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去福建的一大收獲就是終於見到了客家土樓。土樓乍看上去,有點像加大了的糧倉,可走進去卻是別有冬天,讓人不得不驚嘆於古代勞動人們的智慧與工藝。雖然它交土樓,可從建築學上分析,它可一點都不土。據土樓第三代樓主介紹,土樓之所以建成圓形,一是可以防風抗震,二是有利於共同抵御外敵。土樓是按照八卦型建造的,它共分八卦,還有兩口水井,每卦都可以分割成一個獨立的空間,麻雀雖小五髒俱全,每一卦有獨立的廚房、衛生間和兩個浴室。每兩卦之間的隔牆都有1.3米厚,兩卦之間的房梁還是獨立的、有間隔的,這樣既私密又防火。土樓共分四層,一層是廚衛,二層是糧倉,三層、四層才住人,這樣既方便又舒適,萬一出現戰亂,關上土樓大門,居民還可以在樓內安穩生活。
一走進土樓,你會發現土樓中間還有一個小圓樓,它就相當於四合院裡的主廳,從牆上懸掛的楹聯看,土樓樓主是十分重視教育的,聽說土樓也確實出了不少人才。
登上土樓參觀,感覺土樓比在樓外看時大很多,樓內房間冬暖夏涼,十分舒適。土樓頂部還有一些嘹望口,沒卦一個、一個八個,既可以嘹望樓外的動向,又可以抵御外敵。還有土樓設計的牆壁內部煙道、污水管道以及污水淨化裝置,都十分科學。
總之,土樓還有很多奇妙又科學的地方,大家有機會去參觀研究一下吧,一定會不虛此行的。

(土樓兩邊還有兩個耳房)

(這就是土樓內部,可以住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