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這樣玩轉杭州(1-4)

作者: rgmao

導讀我這樣玩轉杭州 (1 - 4) 柳岸居士 引子 曾經從上海步行到杭州(約170公裡),耗時四日。分別在松江、嘉興和桐鄉的“革命師生接待站”過夜。同行四人,除我們三兄弟之外,還有一位復旦同窗兼同室。時間:1967年2月3日 – 6日。時處文革高潮,中共中央發文,始於1966夏的革命大串連已經進入“步行長征”階段。1967年1月6日,難以忘懷。一大早,來到西湖邊(現在的“一 ...

我這樣玩轉杭州 (1 - 4)

柳岸居士

引子

曾經從上海步行到杭州(約170公裡),耗時四日。分別在松江、嘉興和桐鄉的“革命師生接待站”過夜。同行四人,除我們三兄弟之外,還有一位復旦同窗兼同室。時間:1967年2月3日 – 6日。時處文革高潮,中共中央發文,始於1966夏的革命大串連已經進入“步行長征”階段。1967年1月6日,難以忘懷。一大早,來到西湖邊(現在的“一公園”),生平和西湖見了第一面。湖風獵獵,侵肌刺骨,心裡熱乎乎的。放眼西湖,湖水蒼茫,山堤隱形,漿聲唉乃,游人寥寥。駐足良久,心中浮起些許失落。

為啥?-- 西湖,你不及西子,沒有想像的那麼美!

在杭州的一周,住宿於“浙大三分部”,靠山而面江(錢塘江),環境幽靜,遠離西湖。每日往返於住地與杭城,全靠步行,一個往返大概有四五十裡地。我們一行四人,頂著寒風,按圖索“景”。步行,步行,還是步行,平湖秋月、蘇堤春曉、曲院風荷……,西湖十景,能到達的,先後一一報到。

回滬那日,再次駐足湖濱“一公園”,在料峭的春風中,在動亂的年代裡,湖畔垂柳,萬千柳條,依依飄蕩,枝頭照樣頑強地綻出新芽,粒粒新芽,好比粒粒大米。

杭州,不再是一個空洞的省會名稱,西湖,不再是一個抽像的美麗名詞,你們,再我心中變得鮮活起來,甚至還有點嫵媚呢!

21歲的我,初識西湖,卻不占天時、地利與人和。惜別之時,心情郁郁 - 春寒襲人,國難當頭喲!

1978 – 1980年(32 - 34歲),復旦畢業的我,在杭州大學(現浙江大學)“回爐”,修完了因文革而耽擱的學業,復旦大學六年 + 杭州大學兩載,這竟然是我的本科學業!

離妻別女,孤身在杭,求學兩載。生活之清貧,求學之艱苦,自不待言。不過,讓我至今難忘,並在我身上注入了觀賞山水之勝,享受讀書之樂的精神。閑時,就帶一冊英語書籍,外加一冊唐詩宋詞,來到西湖邊。擇地而歇,面水而坐,或低頭讀書,或舉目遙望,或大聲朗讀,或出神思考。忘情西湖的四時之美,忘卻了清貧;沉湎美文的佳句神韻,忘卻了孤獨。

後來,執教浙江台州師專,因浙江大學出版社出了我的幾冊書,因此,經常往來於台州臨海和省城杭州之間。因為惜時,往來匆匆!只是在經過湖濱時,貪婪地看上西湖一眼。

1990年告別浙江,調動回滬,就離杭州更遠了。1990 – 2005年,耳聞杭州巨變,卻無緣目睹。

一別杭城十五載,何日西湖聞“唉乃”?

