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這樣玩轉杭州(1-4)(3/4)

作者: rgmao

導讀3/ 玩有數碼 -- 我這樣玩轉杭州(之三) 柳岸居士 2007年11月15日杭州歸來後,連續發送了《我這樣玩轉杭州》第一輯“奔花而去”;第二輯“玩有據點”,現在發送第三輯“玩有數碼”,過兩日,發第四輯“玩有文化”。 年輕時,看過一部日本電視連續劇《血疑》,山口百惠扮演的女主角到巴黎旅游,手執相機,狂拍照片。酸楚楚地,我暗想:這輩子能不能擁有一台相機? ...

3/ 玩有數碼 -- 我這樣玩轉杭州(之三)

柳岸居士

2007年11月15日杭州歸來後,連續發送了《我這樣玩轉杭州》第一輯“奔花而去”;第二輯“玩有據點”,現在發送第三輯“玩有數碼”,過兩日,發第四輯“玩有文化”。

年輕時,看過一部日本電視連續劇《血疑》,山口百惠扮演的女主角到巴黎旅游,手執相機,狂拍照片。酸楚楚地,我暗想:這輩子能不能擁有一台相機?人生不可料!很快,有了廉價的傻瓜相機,過了幾年,又為“奧林巴斯”取代。- 兩者皆膠卷相機也。先黑白,後彩色。進步是進步了,可是,那時的攝影完全是“暗箱操作”-- 畫面理想否?眼睛張開否?曝光充足否?取景恰當否?等等,這些問號,一律要等到照片衝洗出來才揭曉。一卷柯達膠卷,25元,而當時月薪還不到一百元呢,所以拍照,屬於高消費。

1982年,從廬山回到上海,在照相館裡,我傻眼了!-- 一連幾張照片底片,全黑;一連幾張,閉眼。幽默的師傅問:全黑,先要黑掉這幾張閉眼的呀!

六年之前,女兒跟我說,老爸,你的相機應該更新換代了!從女兒那兒,第一次聽說了“數碼相機”。女兒說,這種相機,不用膠卷,拍了當場可以回放,不理想的,可以刪除。- 聞之,我將信將疑!

這一輩子,遇上了兩場“革命”- 讀大學時,悲逢“文化革命”,那是一場國之大難;中年之後,又遇“電子革命”!-- 1996年開始使用電腦,革了“紙和筆”的命;2002年用上了數碼相機(女兒送的),革了膠卷相機的命;2005年有了MP4,革了walkman的命!

兩種人需要玩具 – 兒童和老人。我時常想,電腦、數碼相機,還有MP4不就是老人最好的玩具嗎?-- 女兒在送我數碼相機時,就說“給你一個玩具!”外出旅游,就更需要這種玩具了。

年輕時讀過一篇題為The American Character (《美國人的性格》)的文章,其中寫道:If it’s a vacation, they travel at sixty miles an hour, pause only long enough to snap pictures, and then discover what it was they went to see when they get home and look at the photographs.

這段英文,讓我對美國人的旅游方式羨慕不已。鬥轉星移,這種方式過時矣!一頁一頁地翻閱照相冊(look at the photographs),似乎有點“迂”了。

開啟電腦,打開旅游照片,你可以用Photoshop在電腦上加工照片,斟酌題詞;你可以精選照片發送給國內外好友分享;電腦工作疲乏時,你可以用“幻燈”放映旅游彩照;你還可精選出你的得意之作放而大之,懸掛於客廳牆上;你還可以……。

玩有“數碼”,旅途增趣添色 -- 審美敏感提升了、游興勃發了、步履也更從容了;玩有“數碼”,回家後,將數百張照片輸入電腦,該刪的刪,該留的留,空閑時,一一調閱、品味、整理、題詞、編發,享受“重游”!

歐陽修在《醉翁亭記》中寫道: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其文者,太守也。

你看,游也樂,歸也樂,是因為太守能“述其文”也!不過,現在除了“述其文”之外,還能“覽其照”!

玩有“數碼”(順便說一句,鄙人不喜錄像,不喜DV也),若能懂得一點美學,多一點審美眼光,旅游品位也就水漲船高了!現以圖片詮釋以下十種“美”。

1/ 倒影之美

2/ 逆光之美

3/ 意境之美

4/ 搶拍之美

5/ “道具”之美

6/ 合影之美

7/ 翻拍之美

8/ 記錄之美

9/ 背景之美

10/ 題詞之美

外出旅游,景點所見,數碼相機,幾乎人手一只。其中必有攝影高手,你若是有何經驗可以介紹,歡迎指教哦!

