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 圓通寺 ——— 欲望的救贖
坐在火車上,當被人問及去昆明旅游時,很多人會熱心的給你介紹一些“著名”景點——大觀樓、滇池、石林。。。。。。 每每遇到這種情況,我多數會笑而稱謝,但心裡卻向往著繁華中的淨土。
無意中知道圓通寺——一個比普陀山歷史還要早一百年的地方,但卻由於交通不便,鮮為人知,無法像普陀山那樣受到歷代皇帝的敕封,文人墨客的追捧,香客的爭相朝拜,卻因此保持了成為了一個難得的清靜的道場。
知道她是很長時間的事,那時候很小,認為什麼事都是人定勝天 ,不需要外力 。若干年後,長大了,欲望加深了,報著試探的心去拜佛,求一些原本不屬於自己的東西。多年後,發現很多事無論怎樣努力也沒有結果,於是把做不到的事歸於宿命,安慰自己、尋找心的平衡。再後來,驚恐的發現,為了生存,為了成功,居然做了違背初衷的事情,於是信了她,為了心靈的救贖。終於,日積月累,發現心事無從說起,無從可說,她就世上唯一可以傾訴的對像。
下了火車,安頓好住宿,就奔它而去。
她坐落在繁華街道旁,離翠湖不遠的地方,大門開在大馬路上,門口還有一些人再賣各種當地小吃,不由得擔心起來,害怕她會變成一個旅游勝地,像普陀山一樣。終於,順著一條向下的坡路走過去,看到了圓通勝鏡的牌匾,也看到周圍的環境,松了口氣,終於找到了一個佛家清靜之地。
拾階而下,滿眼古樹,一縷輕煙從寺門後飄過,天有些陰,更襯得那陣煙虛無縹緲,走著走著忘了幾步之外就是繁華的街道,我恍若置身世外。
穿過天王殿,直對的中軸線上是一座橋直通一八角亭,內中是一座千手觀音。橋的兩旁為放生池,暗合觀音本居於海上的佛教典故。
准備敬香,去請香時心內還是有些忐忑的,畢竟佛門聖地如今也不清靜,少林寺一炷香6000,普陀山是幾萬的都有,甚至承德的外八廟也是鼓動香客動輒幾百幾千。 不是給不起,而是覺得那樣就失去了信仰的力量。如果罪孽可以用金錢彌補,如果願望可以用金錢實現,我們要信仰何用?就是因為有一些事情是金錢沒辦法達成的,我們終要正視自己的內心,才想通過佛有心靈上片刻的安靜,如果金錢可以完成,我們來這裡又何必。所以真正的佛家是明白這些的,他們的香油錢叫做隨喜,佛門真正收下的也許是你的心,而不是你的香或你的錢。
這裡沒有讓我失望,服務人員為我拿出我選的香時,沒有因為它的價格有絲毫的不快,讓我感到一陣舒服。走到香爐前,恭恭敬敬的敬上香,沒有什麼好求,只是念了幾句佛語,不是到達無欲無求的境界,只是知道,拜佛是心靈上的寧靜,是向善的理由,是與你今生唯一的聯系,並不是不努力的借口,人生終究是要靠自己書寫的。
石橋不能直接通過,從回廊上繞到大雄寶殿,寶殿從外面看是雙層屋檐,但裡面其實是只此一層,高約15米。供三大佛及諸多菩薩。直到這殿裡供奉118尊佛像,80多尊 佛教還有30多道教,本來想好好看看,但當我走進大殿時,有一家人在裡面做法事,超度亡魂,就沒有進去。於是,第三次聽到吟誦佛經,聲音很輕,很靜,感覺繞著殿中的梁柱,隨輕煙直上,直上。
大雄寶殿後,芭蕉林掩映下有一件傣式屋頂的殿堂,有人跪拜,不好打擾。
忽然瞥見大殿上的銅鈴,一陣風吹過,發出清脆的聲音,驚覺跟心碎的聲音很像。
放生池中,秋天最後一片葉子飄落到水中,冬天來了,從此要自己溫暖自己。
水面上,雲的倒影異常清晰,讓人分不清哪裡是天,哪裡是地。
又一陣風吹過,我終於明白,我要的救贖,就是我最愛的人回到我的身旁。

(那鈴聲是我心碎的聲音)

(分不清天上與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