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我個人,再也不曾有過像這次的一次旅行:它以超大的容量,飽含了我旅游意義上的、專業意義上的、愛情意義上的全部激情。雖然現在,我能看見的,越來越多。
98.11.24
七年前的夏天,我帶著心愛的女人Y,第一次真正意義地旅游。
從此旅游就成我的第一嗜好。在沒有愛人的時候,獨旅就成了習慣。
這應該是我的第一篇游記,很短,也有些幼稚。但是我不想對下面的文字進行任何修改,就讓它保留七年前的原貌。
從此,邊走邊寫。
非一郎2001,10,8
歙黟行
一. 楔子
九四年仲夏,我們相攜游歷安徽古歙黟之地。古歙的徽硯,棠樾的牌坊,鬥山街的古宅,漁梁的老街,像一份沉著的厚重,擱淺在我們心頭;古黟的青石板,西遞的古民居群,像披著睡紗的美人,撩撥著我們的想像。它們悠揚著我們的思緒,久久揮之難卻。
二. 選擇
想法的由來,源於年輕人不安的躁動。我們總想在暑假做點什麼,有點重量抑或有點收獲;於是我們邊掙邊湊出一些盤纏,准備走出北京,走出城市。
相似的個性和相合的建築觀,使我們選擇了歙黟之地:這個交織著貧瘠與富饒,記憶中灰調子的古典,便呈給我們以豐碩。
走出城市是一種輕松。城市總意味著同自然的對抗乃至對自然的殘毀湮滅。人來自自然,對自然有著天然的親近感和依賴感;人的魅力往往在於不被社會定型的自然部分。城市的線條繁亂膚淺,氣息喧囂,但卻是我們享受千萬年人類積累文明的地方。所以我們向往城市,渴望在高度發展的城市文明裡生活,卻總不肯更不能將自己,將屬於自己屬於自然的那份自己交付給城市。
我們崇尚和親近數千年通過人類智慧和自然選擇共同結晶而成的古民居,它們是在對自然尊敬並成為自然的前提下結成的工業文明前的城市。它們是一本作為現代城市起源與基礎的詮釋性教科書。它們可以解釋建築,並告訴我們幾乎是建築意義的一切。這種建築觀使我們選擇了古徽派民居的集中地:歙縣,黟縣。
我們還有更奢侈的想法——去雲南山區看看干闌式建築、山地式建築;去遠疆喀什看看生土建築——還有個瘋狂的念頭,去遍游西藏,即便死在那兒,也欣然認了。
三. 過程
在歙縣下火車,我們倍覺輕松和興奮。因為夢想正在一步步兌變成一點一滴的真實的生活。一種從體腔深處擴散開來的衝動和激情刺激著我們想要張狂地吼叫。——盡管我們一路風塵,奔波了三十多個小時。這於我們是一次頗有意義的開始,它預示著某種必然的未來。
從簡陋的五元一個床位的私家旅店走出來,好心的人們告訴我們:歙縣看牌坊,黟縣看民居。於是決定縮節開支,爭取多逗留些日子,多畫些速寫。
歙縣是中國各式牌坊薈萃最多的地方。小小的古城竟有八十余座牌坊,有全國唯一的八柱式石牌坊,也有全國為數不多的木構牌坊。型制豐富多樣,立意各自相異。這些牌坊多立於明清兩代,旌表節孝,頌德誇官。即便是在破陋小屋林立的小村落,也會出乎意料地立著一座型制輝宏的石質牌坊。
牌坊邊便是人家,牌坊下便是小貨郎的挑擔或背簍,像是一種帶著永恆意味的動畫:做為三角穩定支撐的石獅子的威嚴肅穆,小貨郎的親昵的微笑,還有旁邊人家門坎上跨過來跨過去的光腚的孩子們的嘰嘰喳喳......
