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源位於贛東北上饒市境內,是一個悠久歷史的古縣。她歷史上屬安徽省,是古徽州一府六縣之一,1949年劃歸江西,理由是婺源與歙(she,一聲)縣屯溪之間橫亙著浙嶺,這邊屬於鄱陽湖水系,那邊屬於新安江水系。 去婺源的線路有四種選擇:一、從屯溪;二、從衢州;三、從景德鎮;四、從上饒(據說班車多多)。我們選擇的是先到景德鎮,再從景德鎮到婺源的線路。理由如下: 1、從交通便利程度考慮,從景德鎮到北京有直達的火車——k46次(福州-北京);或者先到南昌,從南昌去北京的火車比較多而且起點站的車票比較好買。 路程 景德鎮 上饒 婺源 汽車票19元2小時(63.58km) 汽車票40元(88.26km) 南昌 普快火車約5小時 (鐵路300km) 普快火車4-5小時 (鐵路249km)2、從中轉地景點考慮,上饒有三青山,景德鎮有古窯。早就知道三青山是個好所在,但是我們將此行的重心放在了婺源,因此我們去了景德鎮古窯晃了一圈——也很不錯!古窯門票50元,包括瓷器歷史博物館(清園、明閭和瓷碑長廊)和古窯兩個景點。進去後感覺占地面積並不大,但是建築古色古香,風景也是很美的。特別提醒的是:不要在園器作坊那裡玩泥巴,想玩還是去陶吧比較好。
第一次聽說婺源這個地名,源於辦公室的秘書慧慧。她一年前差不多這個時候,向我極力推薦這個地方,滿眼的油菜花、梯田,只要利用周末的時間就可以去了。那時,我還沒那麼的心動,只是從慧慧的介紹中了解了一二。今年,在sf師兄的blog上看到他拍的婺源油菜花,專業的相機、獨到的選景,把婺源拍的很美很美。我心動了,但看油菜花的絕佳時節已經過去,三月中旬之前去看都可以看到的。現在終於有機會前往婺源了,雖然錯過了油菜花,但是村子還是在的,抱著“婺源歸來不看村”的傳宣語去看看也行啊。早上從衢州出發,途經加油站時,買了衢州特產的“胡柚”。胡柚的樣子長的就像個個頭較大的橙子,不過比橙子好剝很多,可惜現在並不是胡柚最好吃的時候,有點干水,但味道還是可以的,至少我們買的都不是酸的。還看到了江浙一帶特色的屋頂避雷針,一根針上串著上小下大四個圓球,據說還是和風水有關的。婺源鄉村游是近幾年才熱起來的,村民們都開始經營旅游的生意,年終等待村裡的分紅。我們路線中原定要去的“李坑”就出現分紅分配不均的問題,引起民憤,大家都搬凳子出來,把村口封住,不讓旅游者進入。於是,我們在李坑旁的餐廳吃過午飯,就前往“曉起村”。說說婺源的特色菜吧,網上看到的是土雞煲和荷包紅鯉魚都吃到了。餓著肚子的時候,也無所謂雞是不是土雞了;荷包紅鯉魚的味道就真的不怎麼樣,清湯煮熟的魚,沒有一點點味道,每人嘗過一點點後,整桌人沒有再向它動筷子的。這其實就是我們這邊觀賞用的紅鯉魚而已,到了婺源就成了貢品。別的菜也都普普通通,團隊餐是吃不出農家菜的味道的。說起吃,不得不說一下的是,從今天開始,團餐分為一桌辣一桌不辣,所以我只好和同去的人分桌吃飯啦,也因此和同樣不吃辣的四位gg有了認識的機會。就像序言中提到的那樣,這也算是緣分吧。一個小時後,我們到達曉起,還沒進村子,一個個小商販就吆喝起來了。導游一再交待大家一定要先跟著她游完村子後再購物。皖式建築風格:馬頭牆,千年古樟,家家戶戶把自家作為餐飲住店,一遍又一遍地招呼大家買工藝品,這大概就是我所見的曉起村的全部吧。不可否認,牆上木雕磚雕工藝之精湛,寓意之豐富,可眼下濃厚的商業氣息似乎已經將一切掩蓋。為了彌補沒有去到的李坑,導游給我們補了另兩個村子:思溪和延村。這兩個村子沒有曉起那麼熱鬧,商販沒那麼多,讓我可以稍微安靜一點看看這古村落,看一看已經腐朽的木雕,看一看馬頭牆,看一看特意磨去棱角的牆角,看一看天井中的水缸和裡面的魚......延村裡有小小導游,只要你同意請他了,他會帶著你到處參觀,並詳細解說,引得大家都為他鼓掌。引一句小導游介紹完主要景點後說的話,“這裡沒什麼內涵的,你們隨便看吧”,童言無忌啊。看了一天的油菜花子,游完了心動已久的婺源古村,不能不說,有點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