攜程自由行——兩上海女生兩天暴走黃山記

作者: lilla_2007

導讀黃山歸來不看岳,拖著依然酸脹的雙腿,趁熱打鐵寫下這篇文章,供人參閱,更重要的是將那些美好的記憶片斷保留J 時間:07/11/16-07/11/18 地點:黃山 人物:本人和同學靜(兩上海弱女子,不過靜同學稱我為彪悍女,先汗一記,明明我是動靜皆宜的說) 住宿:山下黃山屯溪老街口客棧 山上排雲樓賓館 行程安排:攜程自由行 D1:旅游車,上海-安徽歙縣(牌坊群)-宿山下 ...

黃山歸來不看岳,拖著依然酸脹的雙腿,趁熱打鐵寫下這篇文章,供人參閱,更重要的是將那些美好的記憶片斷保留J

時間:07/11/16-07/11/18

地點:黃山

人物:本人和同學靜(兩上海弱女子,不過靜同學稱我為彪悍女,先汗一記,明明我是動靜皆宜的說)

住宿:山下黃山屯溪老街口客棧

山上排雲樓賓館

行程安排:攜程自由行

D1:旅游車,上海-安徽歙縣(牌坊群)-宿山下——此行程安排為攜程自由行綁定,主要為保存體力准備第二天上山,完全自由行TXS可以直接略過。

D2:自行上山,後山雲谷索道-始信峰-光明頂-飛來石-排雲樓,下午游西海大峽谷,宿山上。

D3:排雲樓-光明頂-鰲魚峰-鰲魚洞-蓮花峰下-迎客松-天都峰-玉屏樓,前山玉屏索道下山,旅游車回上海。

前言雖說我對於山的喜愛遠及不上對於海的痴迷,雖然五岳任一都未曾涉及,也不曾想過要涉足,但是去黃山的想法卻有些年頭了。然而每每都只是停留在這個想法,時間和金錢有時候真的很難兩全,何況還要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同去,更是難上加難!於是,黃山之行一推遲就是三年。這次若不是有同學剛從那裡回來,重燃我去黃山的念想;若不是偶爾的改變作風雷厲風行,此行恐怕又難成!

提前一個禮拜網上預定成功的攜程黃山自由行,然後開始陸陸續續找點攻略,同時請教了很多去過的XDJM。終於,在禮拜五一早背著滿滿一書包的干糧開赴我們的‘吃苦冬令營’目的地黃山了。

D1--11/16 一清早老天爺就陰著臉,細雨紛紛,可惜我包裡再沒有多余位置容納一把傘,只好冒雨出行。趕到人民廣場和靜彙合,坐上攜程旅游車,等人到齊,7:30發車,遲了半小時,下雨天也算情有可原吧。接下來是漫長的汽車之旅,從上海到黃山走高速公路要5個多小時,枯坐當然無趣,好在一路上我們交換攻略、研究路線,也忙得不亦樂乎。

歙縣-牌坊群及鮑家花園12:30到達歙縣,下車,依然細雨不斷。有興趣的可以去游玩鮑家花園和牌坊群,好像聯票要80元,我們對此不感興趣,但是午餐還是要解決的,於是四處覓食。整個景點完全就是一幅沒怎麼開發的模樣,只一條路上稀疏的幾家小飯店,有老板娘在外招攬生意,店面卻是門可羅雀了。好不容易找了家看似干淨的飯店,被老板娘直接帶到廚房點菜,一份老虎魚、一份毛豆腐,說都是當地特色,再要了兩碗菜湯面,討價還價之後35元,這是此次出行吃的最不劃算的一頓了。那個毛豆腐,辣難吃,完全吃起來沒有豆腐的感覺。果然徽菜不咋地,不是臭的就是長毛的,奇怪。

吃完飯老板娘過來悄悄問我們要不要去看牌坊群,一個人收20塊,就給我們票子進去。我和靜互望一眼,不接她話,買單走人,留下老板娘獨自怏怏。走出小飯店不遠,竟然莫名地來到牌坊群跟前,也沒人問我們收門票的說,一陣竊喜。

