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廣州到桂林,在火車上睡一覺就到了。清晨6:50到達桂林南站,天下著滂沱大雨,聽說桂林很久沒有下雨,那是一場及時雨,大雨沒有影響我們坐車去陽塑,因為汽車站就在火車站的門前,坐上汽車,半個小時後來到葡萄鎮,看老天爺並沒有收手的意思,雨越下越歡。葡萄鎮不像鎮,充其量也只能算個鄉,車站在路邊,連個站牌都沒有,我們一下車就躲要躲到屋檐下,周圍的村民都驚訝我們幾個“天外來客”。我們100塊錢租了一輛 “面的”,一顫一顫地拐進一條山路。我坐在車的後排,一不扶緊,就會與車來一個親密接觸。坐前面的旅友不斷地叫起來“快看,好漂亮呀!” 不知道司機是為了防曬還是怕警察看到他超載,車兩邊的墨色玻璃窗根本看不到外面,低頭從後面往擋風玻璃看,只看到坑坑窪窪的山路。雨不止在外面下得猛,而且下到車裡面來了,不久,我和前一排的旅友都濕身了。車還在奔著,半個小時後,在山谷的一條小河邊停下來,還是荒蕪人煙,只有一個木棚,上面一個醒目的廣告牌“九馬畫山漂流”。司機告訴我們,這裡沒有村寨,平時只有徒步客到這裡,他們是住帳篷的,兒子一聽住帳篷,很來勁,可是又擔心現在下那麼大的雨,怎麼辦。過了十多分鐘,有人來接我們,他說到遇龍山莊只要十來分鐘的路,但要過一座獨木橋,要馬上冒雨出發,如果再遲,怕過不了河。大家只好背上行李踩著泥濘,小河有4-5米寬,水嘩啦啦的喘急流下,水中還隱約看到橋面,大家趕緊淌水過河,橋上的木版還不是很穩當,兒子差點就掉進河裡,我們都為他捏了一把汗。半個小時侯我們再回來看,橋的影子早已無影無蹤,留下的是滔滔的河水。
度假村並沒有我們想像的那種排場,它只是山谷裡的一棟兩層高的青磚房,周圍只有樹木和水塘做伴,距它一百多米處有一間草垛房,園子周邊種了很多果樹,黃皮、柿子、柚子、還有我們沒有見過的板栗和紅毛丹。現在,很多果樹都掛滿了果子,我們就嘗了個鮮,旅友們最欣賞的是又大又甜酸的黃皮,她們說順德買的沒那麼好吃。度假村的張老板是順德人,五十開來,年輕的時候游漓江就夢想在漓江邊上有一處可以在游泳時換衣服的地方,十年前的一次機遇,他買下了這塊地,去年才把它建起來,這度假村一共有套房四十多間,還有家庭套房,內部設備齊全干淨,由於遇龍河流經這裡,因而度假村改名“遇龍山莊”。房子正門口帖著張老板親手用隸書寫了一幅對聯,“高瞻遠矚迎十載,適時度世旺千秋”。橫批是:“易居易商”這都說明了張老板建度假村的意圖。張老板很隨和,路過的客人很多都跟他成為朋友,這裡也是很多徒步客的驛站。我們到這裡的第一天一直下雨,思霞和秀娟與老板在望江亭砌四方牆,我和孩子們冒雨在碼頭玩水,因為下雨,漓江的水流得急,小孩跳到竹排上,撐出幾米又返回,孩子們問我,漓江的水為什麼像黃河的水一樣混濁,我回答說因為下雨,就因為下雨?雖然雨天看不到清澈的漓江,可是我們看到煙雨的漓江。第二天,天不再下雨,我們踩著泥濘到山上遠眺漓江,走到山腰,一股清泉飛流直下,張老板告訴我們,遇龍山莊的飲用水就是從這裡取的,他還在這裡建了一個蓄水池,高處看漓江,蜿蜒迂回的秀麗風光盡收眼底。確實是一幅山水長卷畫。坐在望江亭吃飯,看山觀江,來往船只絡繹不絕,風景如繪。雖然是普通的農家菜,可每一道菜都是我和兒子的至愛,又脆又爽口的筍炒肉片,真是應“無竹令人俗,無肉使人瘦”的民間傳誦;芋頭雖不是荔埔的芋頭,可香了,不知是那裡的水土還是別的原因,蔬菜特別的好吃,更難忘的是張老板請我們喝的桂花酒,酒看起來跟紅茶沒兩樣,但還沒到嘴邊,一股桂花香伴著酒味鑽入鼻裡。喝到嘴裡更顯出它的醇,實在是妙,頓覺這甘露瓊漿不是人間所物。我們租了兩艘竹排,一艘竹排125塊錢(包一天使喚),竹排上只能坐4人,撐船的是本地人,很淳樸,又熱情,向我們介紹周圍的景區,我們到了漓江上的一些小島嶼上揀餓卵石,觀看大岩石上“九馬畫山的畫圖”。中午在遇龍山莊吃飯,下午我們又乘坐竹排,一路吹著江風,盡管飯後有點睡意,還是要眯縫觀賞漓江兩岸的景色。那裡可以說是百裡畫廊,一步一景,(聽說漓江上最美的景色都在這一段)不經意就到了興坪鎮。孩子們說,“我們還沒看夠,還沒坐夠,我們想坐到陽塑。”船夫告訴我們以後的水路是不允許他們通過。那只能等下次吧。

(隱蔽在樹林裡的遇龍山莊)

(從遇龍山莊的望江亭看漓江)

(孩子們在遇龍山莊的碼頭上撐竹排)

(遇龍山莊的路上)

(晚上燒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