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水城,離枯樹林繼續往東南幾公裡遠的一座廢墟。為西夏黑水城和元代亦集乃路城址,蒙古語為哈日浩特,意即“黑城”。現存城牆為元代擴築而成,平面為長方
形,東西長434米,南北寬384米,周圍約
1600米,最高達10米,東西兩面開設城門,可現在城牆都已被歷史的風沙所掩蓋,我們就是踏著東面的沙丘登上城牆並進入內內的.城牆的東南角有黑城最負
盛名的五塔建築,五座白色的佛塔仿佛在向人們訴說著歷史的變遷。而東南角內的枯井(據傳是當年黑水將軍城破前為免妻兒受辱而殺了他們掩埋於此井,後人從裡
面曾發掘出許多寶藏與珍貴文物來)。城牆西北角上保存有高約13米的覆缽式塔一座,城內的官署、府第、倉敖、佛寺、民居和街道遺跡現在只能憑介紹去想像
了。城外西南角的清真小寺倒還保留比較完整,但據傳都是現代當地人後來重新修建的了。
黑城的光輝歷史其實早在漢朝就已非常繁華,當年19歲的大漢將軍霍去病大破匈奴後漢朝曾在這裡屯兵戍邊,創造了居延地區燦爛的漢文明。漢後這裡的文明斷斷
續續、起起伏伏,戰爭的創傷浸透了弱水河畔。到了西夏時,黑城又經歷了第二個輝煌時期,而現今黑城的重要考古與歷史研究價值也就是那時留下的。公元
1038年,黨項族建立的西夏國在這裡設立“威福軍司”,這裡成為如今西夏文化研究重要線索的原因。1226年,成吉思汗蒙古軍第四次南征攻破黑城,
1286年元世祖在此設“亦集乃路總管府”,這裡成為中原到漠北的交通樞紐,馬克波羅就是沿著這條古道走進了東方天堂。1372年,明朝征西將軍馮勝攻破
黑城後明朝隨即放棄了這一地區,此後黑城便在塵封的歷史裡沉睡了的近700年。1886年,俄國學者波塔寧在額濟納考察時發現了黑城。1908年4月,俄
國探險家科茲洛夫在這裡掘得大量西夏文物,其中包括珍貴的漢文、夏文對照的《番漢合時掌中珠》及《音同》、《文海》等古籍,這一重大的考古發現和掠奪行徑
轟動考古界和史學界……
雖然黑城因水源枯竭早在14世紀中期就已成為沙海中的孤城殘址了,但兩千年前開辟的絲綢之路的北線——居延北線,就在黑城附近通過,因而黑城仍有極高的考
古價值。2001年06月25日,黑城遺址作為夏至元時期建築,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歸入居延遺址項中。現在黑城成為了絲綢
之路上保存最完整的城鎮。當然,由於受沙漠的影響,現今人們也沒想出更好的辦法來抵御風沙的襲擊,是否再過幾十年黑城就會成為沙漠底下的土丘呢?
黑城的游人並不多,而且基本都好像一個個探險家、尋寶者一樣,都在城內的廢墟上、瓦礫中翻尋著,尋找著歷史的痕跡,尋找著曾經的文明。而那一面面斷壁殘垣上的層層白骨又仿佛在訴說著那斷悲壯的歷史!
————————————————————————————————

五塔,黑城的標志性建築,斑駁的創傷在無聲地泣訴著···


城內保存不多的古建築——佛塔,高達近十米的城牆如今已經被風沙給侵襲了,是否再過幾年、十年我們來時它們都已會成為沙漠底下的土丘了?

站在城牆上,兩邊都是沙丘,遠處的城牆已快要淹沒於黃沙之中了···

去枯樹林、黑城必經的黑水河漫水道,那側翻的貨車讓人心有余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