牌坊群,據說是當年拍《煙鎖重樓》的地方,“有七重古老的門,灌注了七百年的青春,…...”記性好的TX應該還記得當年這首主題歌吧。一路走馬觀花的走過,偶爾聽到幾句人家導游的說詞,關於這片牌坊的歷史,太過遙遠,已經在我們身上產生不了共鳴了。經過鮑家祠堂,入內觀望了下,似乎是古裝片中經常出現的場景,無數個排位在案,有台詞呼之欲出了,“鮑家列祖列宗在上”,呵呵,這個嚴肅的地方現在卻成了我們的調侃之地。

黃山屯溪老街15:30回到車上,向今天的住宿地黃山老街口客棧進發。大約45分鐘車程,和同車GG打了幾幅牌,到了。位於老街1號,古色古香的裝修風格,比想像中的好太多,房間裡設施完備,不亞於四星標准,再和第二天山上的住宿一比較,同樣是標房,簡直天差地別啊,這是後話了。

前台check-in之後,稍微整理下行裝,開始逛老街去了,順便解決晚飯。出客棧門便是老街入口,好像現在什麼旅游點都有老街,賣些當地特色小玩意,所謂的當地特色其實也勉強得很,至少這裡除了徽硯和徽墨酥糖,其他的實在是到處都能見到的小東西了,竟然還有賣那種海邊的貝殼手鏈的,汗哪~~~ 晃了一圈,找不到什麼紀念品可以帶回上海的,總不見的我背著個硯台爬黃山增加負擔吧,只好作罷,買了一次性雨披,2元,便解決溫飽問題去嘍。放棄徽菜,在老街美食街上一家做上海菜的飯店坐定,送免費瓜子一盤,茶水一壺,權當是黃山毛峰嘍。一邊嗑瓜子一邊點菜,溫馨而遐意。干鍋鯰魚、鐵板鱔背、醋溜土豆、海帶小排湯、兩碗白飯,一共50塊錢,除了飯比較硬難以下咽之外,比起中午那頓來這個性價比可不是一般的高啊。

吃飽喝足繼續游蕩,老街之外的就是商業街,想起導游告知的類似上海南京路,還真有幾分神似,品牌服裝店很多,賣運動服的也不少,找了家NIKE進去瞅瞅,價錢也不比上海便宜,撤。突然發現家叫‘超港’的面包店(店名應靜同學要求一定要寫上),面包那個誘人啊,而且價錢也不貴,開始後悔從上海買的bread talk的面包了。不然面包之類干糧完全可以在這裡搞定,也不用那麼辛苦一路上背過來了。還有礦泉水賓館裡免費提供一瓶的,結果沒地方放也被我浪費了。

20:00回到賓館結束第一天行程,養精蓄銳明天一早上黃山嘍。

D2—11/17 6:00起床,住宿費含中式早餐,小小的客棧餐廳擠滿了等著吃完飯登山的游客,服務員像無頭蒼蠅似地奔來忙去,完全沒有方向,以至於人家都吃好了我們東西還沒上,只好親自出馬攔下別人比我們晚到卻先上桌的食物,自己去廚房拿碗和筷子,兩碗皮蛋粥下肚,饅頭之類打包車上吃,全車人都等著我們呢,慚愧慚愧!

從老街口到黃山南大門換乘中心,好像半個多小時車程,窗外還是煙雨蒙蒙,無奈卻也只能欣然接受,阿Q地告訴自己下雨天的黃山應該別有一番風味。在換乘中心乘上開往雲谷索道的新國線,14元,包括1元保險費。

告別隨車導游,至此正式拉開了我們此次黃山自由行的序幕。天氣雖然陰沉,心情卻是無比雀躍,憧憬著,黃山啊,我們終於來了!汽車在盤山公路上盤旋,秋末黃山的景致已經躍入眼簾,可惜伴隨著細雨的附屬品卻是大霧,看不真切,霧裡看花,缺憾也是一種美吧。於是,一圈又一圈,透過車窗看層林盡染,綠的松、黃的葉、紅的果,許許多多不知名的樹,此情此景交織成一幅優雅的風景畫,人在畫中醉。

