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在哪,秋天總應該都是美好的。金色的田野,變色的樹葉,還有那帶有些許涼意的秋風。這些基本的元素,讓人們能感悟到秋天的美。
南方的秋天比起北方來總是要遲到許多,當香山的紅葉已經將要落盡,陶然亭的蘆花已經泛白,才間或吹來一兩股冷風,給樹葉著上一曾最美麗的外衣。也許,也只有在南方,才能在11月的下旬還能感受到樹葉從眼前飄落,落在地上,腳踩上去發出沙沙的聲響;或是落在小溪流中,聽著淙淙的水聲,看著它遠去。
天平的秋自然能見著這樣一番景色。山野間帶著一種成熟的色調,顯得蔥郁,豐富和深沉,文正公子孫種下的楓樹在這時節將山林裝扮得光鮮絢麗。這是視覺上的饕餮盛宴,光線透過樹葉間的縫隙,在地上投射出了點點光斑,樹葉搖曳,光影婆娑。還有綠色草地上相間的落葉,自是讓人覺得心情舒暢。
自登天平道拾級而上,登至觀楓台,那又是另一種景像。近處山腳層林盡染,遠處田野廣袤無垠,當然還有高遠的碧掛,置身其中,不得不讓人感慨造物主的偉大,人類的渺小。“仁者樂山”,山的仁,在於它的包容,於是成片的楓樹能從千百年前存貨至今,班駁的樹干正式歷史留下的痕跡。它們應該還會無聲地記錄所發生的一切,善待它們,變會隨著秋風輕輕歌唱,則會枯死、老去……
美麗也永遠是短暫的,一片片紅葉也最終將脫離樹枝,隨著輕風,幽雅地飄落。我想,如果我是那一片落葉,我一定會毫不猶豫地投入大地的懷抱,在泥土間腐爛,在流水中溶化,而不願被人們風干了夾在書本中,直至脆化,崩裂。
仁者也應該是樂秋的,秋天包容了春的喧鬧和夏的狂野,也接收了春的絢爛和夏的繁榮。樹葉從枝頭緩緩飄落,這是秋天最美麗的舞步,腳踏著樹葉發出的聲響,這便是秋天最動人最清脆甜潤的嗓音。但這些也卻是秋天最後的義務,絢麗多彩的秋色最終會褪去,一切的生命也都是從激越走向最後的平淡。葉落歸根,它的歸宿,它的依靠,便應該是大地。在那裡,它們才能回憶自己一生的辛苦與甘甜,才能去享受生命最後的快樂。
秋風落葉自然被人聯想到了肅殺和寂寥,其實恰恰相反,秋天代表的是成熟,它不再會去與蔥翠爭寵,更不會是老氣橫秋,而是秋林古色的磅礡。那是一壇美釀,歷經歲月才散發出的醇香。
“高秋爽氣相鮮新”,明淨高爽,清淡悠閑,便是秋天的氣質,平淡、寧靜、豁達。我想不論是否在天平,或是在棲霞、在岳麓,在香山,亦或是在有秋天關懷的每個角落,都能品嘗到這秋天的美味。

(落葉)

(紅楓)

(樹葉落在地上)

(天平山)

(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