2007年,辛勞一生之後,終於“卸磨”。一旦卸磨,身心解放, – 當年文革動亂,大中學生有“革命串連”一事(即憑學生證,可以在全國範圍免費乘車,在各地有免費的接待站),我走遍全國,成了當年復旦大學外文系的“串連第一”,而今“故態復萌”,不過,“串連”換了個名詞,叫做“旅游”,另一個不同點是 – 現在旅游可以“胸懷祖國,放眼世界”了,當年的“串連”,只限中國,不能逾越國界一步。

2007年,跑得最多的,還是杭州。當年步行四日,滬杭快車也要四個小時,而今,從上海到杭州的動車組,僅一小時十分鐘而已。

歲末將至,玩轉杭州,身心如洗,精神一振。現作為年終總結之一,寫下以下四篇,求圖文並茂。

1/ 玩有花季 - 我這樣玩轉杭州(之一)

2/ 玩有據點--我這樣玩轉杭州(之二)

3/ 玩有數碼 -- 我這樣玩轉杭州(之三)

4/ 玩有文化 -- 我這樣玩轉杭州(之四)

1/ 玩有花季 - 我這樣玩轉杭州(之一)

寫了一輩子的文章,編了一輩子的書,遂養成“出題”習慣。杭州雖然近在咫尺,總不能拔腿就走,游杭州若是一篇小文章,也總該有個“題目”呀。

什麼題目最好?首先想到的“題目”就是 – 花季。

“花城” – 這個雅號早就被文人送給廣州了。在我看來,杭州倒是不折不扣的“花城”,這是一個四季鮮花不敗之城。

兒時,讀《古詩十九首》,其中一首至今不忘!--生年不滿百,常懷千歲憂;晝短苦夜長,何不秉燭游。

“秉燭夜游”的成語也許就出於此。古人愛花、戀花、惜花,有“秉燭夜游”的雅興河雅舉!

杭州的市花是桂花,而我每次去杭州小住,皆可謂“奔花而去”。

唐伯虎見花而作“警世”詩:

歲久人無千日好,春深花有幾時紅。

是非入耳君須忍,半作痴呆半作聾。

他在花下酌酒,寫道:

枝上花開能幾日,世上人生能幾何。

好花難種不長開,少年易過不重來。

古今中外,又有多少作家見花開花落而靈感襲來,寫下了名篇巨制!

旅游,特別到杭州這座湖城,豈能錯過花季?

圖一

亂花淺草

【諸位,若要見到圖文並茂之全文,請上“柳岸居士”之博克 -- http://***/rgmao181898】

四月,也許是游西湖最佳時節。下圖攝於柳浪聞鶯。時間是2007年4月4日。你是否體味到白居易“錢塘湖春行”中的詩意 --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圖二

2007年7月24日在杭州斷橋。要想體味楊萬裡《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的詩境,你就得冒酷暑,頂烈日了。不過,你要記住兩點:觀荷要趕早/杭州的最佳觀荷地是 – 曲院風荷。

-- 畢竟西湖六月中, 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 映日荷花別樣紅。

圖三

銀桂滿枝

2007年9月26日在杭州滿覺隴。桂花,乃杭州市花。每年九月下旬到杭州,無論在城裡,還是在景點,忽聞一陣花香,一抬頭,只見滿枝頭或掛銀(下圖),或披金!

圖四

秋菊怒放

2007年11月14日在杭州錢王祠。別忘了每年最佳看菊時 – 11月上中旬。地點錢王祠 -- 萬盆以上的菊花,讓你置身菊海,三四百種的優良品種,令你目不暇接。祠外便是兩個荷花池,池內殘荷一片,和祠內鬥妍的彩菊,構成視覺衝擊,你不得不思考花季之短,人生之速!

圖五

斷橋殘雪

當然,杭州的梅花也非常有名。孤山的放鶴亭,也許是最應景了。北宋詩人林逋的七律《山園小梅》 - 眾芳搖落獨暄妍,占盡風情向小園。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斷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須檀板共金尊。 - 就成於此地啊!

可惜,人老畏寒。放鶴亭距“斷橋殘雪”不遠,但是,如此景觀,對老人而言,還是作壁上觀吧!


精選遊記: 杭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