買門票的插曲,頗具戲劇性。門票200,用學生證減半,於是拿出事先借來的學生證,竟然順利買到半價票。可惜得意不了多久,在索道口就遇鐵將軍把門,一眼認出我的學生證上照片不是本人,糾纏半天,仍是一幅鐵面無私狀,只好補票,郁悶啊郁悶。

在雲谷新索道口坐上纜車,窗外望去是白茫茫一片,黃山的真面目不得見,可憐靜同學造型拗了半天,連一顆松樹都拍不進畫面哪。

始信峰到白鵝嶺站,沿著出口的指示標走,原先計劃經光明頂先回排雲樓check-in,然後輕裝上陣。出索道站的路是僅此一條,朝著目標進發嘍。奇怪的是似乎都是下山的路,也見不到其他游客,頗有點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的感觸。就這樣在忐忑中到了岔道口,黃山路標的好處之一就在於每一個岔道口都有明顯的指示地圖,清楚得很。可惜這次我們沒怎麼看,跟著感覺走,所以莫名的竟然走到了始信峰!

‘不上始信峰,不見黃山松’,黃山名松多聚集在此,探海松、豎琴松、連理松,還有名聲僅次於迎客松的黑虎松。這些本來不在行程安排中的名松,在霧氣中一一和我們打了照面,也算是意外收獲。拍了幾張堪稱靈異之照片,再返回白鵝嶺,這才發現原來從雲谷上來的新老索道在白鵝嶺站的目的地是不同的,我們乘的新索道,故而誤打誤撞來了趟始信峰,現在才是回到老索道的位置。經過這麼一圈來回,外加山下買票浪費了點時間,比我們原定計劃遲了將近一個小時。時間有點緊,下午的西海才是今天主要目的,目標明確,於是開始加快腳步往光明頂方向北上去排雲樓。接下來的行程就是不停的上坡下坡,中途遇到了同車的一對小夫妻,他們住北海,已經回飯店放下行李了,結伴同行,也能互相照應。

上午行程:白鵝嶺-白鵝山莊-701電台-光明頂-飛來石-排雲亭-排雲樓此段行程歷時兩個半小時,一路上我雖談不上健步如飛,不過也是始終充當領路人角色,這點靜同學抱怨不小,說我怎麼怎麼拋棄她人影也不瞧見,天地良心,我可是爬了一段就回頭觀望他們的哦。當年讀書時候800米和50米都是我的強項,速度和耐力皆備的優勢在此體現的淋漓盡致。以至於小夫妻詫異地問我是不是平時經常爬山的,恰恰相反,平時我唯一的運動就是上下班擠公交了,扯遠了,呵呵。

初上光明頂-飛來石這段漫長的山路中光明頂是必經之路,一路問了無數個導游就怕一不留神走入岔道,其中竟然還碰到個韓國旅游團。上光明頂爬到一半時想找個人問問還有多遠,想不到問到的竟然是韓國人,先是對我講中文“中國話?不會!”,然後又用生硬英文問我是不是Japanese,我說不是,又用英語問他誰是他們的導游,無奈接下來卻得不到任何答復了,至於到底是此人英文也不能表達,還是我不是Japanese所以沒興趣搭理,就不得而知了。

‘不上光明頂,不見黃山景,一上光明頂,四面都是景’。怎奈大霧中能見度太差,四周只是蒼茫一片,除了到處攢動的人影,什麼景都見不著。只對這裡10塊錢三根的香腸垂涎哪,這個價錢算是不貴。不過照還是要拍的,請一仁兄在底下幫我按下快門,只是這位兄台敬業得在山石間取景一再後退,真是為他捏把汗啊,感激不盡!

