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9-26.到北京的第4日。天氣陰,微雨。
最初的計劃是在北京游8天(包括昌平十三陵2天),“十.一”期間躲開游人潮到河北易縣清西陵游覽3天,07-10-04由易縣(乘大巴)經天津(乘火車)返回吉林。
幾天來,為迎奧運而到處都在修繕的景區實在難以游覽,心情越來越壞。
清晨5時來到北京站訂返程票,被告知10-05.前去吉林已無硬座車票;轉而再問去北戴河方向的4495次,答曰:09-27.有票,馬上交錢,出票後竟然有座位,喜極了!

(回程火車票)
一票在手,我心無憂!
乘103路公交電車由北京站到北海(前門)。到達的時間是6:30.
購票:票價10元(大門票).
問過後被告知:北岸景區正在局部修繕。既來之則安之,購票入園吧!

(公園南門)
北海公園
中國古代皇家園林。位於北京城內景山西側,與中海、南海合稱三海。全園以北海為中心,面積約71公頃。遼、金、元建離宮,明、清辟為帝王御苑,1925年開放為公園。園內亭台別致,游廊曲折。瓊島上有高67米的藏式白塔(建於1651年)和永安寺、慶霄樓、漪瀾堂、閱古樓,還有清乾隆帝所題燕京八景之一的瓊島春陰碑石及假山、邃洞等。東北岸有畫舫齋、濠濮澗、鏡清齋、天王殿、五龍亭、九龍壁等建築;其南為屹立水濱的團城,城上蔥郁的松柏叢中有造型精巧的承光殿。是中國保留下來的最悠久最完整的皇家園林。已列為中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北海公園位於市中心區,在故宮的西北面,因與中海、南海分稱三海而得名。這裡原是遼、金、元、明、清5個朝代逐漸修建而成的帝王宮苑,是我國現存最古老、最完整、最具綜合性和代表性的皇家園林之一。全園以神話中的“一池三仙山”(太液池、蓬萊、方丈、瀛洲)構思布局,形式獨特,富有濃厚的幻想意境色彩。
北海的建設源於一個古老的神話:據說,浩翰的東海上有三座仙山,叫做蓬萊、瀛洲、方丈;山上住著長生不死的神仙。秦始皇統一中國後,派方士徐福前往東海尋找不死藥,可一無所獲。到了漢朝,漢武帝也做起了長生不死之夢,可尋找仍然沒有結果,於是下令在長安北面挖了一個大水池,名“太液池”,池中堆起三座假山,分別以蓬萊、瀕洲、方丈三仙山命名。自此以後,歷代皇帝都喜歡仿效"一池三山"的形式來建造皇家宮苑。北海采取的正是這種形式--北海像征"太液池","瓊華島"是蓬萊,原在水中的"團城"和"犀山台"則像征瀛洲和方丈。園中有"呂公洞"、"仙人庵"、"銅仙承露盤"等許多求仙的遺跡。
最早的北海只是一處普通的水域,水中有島名"瑤嶼"。金代開始挖湖堆山,擴大瑤嶼,改稱"瓊華島",島上建"瑤光殿"、"廣寒殿",又從汴梁(今開封)移來艮岳花石堆疊假山,北海便初具規模。元代繼續擴建瓊華島,改稱"萬歲山"、"萬壽山"、’瀆山",並以此為中心建造大都城,所以有"先有北海後有北京"的說法。明代,北海成了皇宮的後花園,稱西苑,始掘南海,堆土東岸,將團城和犀山台與陸地聯接起來,並建"金鰲玉棟橋"。清代,在廣寒殿遺址上建塔立寺,稱"白塔寺",後改稱"永安寺",稱瓊華島為白塔山。乾隆時期對北海又進行了大規模的建設,連續施工30年。光緒時代,慈禧挪用海軍軍費重修北海,供其享樂。
辛亥革命後的1925年8月,北海被辟為公園向游人開放,但因管理不善逐漸荒蕪,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已成為一處雜草叢生、污泥淤積的荒園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北海公園被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並疏浚三海、修整建築、增加設施,使北海更加絢麗多姿,成為人民休息游覽的勝地。1987年,北海被評為北京新十六景之一。
