看一眼價錢,還是差點昏過去。在大家的力勸之下,我最後挑了一塊75克重的巧克力,5.4瑞士法郎。差不多3塊3歐元。注意,這還是意大利產的。瑞士本地產的要8法郎以上,也就是6塊多歐元100克不到的巧克力。我生怕大家再勸我買巧克力,屁滾尿流地就逃離了這間店,倉皇之間,連照片也忘記拍一個了。
之後,我們去喝了咖啡吃了蛋糕,這麼說吧,絕大多數的消費,瑞士的價錢都至少比德國貴了30%。小到面包,大到家電。這才有前文書裡出現的那一幕:過關的時候警察叔叔要問你有沒有從德國帶什麼商品進瑞士?因為兩國的物價懸殊比較大,對於這一類的走私抓得也就緊了。市中心幾條街逛下來,俺的心徹底涼了。本來還說貴的東西買不起,買一點巧克力總是可以的吧。這會兒,要是多買幾塊巧克力,下個月的生活說不定就沒著落了。
看來,想要在金融中心購物,沒有一點財力是行不通地。在盧森堡是這樣,在蘇黎世還是這樣。俺嘆了一口氣,就開始觀賞起風景來了。
Kirsten心很細,一下就發現了,俺對逛街已然全無興趣了,就一個小轉彎,帶領大家上坡走進了一片極其安靜且鳥語花香的住宅區。她的男朋友馬丁同志來瑞士以後的第一份工作就在這條小巷入口處的一家家具制作公司裡。所以對這片地方很熟悉。
這是一個鬧中取靜的地方。整個蘇黎世地形起伏,高高低低,有些地方落差還挺大。這一片地方在購物區裡面,但是上了一個較大的坡,不僅安靜,而且視野開闊,估計租金很不便宜。我表達了一下我的判斷以後,Kirsten就說了,她一個朋友租了這裡一個小小的公寓。公寓月租多少,她不清楚,但是一個停車位一個月就是1300瑞士法郎,差不多就是800歐元。聽聞此言,我立馬就開始想念起慕尼黑了。慕尼黑算是德國最昂貴的地方,但是比起蘇黎世,我能說得也就只有兩個字:便宜!
七拐八怪,來到這個小廣場。天氣還冷,樹也沒有發芽,不過什麼也擋不住沉醉在愛河裡的人。看看,清冷的廣場老老小小的情侶還是不少的。
時間不覺就到了差不多5點。Kirsten說,5點半,所有的店家就都打烊了,天氣不好,也沒什麼看頭,我們找個酒吧去喝點酒,然後准備吃晚上的日本大餐。
這裡,第五個不同點顯示出來了。德國周六大城市絕大多數的店都開到晚上8點。想著初來德國的時候,對於這種周一到周六,八點以後就無街可逛,周日更是沒有店開門的情形深惡痛絕。好容易現在習慣了,到了蘇黎世,好家伙,比德國關得還要早。這令我不由自主地再一次懷念起德國來了。
晚餐,得說兩句。我們去的那件日本店叫“沙羅”。號稱瑞士境內最好的日本餐廳。統共只有10張桌子,定晚了就沒有了。價錢是貴到令我的心都在滴血。我們四個人吃了450瑞士法郎。如果是我請客,吃完這一頓,我就要直接宣布破產了。問題是,這麼貴,食物的味道和我慕尼黑德語班上的日本同學家開的餐館也沒有什麼不同。我同學的壽司1歐元一個。這裡的壽司8個就要45法郎。我同學家的店也不算便宜。我就是死也想不通,為什麼,憑什麼,日本人的店就是要這麼貴呢?
最後要說說瑞士的語言。瑞士沒有瑞士語,官方語言有四種:德語,法語,意大利語和一種大概叫做:Rette Romaenian(這個名稱我是根據記憶寫的,不准確,等我有空再詳細查一下)的小語種構成。所以,理論上,他們國家所有的商品物品上都要有這四種語言,不然就要被人告種族歧視了。據我觀察,好像除了他們的鈔票上嚴格遵守了這一規定以外,其他的物品上大多也只有三種語言的解釋。不過,三種也已經很多了。每個瑞士人都應該會講至少4種語言。法語,德語,意大利語還有英語。所以,這裡的人很牛。遇到大多數游人,立馬兒就能用人家的母語跟人套瓷,真是張口就來啊。要聽懂他們的談話,聽眾也需要有較高的語言能力。據說,在蘇黎世,“非常感謝”是這樣說的:
Merci viel Mals! merci是法語的謝謝; Viel Mals是德語的非常。嘿嘿,您就慢慢領悟吧!
最最後,不得不提的是,我在早餐時吃的一種號稱瑞士特產的奶酪。叫什麼名字忘記了,據說是加了一種瑞士的香草料,瑞士人民非常喜愛它。揭開蓋子的時候,我就覺得這個氣味很熟悉,一時想不起來是什麼。我就抹了一點在面包上吃。吃著,吃著,想起來了。高三那年俺摔斷了胳膊,痛到要死的時候,去到洪都中醫院,一個老中醫給我調了一幅膏藥,糊在傷處,第二天就不痛了。那個膏藥就是這個味兒!想到這裡,就算我神經再強,也是無法下咽了。難怪瑞士人身體健康啊,這療傷止痛的藥人家天天當飯吃!
這天下午3點鐘。依依惜別了Kirsten,回德國了。這回在瑞士,待的時間雖然很短,但總歸是有了一個印像。以後應該還是有機會再去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