繼續前行,不久便是飛來石。此處算是比較危險的地方,窄且陡的石梯只能容納一個人上下,上去之後靠飛來石那邊沒有任何防護措施,一旦腳底打滑便是萬劫不復了。而且靠的太近,拍不到這塊奇石的全景,有些東西真的只可遠觀,褻玩只是無趣罷了。過了飛來石,經行知亭便到了排雲亭,排雲樓飯店已是近在咫尺。

12:30,一上午的苦行總算告一段落。不過後來研究地圖發現從之前黑虎松處有條岔道經北海可以直通排雲樓,全程加起來也就1.5公裡,而我們選擇再返回白鵝嶺,繞光明頂至排雲樓的路程3公裡都不止啊。而且這段飛來石-光明頂一線第二天還得經過,看來還是地圖研究得不夠透徹哦,只好自我安慰本來我們在市區也都是沒方向的人,這會兒沒有迷路已是萬幸了,呵呵。

在賓館休整了將近一個小時,午餐是冰冷的面包,連口熱水也沒喝上,便匆匆下樓與小夫妻倆彙合,出發前往西海大峽谷了。

下午行程:西海大峽谷從排雲樓到大峽谷入口大約半小時路程,雨倒是停了,只是似乎溫度比早上下降了不少,越發感到山上寒氣重。好在大家興致都很高,一路上忙著擺造型與松樹合影也就忘了瑟瑟的秋意,那些姿態各異的松樹,或挺立於峭壁之上,或斜刺刺地在半路中探出身去,或枝與枝之間相互纏綿著,每一棵樹似乎都有著屬於自己的靈魂,感覺也不亞於始信峰之松。臨近景區入口,如畫的風景已在眼前鋪展開來了……

西海夢幻景區,傳說是黃山精華所在。若是整座黃山只有一個景點可去,那便是西海了,此言果然不假,對此,再多的溢美之詞也是枉然了。只是一般導游帶團絕對不會來這裡,太險峻,而且還沒開發完全,據說此地的危險指數堪比天都。

在西海大峽谷北入口拾階而下,經過一條狹窄的類似一線天的山洞,便是豁然開朗,傳說中的夢幻景區已呈現在眼前。從入口到一環、二環基本都是向下的階梯,深入谷底。還有棧橋,差不多都是懸於峭壁之外的,佩服那些築路工人,這是多麼艱巨的工程啊。石階時而平坦,時而陡峭,需步步謹慎,不過感覺還是下山比較容易些。誰說上山容易下山難啊,明顯我們都認為上坡比較累的說。

迷霧中一路下行,步隨景移,奇松、怪石在山林中若隱若現,幾乎這裡的松、石都未曾命名,於是頻添了幾分想像的空間,本來思維就無需定格,人雲亦雲更是沒有必要,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發言權。

饒過一環,在二環交界點暫歇,補充點體力,正好遇上先於我們下到谷底的小夫妻二人從二環折回上來,說之前遇上一牛人,一個女生,腳蹬高跟鞋,斜背小挎包,就這樣只身一人登山來了,還問這裡是不是光明頂,暈哪,所以說中國人要牛起來還真是無人能及。又告知我們下面霧更大,而且聽說4點這裡要關門的,怕時間晚了來不及回去。是麼?可是現在便打道回府似乎心有不甘,於是和靜一合計,繼續前行。

越是臨近谷底,風景果然越發秀麗起來。往上看是山谷中林立的怪石直刺雲霄,有點張家界的韻味在其中。朝下望去則是裊裊婷婷的霧氣,時而升騰上來,仿佛有一股子仙氣,迅速地彌漫了全山,又時而消散開沒了蹤影,來得快去得急,人在雲霧中穿行,如夢如幻。山不在高,有仙則靈,此情此景,怎不讓人想會一會山林深處的仙家呢。原來霧氣也是仙人們的障眼術吧,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

再循梯而下,竟然又遇上同車另一對夫妻,明顯他倆比我們專業得多了,登山服、折疊登山杖一應俱全,一看便知是經常玩戶外的高手。不過高手也是氣喘吁吁到不行,問君何處來,遙指山下步仙橋,欽佩之情油然而生。繼續前行不遠,又到岔道口,一條向上返回一環,乃至入口;另一條向下,只指步仙橋。眼看天色已昏暗,再往下走估計不現實了,據說西海峽谷夜間竟有野獸出沒,雖然不知是否危言聳聽,不過兩個女生的冒險之旅也應該到此為止了。於是尋原路返回,漫長的上山路啊,掏出預先准備的手套戴上,拉著繩索向上攀爬。好在此時霧已消散不少,遠處的雲海也隱約浮現出來,趕緊拍照留念,黃山的雲海、奇松、怪石,僅一西海便能概括出大致了。

