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離古典

作者: shanxitiger

導讀游曲阜三孔(孔廟、孔府、孔林)的時候,印像比較深的是孔府的結構同故宮紫禁城的非常相似,中規中矩,嚴謹對稱,前面是辦公、讀書的地方,越往裡走家庭休閑的氣氛越濃,最裡面是個“後花園”。 從單個建築來看,孔府就像大部分中國建築一樣平淡樸實,然而從整體來說,孔府也同樣反映了大多數中國建築的特色 - 以建築群體的相互配合取勝。 比較極端的例子是長 ...

游曲阜三孔(孔廟、孔府、孔林)的時候,印像比較深的是孔府的結構同故宮紫禁城的非常相似,中規中矩,嚴謹對稱,前面是辦公、讀書的地方,越往裡走家庭休閑的氣氛越濃,最裡面是個“後花園”。

從單個建築來看,孔府就像大部分中國建築一樣平淡樸實,然而從整體來說,孔府也同樣反映了大多數中國建築的特色 - 以建築群體的相互配合取勝。

比較極端的例子是長城,如果截取一段一百米的長城單獨擱那兒,實在算不上雄偉壯闊的景色,可是一段段簡單平實的城牆在群山裡連綿數千裡,放眼望去,真有種震撼人心的力量散發出來。這種空間上的簡單鋪展像征了一種時間上的永恆,單調、倔強、永不放棄,仿佛是中國人性格的寫真。

************

游孔府的時候,我留了些時間作一個總結。離開前,跑到鐘樓上眺望孔府,一片黑灰色的低矮建築群展現在眼前。

孔子學說至今數千年仍然擁有生命力,不能不說是因為裡面包含了許多即符合社會規範又源於人性的簡單真理。越是簡單平實的越接近真,也越能跨越時間的重障流傳下來。不過,有時候時間上的長久要以樸實無華、默默無聞來作代價。

中國人講究“君子之交淡如水”,似乎也是這種理想在人際關系上的體現。

************

朋友之間太過親密容易反目成仇,太過疏遠又會逐漸冷淡,所以要“淡如水”,維持一種若即若離的狀態來延續友誼的長度和純度。婚姻關系也同樣講“相敬如賓”,婚後當然有千萬種柔情蜜意,但還是要保持一種距離感,來克服時間上對感情的自然損耗。

古人從師學藝、投門為幕、行走江湖等,都以“忠”和“義”為原則,而以背叛為恥辱,所體現的也是對超越時間重障的一種向往和追求。

************

可能現在看來,這種古典理想有些迂腐不合時宜了,或者像那個“囚犯桲論”一樣很難實現。

所以現在的建築很花哨好看,更多講究單獨一個建築的奇特挺拔。可是不知道為什麼,一眼看去總覺得那樣的建築缺少一種時間的穿透力,可能是同時代的產物不能分辨出來,需要假以時日,變得像西安燕塔那樣古老時才能感覺到古樸之美。

至於人際關系,那更是遠離古典,滑向功利性、娛樂性、虛擬性導向的“網絡交際”,學校在教授怎樣讓別人“三分種內喜歡上你”,進公司的時候就開始考慮將來怎麼跳槽,更有甚者鼓吹“杯水主義”的一夜情。

遠離古典,既是種進步也是種墮落。也許“進步”的本質就是這樣的?

--------------

作者:陝西老虎

日期:2002年3月17日


精選遊記: 未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