歙縣的鬥山街、漁梁村則是古民居的徽派集合。鬥山街已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街道兩旁全是古民居,小宅第精巧別致,無處不見匠心;大院落氣宇軒昂,確確然侯門深似海。走在古樸的街道上,兩旁是一例的木構小樓,或磚木門鬥,頓覺心曠神怡——像是自己和歷史做了一次疊加。
歙縣的硯台與對聯遐爾聞名,在這裡我們可以感覺到濃郁的文化氣息。古歙黟之地,以智從商、以商從文、以文入仕、以仕養商;路子清晰而有效。每一幢大宅子,都藏有奇石怪木,珍墨異彩。正堂屋多見明清時有名書法家、畫家的真跡。
我們在歙縣呆了五六天,便轉至黟縣;顛簸了大半天,我們才在深山中找到了據傳是陶潛筆下桃花源的西遞古村。
西遞古村建於北宋皇佑年間,發展於明朝景泰年間,鼎盛於清代雍乾盛世,距今九百四十多年。古村位於黃山西南麓,清溪回流,風光清爽平和,現存明清古民居一百二時余座。這個有九十九條小巷的村落,所見全是灰牆青瓦,磚木門鬥。
實在難以想像在這樣一個偏僻的山谷中有如此豐碩的財富,如此厚實的文化。
我們被深深地震撼了......
四. 管中窺豹
限於初次接觸如此深邃的民居文化,我們只能較膚淺地總結徽派民居的空間組合、有效利用、建築造型以即其他方面的點點滴滴。
歙黟民居,是徽派建築的集大成者。從入口來看,徽派民居有統一的門鬥,不是疊澀的磚構門鬥,便是懸挑的木構門鬥;門鬥外形相若,隨貧富、等級的有別而大小不一。小小的一個門鬥,造型考究,輕盈莊嚴。有錢人家的門鬥下,通常有很藝術很繁雜的磚雕。外門框和入口踏步是整塊的大青石。-----黟縣的“黟”字就是“黑多”合並,意思是青石很多。大宅第的外牆通常有小窗,小窗上也有疊澀的挑台,即豐富了立面,又可以遮雨。整個外牆是磚石結構,內部一例的木構樓房,大約是古建築的“防火規範”和“防盜規範”。女兒牆上有簡單的疊澀,山牆砌出屋頂一大截,俗稱“風火山牆”,即美觀,又可以單位性質地防火。每一個建築構件,都是實用和美觀的完美結合。這比現代建築光怪陸離的造型要哲學得多,樸素得多,高明得多。
歙黟民居的室內情況,完完全全可以寫成一本教科書。我們只能嘆服。以西遞現存最古的明代民居尚德堂為例:一層梁柱,雀替格式獨出心裁,二樓步架型制、瓜柱、平舨鬥、叉手、丁頭拱無不具備明代徽派民居的建築特色。空間洗練實用,妙絕橫生,敞封有度,縱橫捭闔;其組合高效合理。細部上處處考究,窗扇、梁柱等無一不是精工細鑿的木雕藝術。天井給建築帶來神奇的光影效果,大天井下放置花草,青石板下是專用的排水溝;下雨時,風吹不入;坐在正堂看雨翠珠簾,花草青蔥,簡直是詩一樣的意境。
徽派建築經無數匠人的反復推敲,已形成完備的型制。一棟大宅第,有三十六個天井,一百零八個房間,三百六十個窗戶。平面嚴謹有序。
五. 苦中有樂
每天早晨吃完飯就開始寫生,常常畫得忘卻了午飯。干脆晚飯多吃點。
仲夏酷熱,陽光毒辣,不時要吃解暑藥。蚊蟲又毒又多,我們腿上全是“起伏”;Y腿上被蚊蟲叮咬的包開始流濃水,她也渾不在意。
買了兩頂草帽遮陽,還互相“敬煙點火”地稱贊“好看”。
洗澡全是涼水,還要互相把門。
記得在漁梁,中午給Y買了一碗當地小吃,她坐在土坯磚上風卷殘雲地給吃了個精光,我看著她臉上的汗,腿上的包,馬上就輕易地被深深感動了,繼而是好一陣子的心疼。
晚間互相看看彼此的畫,就還是很成就地笑了。有三十多張速寫,有一份足夠的收獲,有多方面的真實的進步,有了實現的歙黟之行,還談什麼苦?
何況有了第一次,就肯定有第二次......
94.9.8完稿
(我們用這些畫,在學校辦了一次畫展。畢業兩年後,回到學校,居然還有人認出我是那次畫展的作者之一。而那個時候,我已經開始獨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