16:30左右,從二環回到大峽谷北入口,歷時一個半小時,中間只稍微休息了一次。正好此時一場大雨傾盆而下,於是重新穿上一次性雨披,回排雲樓休整嘍。順便提下,路上見一韓國一家三口,對著群山膜拜著,虔誠無比狀。這是他們的信仰麼,搞不懂為什麼中國的名山上總有那麼多韓國游客,也搞不懂為什麼隨處可見的標識韓文竟然多於英語,奇怪。

D3—11/18賓館前台6:00的morning call把我們從睡夢中喚醒,本來就沒打算看日出的。相比於日出的絢麗,我更愛的卻是日落的凄美。太陽初升那刻過於耀眼,那萬丈光芒是我雙目所承受不了的極致,而日落便柔和許多,少了些許霸氣,只是近黃昏的絕唱,大愛。所以看不到日出無所謂,只是遺憾昨晚沒見著日落,可惜了身處排雲樓的絕佳觀景位置了。

早餐是自帶的八寶粥加面包,雖然努力用熱水捂了會,卻仍是冰涼的粥下肚,出門在外,只能一切從簡了。任務完成,收拾行裝,退房,7:30出門。

行程:排雲樓-飛來石-光明頂-鰲魚峰-鰲魚洞-蓮花峰-玉屏峰-迎客松-天都峰-玉屏索道-下山離開賓館,便是寒氣逼人,詫異於為何清晨黃山是如此清冷,幸好臨行前在最後一刻我把絨線帽塞進包裡,總算派上用場了。全副武裝,縮著脖子,同時手裡還捧著從賓館泡的一小瓶熱水,趕路。明顯今天的體力比昨天有所下降,走著下山台階小腿也隱約酸疼起來了,加上天寒地凍,連面部表情都變得僵硬了許多。這段路程昨天走過,只是現在變成上山,更加艱苦。可憐的靜也是爬的痛苦不堪,而且經過一夜的降溫,原來的積水已經結成薄冰,越發挑戰著難度。唯一的好處是,大霧散盡了,昨日不得見的周邊風景,現在都展現在我們面前。只是經過了西海的經典,這會兒的山色已是簡單重復而已,審美疲勞吧。

再登光明頂一路上遠觀了下飛來石,9:00不到又一次登上光明頂。此時天氣雖冷,這裡卻人聲鼎沸,旅行團導游之聲不絕於耳。再登光明頂,終於看到了四面都是景!據說光明頂是黃山幾大主峰中地勢最為平坦的,所以稱之為頂,而非峰。登頂而望,蓮花、天都二峰淨收眼底,終於許久不見的太陽從雲層中露出一絲笑顏。看一眼大屏幕上今天的觀日落指數為50%,記得導游說過指數在50%以上便有希望。可惜,14:00准時山下發車的我們注定是此次無緣見著了。

峰回路轉,從光明頂下到鰲魚峰的山路似乎不像先前那般風大,路過海心亭,便是鰲魚峰。登鰲魚峰的路算是比較危險的,周圍沒有護欄,也沒有台階,只能在原石上攀爬,加之峰頂風那個大啊,真是人在寒風中凜冽了,連拿著相機的手都幾乎是沒有知覺的了。

從鰲魚峰至蓮花峰腳下的路有兩條,一條經鰲魚洞,一條則是大名鼎鼎的一線天。我們由於時間不多,選擇鰲魚洞一線。事實證明,這個選擇是多麼明智。當我們已穿過山洞回望時,看到一線天上排著隊的密密麻麻等著上山的人頭啊,交通擁堵得連原本能露出的一線光明也被遮掩住了。