1/ 倒影之美

倒影,形形色色!圖一是“典型倒影”;圖二和圖三,則為非典型倒影。但是,圖二借得一片倒影,為畫面“補白”;圖三,借了大樹的倒影,倒也增添了“魚樂圖”的朦朧美。

圖一

【欲見圖文並茂版,請看官到我的博克去串門喲 - http://***/rgmao181898】

圖二

圖三

2/ 逆光之美

通常,攝影應該避免逆光,但是,逆光也能造美!圖四,逆光+閃光,才有此效果。圖五,則有“剪影”之效。

圖四

圖五

3/ 搶拍之美

搶拍,乃攝影常用手法之一,抓得及時,能獲得最佳觀賞效果,試想,圖六的群鴿若全歇於草地,還有啥可看性?搶拍,亦稱“偷拍”。你看,圖七,被驢友“偷拍”,便無造作之痕。

圖六

圖七

4/ 意境之美

意境,與拍攝時間有涉。暮色四合時,天剛破曉時 -- 正是攝影出意境時。-- 請觀賞圖八“柳梢”和圖九“趕早”。

圖八

圖九

5/ “道具”之美

人在旅途,不乏“道具”。圖十,攝於曲院風荷,巧遇一頑童,他采摘荷葉一片,頂於頭頂遮陽。眾游客皆借來一用,喜作“道具”。此照比干巴巴地站立荷塘邊,有味多了;圖十一,借得導游小旗子一用,合影者的身份,也就不言而喻。

圖十

圖十一

6/“合影”之美

圖十二寫著“五人合影”。初看之下,只有三人呀!細看,會意而笑;圖十三,“來杯龍井”,拍攝於杭州河鈁老街,左手一指,就讓整個畫面活了起來。

圖十二

圖十三

7/ 翻拍之美:

當年舊照,不能進入電腦,不能傳送,咋辦?翻拍即可。

圖十四,乃筆者年輕與友人在黃山的合影。數十年過去,彌足珍貴。取出當年舊照,翻拍之後,照樣輸入電腦,舊友見之,無不大喜!

圖十五,是筆者1996年訪問美國首都參觀白宮前的留影。當時尚無數碼相機,現在翻拍,可以上博克,也可以發送當年訪美的美國陪同James!James見之,驚喜!

圖十四

圖十五

8/ 記錄之美

筆者當年訪美,憾無數碼相機!見到有價值的文字材料,便掏出“隨身記”,匆匆記錄。現在好了。筆者去年11月在日本一家飯店見“禪門寶訓”,當即取出相機。圖十五,記錄了全文 – 寒山問石得,人家謗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惡我,罵我,騙我,怎樣?石得雲,只可忍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等幾年,看他怎樣。(寒山和拾得乃浙江天台國清寺的和尚,他們的這段對話,現在流行於日本,發人深省也!)

圖十六攝於杭州余杭的楊乃武小白菜紀念館,它記錄了小白菜臨終前的心言。- 楊二爺蒙天大不白之冤,人生受盡殘酷摧殘,此時此事,終生難忘,均我所致,均我所害。二爺之恩今生今世無法報答,只有來生再報。我與二爺之間絕無半點私情,純屬清白,後人如有懷疑,可憑此字條作證。慧定口述,妙真執筆

圖十六

圖十七

9/ 背景之美:

以下兩幅照片皆攝於2007年11月14日的西湖菊展。兩相對比,你是否覺得圖十七的畫面有點蕪雜?圖十八,菊瓣婀娜,清晰可人?其效果出於背景,背景一片黑色,凸現了菊花之美。此種背景,何以獲得?很簡單,一驢友帶了一塊黑色的絲絨布,雙手舉起絲絨布,將菊花置於絲絨布前……。

圖十八

圖十九

10/題詞之美

題詞,也能獲得美?是也。請看下列兩幅照片。

圖十九,乃一張桂花落地的尋常照片,但是,因有“秋雨”二字,詩意頓生。

圖二十,一對情侶在三潭印月留影。筆者見之,也給他們兩人留影。題詞“愛美”二字,耐人尋味也。誰愛美?愛什麼美?- 可理解為,男士愛女士之美;也可以理解為,兩人愛此時此地之美;當然,也可理解為攝影者愛一對情侶的和諧之美。

圖二十

圖二十一


精選遊記: 杭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