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剛蒙蒙亮,我和小Z就步行走到政府大院取車。經過交通旅社時,看到有一台越野吉普停在路邊,車上三個驢友模樣的人還在酣睡,估計是昨晚沒有找到住宿點。回憶起昨晚,我們雖然住在郵電旅館的房間裡,並不比他們更好多少。每個房間有兩張單薄的硬板床,褥子很薄,躺上去硌得骨頭生疼。被子裡面的棉花疙疙瘩瘩,有的局部只剩兩層布。我把另一張床上的被子拿過來墊在下面,打開睡袋,把自己的被子壓在上面。我感到很累,想到小Z夫妻開了一天的車,比我更累,就把自己房間裡僅有的一瓶熱水給了他們,回房間倒頭便睡,並且一夜無夢,好香。
取車回來,服務員還沒有起床,看看房間裡沒有一點熱水,簡陋的廁所在樓外的亂石灘上,門內外到處都是大小便。打消了洗臉刷牙的念頭,驅車踏上行程。清晨的索縣城格外寧靜,沿街的飯館還沒有開張。好在這裡距巴青不過30公裡,到那裡吃飯時再洗漱吧。
太陽還沒有升起,和煦的輕風吹在臉頰上,帶來一陣清新的感覺。與昨天相比,似乎山體岩性堅實些,也許是道路在山腰盤旋的緣故,泥石流的痕跡明顯減少。我們很快就到了巴青縣城,這裡規模比索縣城大了許多,路邊可以看到一些賓館。雖然沒有到裡面詢問,單從外觀看就要比索縣好許多,關鍵是這裡有選擇的余地,而索縣只有4家小小的旅社。路邊的飯館也像西藏其他地方一樣,基本上是川菜的天下。不過飯館裡也是沒有自來水,做飯洗臉的水都是從一個缸裡舀,估計是從井裡打上來貯存的。
剛出巴青縣城,因為道路總體上是不斷下降,在兩山之間的開闊地蜿蜒伸展的,從車上就可以看到前方十幾公裡外的道路,使人有一種從高空俯看沙盤的感覺。太陽還在地平線下,正前方的遠處山尖上有一小片雲彩,在漫射光照射下,顯出夢幻般平行排列的七彩,雖然也像彩虹一樣分層排列,但筆觸短而粗,更像是油畫家的調色板。
汽車慢慢降到山谷,沙石路依傍著一條小河,不知道什麼緣故,兩側的山坡大都岩石裸露,但山脊上卻有植被覆蓋。河對岸的山坡可能是不久前發生過滑坡,裸露出大片的乳白色山體,其余部分都是土灰色。猛然發現,山尖被陽光直接照射的部分,呈現出耀眼的金黃。通常所說的“日照金山”,是指在陽光照在雪山尖頂時,金黃和銀白相接的景色,此時是金黃和土灰相接,其視覺效果自然遜色一些,但也相當壯觀。

(日照金山)
道路在延伸,時間在流逝,不知不覺中已經到了中午,沿途路標很少,但基本上沒有岔路,陸續碰到幾趟班車,也曾與兩輛越野吉普會車,所以並不擔心迷路。在色扎鄉政府附近,出現了兩條規模相差不多的分支,且沒有路標,使我們有些猶豫。向路邊老鄉問路,他們都友好的笑著,就是不回答,小H估計他們可能聽不懂漢話,只好任選了一條試探,結果不久就看到了路牌,證實我們沒有走錯。走不多遠,遇到幾個戴紅領巾的小學生,站在路邊怯生生地望著我們,停下汽車,小H把他們招呼過來,拿出事先准備好的鉛筆和練習本,送給他們。這些學生每人拿到一份後,就躲開車窗,讓其他同學依次領取,並向我們敬隊禮。回想起昨天在當雄草甸,那些藏族大人小孩圍車爭搶學習用品,拿到後繼續索要,形成鮮明的反差。那裡人們的純樸已經開始被貪婪侵蝕,但願我們的贊助不要產生意外的副作用。
到達丁青時間尚早,我們決定繼續趕路,沿途風景變化不大,有幾處山形相當壯觀,如果好的攝影家應該可以拍出攝人心魄的照片,這裡也許會是驢友們今後追逐的熱點線路,但此時天色已晚,光線不足,我們無心戀戰,急急前行,到達類烏齊縣城已近晚上9點鐘。類烏齊縣位於317國道與214國道彙合點,是重要的物資集散地,城內飲食住宿條件較好,我們吃過飯舒舒服服地洗了一個熱水澡,消除了所有的疲勞。
次日早晨我們出發時,旁邊的兩台吉普也在准備上路,大家閑聊知道,距丁青縣城約40公裡有個孜珠寺。據說其歷史最早可追溯到二、三千年以前,現在的寺廟是十四世紀中期再度興建和恢復的。孜珠寺是康區一帶現存規模最大、教徒最多、苯教儀軌保存最完整的寺廟之一,該寺還存有一種古老的苯教裸體神舞。遺憾的是,事先沒有做好作業,現在退回丁青去看,顯然不可取,等以後有機會再彌補吧。