過百步雲梯,沒有扶手,兩邊都是渾然天成的巨石,一路上客,一路下客。上山的氣喘如牛,下山的步履蹣跚,登山百態,樂趣自在其中。隨後的幸福大道,名字由來是這條路是新建成的,在此之前都是從旁邊一條望不到盡頭的石階路通往蓮花峰,據說那段石階有1500級,俗稱‘七上八下’,700級上行,800級下行,所以現在我們能走上新道是為幸福了,是麼,看來我們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嘍。再下來便到蓮花峰腳下,而此時的黃山最高峰正處於閉山調養中,只能在山腳下仰望罷了。

玉屏樓-迎客松“不上文殊院,不見黃山面”。9:45,來到玉屏樓,又是一游客暴多之處。山石上名家題詞無數,最顯眼的也許就數毛主席的‘江山如此多嬌’了吧。相隔幾個台階的,便是黃山第一名松——迎客松。據說此樹早已不是當年的那棵,只因迎客松已成黃山標志,便又找來一棵類似的在原址上填補。又聽聞就連現在所彌補上的這棵,其實不是真品,說白了就是一假樹,雲雲。其實到底孰是孰非也沒有必要深入探究,既然是標志就姑且相信是真的吧。無論如何到此一游的照總是要拍的。國人和老外在游覽景點時的區別之一就在於人家用的是眼睛,換做我們如果沒有相機就像白來了一般。無奈,卻也不能免俗,歸根到底我也還是俗人一個,於是乖乖排隊留影。至於送客松,若不是正巧聽到有導游帶過一句,估計也就錯過了。隨後繼續前進,路過蓬萊三島,越過小心坡,便到天都地盤了。

天都峰‘不上天都峰,白跑一場空’。黃山之險,天都為證。當我們在10:15到達天都山腳時,事先問了山下類似管理處的人,說登天都峰從老路上下要一個半小時,老路上新路下則要3小時,而且新路不但更為艱險,且下到半山寺後只能徒步下山,那麼下午兩點肯定來不及趕回山下了。至此終於靜同志還是決定放棄,在山腳下等我原路返回。於是,告別靜,在管理人員“一定要小心”的再三叮嚀下,我獨自一人踏上了攀登天都之路。

登山之路險之其一,在於除了左右兩條繩索之外,無其他可借力之處。之二便是台階過於陡峭,1664級石階,幾乎都是五六十度,甚至有些地方是九十度的直上直下,完全靠手腳並用才能登上。之三麼,便是惡劣的氣候了,大風,外加結冰的台階,稍不留神身邊就是萬丈深淵了。以至於單單只爬了第一段,我便心生動搖。坐在冰冷的石階上,風在耳邊呼嘯,身子也挺不直,拼命抱住身邊唯一一根石柱,像是抓著救命稻草一般,就怕被這狂風刮了去,從此黃山又多了個作鬼也風流的孤魂。若不是此時碰到了之前山下遇到的兩個女生,若不是之前聽到她們的對話“不想回去徒留遺憾”,我便不會只身上山了。是啊,既然來了,就堅持到底吧,‘逃兵’是不在我字典裡出現的詞。於是振奮精神,與她們結伴同行,繼續向上爬,告訴自己我一定可以!人的毅力有時候是如此之強,自然條件無論多麼險惡,人力卻能征服!

一路向上,碰到兩個從新路上山,老路下山的女孩,累得已經說不動話了,臉上流露出的卻是征服自然界後的滿足。同樣的巾幗不讓須眉,讓我們惺惺相惜,於是互相鼓勵一番,再爬,加油。從原來的雙腳直立行走發展到四肢並用,甚至是匍匐前進,恢復到最原始的姿態,真正的是在‘爬’了。簡單的姿勢,一再重復,有時如此簡單的動作卻能夠最有效地達到目的。不知爬過多少級台階,似乎整座山只剩下我們三個女生,突然發現自己真是犯傻,為何沒想到把包包留在山下讓靜代為看管,卻要自己那麼辛苦一路背上來呢,唉。在近乎麻木中,過天橋,到了傳說中的鯽魚背。原來所謂的艱險也就這樣了,除了窄一點之外地勢還算平坦的其實,再危險的地方也上來了,這點又能算什麼呢。想起來其實最艱難的倒要數剛開始那段路了,又是結冰,又是路滑,竟然爬到一半又開始下雪的說。