北海公園全園以北海為中心,面積達到7平方公裡(其中水面約3.9平方公裡)。湖口瓊華島上建的藏式白塔為全園標志。漪瀾堂波相光映;濠濮間游廊曲折。北海北岸是幾組宗教建築,有小西天、大西天、闡福寺,西天梵境等,還有五色琉璃鑲砌的九龍壁,兩面各有蟠龍9條,戲珠於波濤雲際,造型生動,色彩明快。園內還保存有文物鐵影壁、一座16面多角形塔式石幢、495方歷代著名書法家真跡、萬歲山團城和承光殿玉佛等。北海團城內的玉佛高琢1.6米,為整塊白玉雕而成,佛身鑲嵌寶石,通體瑩潤,珠光奪目,極為珍貴。其左留臂有一刀痕,為1900年八國聯軍侵略北京時留下的罪證。團城承光前的巨型玉甕“瀆山大玉海”重達3500公斤,氣勢逼人。
北海公園位於北京城的中心區,主要由北海湖和瓊華島所組成。面積68公頃,其中水面約39公頃,陸地為29公頃。這裡原是遼、金、元、明、清五個封建王朝的皇家"禁苑",已有上千年歷史。瓊華島臨水而立,挺拔秀麗,為全園的主體。島上白塔高聳,殿閣參差;島下碧波浩淼,游船如織。沿湖岸上,綠柳垂絲,百花織錦,亭台樓榭,掩映其中。整座園林充滿一派詩情畫意的旖旎風光。
北海,歷史悠久,布局講究,風格多樣,文物繁多,是我國及世界上現存最古老、最完整、最具綜合性和代表性的古典園林之一。
北海之水泊,原為永定河故道積水而成。遠在一千多年前,遼代便在此興"瑤嶼行宮"。公元1179年(金大定十九年),金代於此挖湖疊山,建造大寧離宮,湖名"西華潭",島稱"瓊華島"(簡稱瓊島),並按神話傳說"一池三仙山"的幻境,布局構築。湖中除疊有瓊島(瓊島之巔建有宏偉的廣寒殿),還築有"圓坻"(即後來的團城)和犀台山,以像征海上的三座仙島。環島山石崢嶸,樹木蓊郁,當時便有"瓊島春陰"之譽,為"燕京八景"之一。
元代,世祖忽必烈住於島上,改島名為"萬壽山",改湖名為"太液池",並以此為中心興建元大都。當時,意大利著名旅行家馬可·波羅,曾應邀游覽該苑。他對苑容景觀驚嘆不已,盛贊中國人民"造化自然"的偉大才能。後來,他以此苑為範例,在"游記"中,向西方世界熱情地介紹了中國的皇家園林和自然山水園林的高超藝術成就,影響甚為深遠。
明代時,於團城西側築起了金鰲玉?大石橋,而將太液池一分為二。同時又在太液池的南端開挖了一個水域,造成三個湖面。從此,自北向南才有了北海、中海和南海的西苑"三海"之稱。
到了清代,北海造園進入鼎盛時期。島上的藏式白塔是清初建立的,此後該島又稱白塔山。乾隆年間,乾隆帝彙集我國各地園林建築藝術之精華,把皇家園林、第宅園林、寺廟園林和風景名勝園林等多種藝術形式有機地結合一起,在此大興土木長達三十年之久,使之成為一座綜合類型的、十分完美而壯麗的帝王宮苑。殊為可惜的是,該園於清代末年先後遭受英法聯軍和八國聯軍兩次嚴重的破壞,此後一直處於敗落不堪之狀。
新中國成立後,人民政府對北海進行了大規模的修整,園容面貌煥然一新,並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昔日的皇家御園,今天成了廣大中外游人在北京城內游覽、娛樂最理想的場所之一。

(北海及團城文保碑)

(參觀簡介)

(游覽圖)
節日前的北海公園的道路兩邊擺滿鮮花。
我向西去往永安橋。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