那兩台車的司機又建議我們去位於類烏齊鎮的查傑瑪大殿,那是昌都地區現存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宏大的一座古寺,當地群眾流傳著“先去朝拜拉薩的大昭寺,而後再去查傑瑪大殿”的說法,可見它的名氣之大。寺廟至今珍藏著質量上乘的文物精品,如傳說為格薩爾用過的馬鞍和戰刀。類烏齊鎮距縣城30公裡,考慮到時間緊迫,加上興趣不大,決定放棄,直奔昌都。
我們以為類烏齊到昌都的道路,屬於317國道與214國道共有部分,應該路況很好,實際上大多是一般的沙石路面,直到快到昌都鎮,才開始瀝青路面。
昌都鎮是昌都地區行署所在地,位於群山環抱之中,是川藏聯系的重要關口,57年前(1950年10月),解放軍就是通過昌都戰役殲滅藏軍主力,打開了進軍西藏的大門,為和平解放西藏奠定了基礎。歷史上這裡是茶馬古道上的著名重鎮,隨著現代交通手段的興起,現在其重要性有所衰減,但仍是繁忙的商業活動中心。強巴林寺位於昌都鎮內的台地上,現任全國人大副委員長帕巴拉·格列朗傑為該寺第一大活佛,現已轉世至11世。該寺主要建築保存完好,經堂內塑有數以百計的各類佛像和高僧塑像,上千平方米的壁畫以及眾多的唐卡畫,堪稱康區文化藝術寶庫。
我們對藏傳佛教了解甚少,走馬觀花瀏覽了一下,時間還不到上午10點,已經走了105公裡,今天原定目標是四川德格,計劃行進387公裡。從昌都開始,我們將正式進入川藏北線,了解到昌都以後的路面都是瀝青路,我甚至考慮提議增加111公裡,到瑪尼干戈住宿的可能。因為按時速60公裡計算,到德格不過下午3點鐘,游玩一個小時,4點繼續前進,到瑪尼干戈是下午6點。
平整的瀝青路面,路邊黃綠相間的小樹,想到今晚就可能住在心中的聖地,體會西部牛仔的粗獷彪悍,不由得感到心曠神怡。偷眼瞄了一下汽車的時速表,接近80公裡,心裡那是一個爽!3天了,每天大都是30公裡的時速,可委曲了我們的翼虎。哈哈,沒有坐過拖拉機的慢,就不會體會到汽車的快呀!在妥壩吃了午飯,沒有停留,我們繼續前進。
然而,福兮禍所依,好景不長,剛開了1個多小時,遇到前面修路,我們被迫停在路邊。川藏北線的養護完全是由武警部隊承擔的,使我有幸見識了全機械化流水作業,比城市道路建設的速度還快。我們身邊的道路不到半個小時就鋪設完成,卻仍沒有放行,原來還要等瀝青路面冷卻。鋪路機械在不斷推進,作業面已經遠遠在我們後方,慢慢地消失在我們的視野之外,路面早已完全冷卻,在我們前方150米處作為路障的卡車仍然沒有開動的意思。兩輛越野吉普沿鋪好的路面,開到路障跟前,右轉衝下路基,繞過路障和對面車隊,再返回路面繼續前進。隨後有幾台拖拉機,甚至長安鈴木面包都積極仿效,並取得成功,最後只剩下幾台大客車和我們。小Z看了一下路基,擔心刮壞底盤,不肯嘗試。直到2個半小時後才放行,此時已經是3點半鐘,看來人算不如天算,還是老老實實住在德格吧。
汽車沿著新鋪的路面前進,輪胎發出清脆的沙沙聲,GPS告訴我們,這裡距離德格還有120公裡,再有三個小時左右能到,可那時已經6點多鐘,印經院應該已經關門了,明天至少要等8點以後才能參觀,時間又被浪費半天。哎~~,沒辦法。不過自我安慰,明天可以仔細觀看印經院,並在瑪尼干戈多停一會兒,與今天趕路相比,算是各有千秋吧。
幸福的時光總是短暫的,我的方案比較還沒有算清,汽車又被逼到路邊停下,前面又是在修路。這次更絕,路邊是懸崖,誰也別想繞行。乖乖等了3個半小時,將近8點鐘才放行,天已經完全黑了,前面的路又是尚待維修的路面,在漆黑的窄窄的山路上,連續急彎,車隊很快拉散開了,大家爭先恐後奔赴江達。今晚所有的人都只能住在江達,可據說那裡平常客人很少,接待能力有限,後到者可能有露宿街頭的危險。小Z發揮了他的駕駛才干,翼虎也展示了它的卓越性能,我們的車連續超過了幾台大客車,率先衝進江達縣城,顧不得飢餓,趕緊聯系了一家旅館,條件不錯,價格便宜。也許老板沒有料到後面有大隊人馬即將到達,今晚他可以發一筆小財。
今天實際走行333公裡,沒能完成計劃到達四川德格,被迫停在西藏江達。好客的西藏可能察覺我是最後一次進藏,想多留我一晚吧。今天給我的警示是,訂計劃時必須留有足夠的余地,預防不可預見事件的發生。好在本次延誤仍在可接受範圍內,如果明天不出意外,仍可按原計劃到達爐霍。不過明天已經沒有自由時差,佛祖保佑吧,我可是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