終於到了天都絕頂,放眼望去一覽眾山小。“海到盡處天是岸,山登絕頂我為峰”,迎風招展,對著天空大喊“我們好棒啊!”,這一刻我為自己感到自豪,這樣的感受,一生中能經歷幾回呢,人生難得幾回瘋啊。

原路下山,和那兩個MM聊了幾句,都詫異於我一個上海小姑娘竟然那麼能吃苦耐勞,呵呵,這是骨子的東西吧,和地域無關。

11:45回到山下,和靜碰頭,正好一個半小時。聽說這會已經不讓游客上天都了,山上氣候太惡劣了,暫時封山。於是,我們在山下的天都商店裡稍微休息了下,發現自己一上午滴水未進,雖然也不覺口干,不過還是找出早上從賓館泡來的熱水,當然早已成冰水啦,喝一口,用透心涼來形容也不為過,想問商店老板要點熱水未果,算了,天寒地凍的人家也不容易啊。

還是原路返回玉屏樓,終於我也累得雙腿幾乎已經挪不動了,只是奇怪明明靜同學山下坐了那麼多時間咋看起來疲勞程度不亞於我呢,小呢子明顯缺乏鍛煉啊,哈哈。

回程12:30左右坐上玉屏索道纜車下山,沒有霧氣了,前山的風景也能略微帶過一二,貌似還看到一條小瀑布在山間流淌。此時,手機響起,山下導游開始催命,竟然說我們是全車最慢的兩個團員。暈哪,不是說好14:00才集合的嘛,大家的超前意識也太誇張了吧。在慈光閣站下索道,看到排隊坐索道上山的游客規模壯觀啊,這個時候還那麼多人上山,更加覺得我們決定後山上、前山下的決策之英明,呵呵。正巧在此看到一郵局,把昨晚山上沒寄成的明信片寄回上海,到不同地方都寄張明信片回家現已成我的旅行習慣了,每一張卡片上承載的都是曾經的美好。

13:15,到達南大門換乘中心,坐上攜程旅游車,拖著疲憊卻滿足的身心,回家。一路顛簸到上海,6個小時。

後記我和靜一致認為這次出行算是成功的,總得來說也沒有想像中那麼累,雖然天氣不是盡如人意,雖然行程定的比較匆忙,雖然事先准備還不夠充分,然而就因為有著不確定因素的,才是真正的生活啊。

另外不得不提的,是黃山上那些辛苦的挑山工,一路上向他們問路,總是殷勤地給予答復,聽聞他們這麼勞苦的上下搬運巨石,工錢僅是幾毛錢一斤,於是感慨謀生活的艱辛,向他們致敬!

黃山的確是個值得一去的地方,特別是西海部分,有機會大家都應該去看看。最後把一些我個人覺得的注意事項總結如下:

1、 若不是當地游客,第一天住山下很重要,經過那麼長時間舟車勞頓,立馬上山是對自己的不負責任。而且可以在山下備齊上山需要的物品,干糧、水、一次性雨衣和手套是必備的,至於登山杖,我覺得沒有必要,帶著只是累贅。

2、 門票減半問題,要借學生證的TX記得一定要換上自己照片,或者把身份證也一並借來,不然是過不了關的哦。

3、 關於行程,我們還是算緊的,基本上就在不斷看時間趕路,真正在山上的也就一天半功夫,有條件的可以山上住兩天,不同的賓館,這樣黃山景致也能領略更全。

4、 黃山上指示圖很清楚,一目了然,不過想知道具體路線所花時間的話可以問當地導游,或者挑山工,這樣不至於走冤枉路。

最後,小女子初涉游記,實為原創,純粹自娛自樂,奈何黃山之靈氣非我幾言便能概括,不足之處,歡迎指正。



(西海)



(雲海)



(鰲魚峰)


精選遊記: 黃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