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道桂香好個秋

作者: 窗台上的貓

導讀“雨過西風作晚涼,連雲老翠入新黃。清芬一日來天闕,世上龍涎不敢香。” 有哪種花這麼厲害? 又是一個秋天到了,趁閑去杭州逍遙了二日。已記不清這是第幾次了,每次都不厭倦。而這回,是專為“尋香”而來。 旅館特意選在“滿隴桂雨”旁的江南驛,好體驗一番住在山裡的感覺。從楊公堤拐口進去,一路桂花飄香,令人嗅覺大悅。江南驛在山腰上,餐廳內木桌木椅 ...

“雨過西風作晚涼,連雲老翠入新黃。清芬一日來天闕,世上龍涎不敢香。”

有哪種花這麼厲害?

又是一個秋天到了,趁閑去杭州逍遙了二日。已記不清這是第幾次了,每次都不厭倦。而這回,是專為“尋香”而來。

旅館特意選在“滿隴桂雨”旁的江南驛,好體驗一番住在山裡的感覺。從楊公堤拐口進去,一路桂花飄香,令人嗅覺大悅。江南驛在山腰上,餐廳內木桌木椅,陶土茶杯,質樸拙然,很有一翻麗江情調。細節也極耐看,桌上的名片夾、牆上的照片、書架上的擺設……定是精心設計卻又不露痕跡,仿佛原本就是這樣。房間是塌塌米,布置延續了餐廳的農家風格,一盞燈、一束干花、一幅綠窗簾,簡單卻溫馨。洗臉盆上還印著山水畫,古意濃濃。這樣的住宿環境,很適合此行的心情,也給“尋香”之旅開了個好頭。

要賞桂花,應避開洶湧的人流,放棄西湖傳統的游覽地湖濱和蘇堤白堤,去幽靜的楊公堤。平下心來,更能體會暗香浮動的嗅覺愉悅。曲院風荷內,荷葉還沒全敗,依稀找得到盛夏的影子。穿行在碧波綠樹之間,任桂香牽引著鼻子,身心大開,快樂無孔不入。同時發現杭州的桂花要比上海的大,也更密集。相比之下,上海公園裡的那些,根本不成氣候。杭州人真幸福,連賞花也是。

在楊公堤漫步根本不需要代步工具,走路是最好的享受方式。踏著鋪滿落葉的路,不知不覺就到了茅家埠。之前來過這兒,但秋天來走別有一番韻味,正如林語堂在《秋天的況味》中所說:“其色淡,葉多黃,有古色蒼蘢之慨,不單以蔥翠爭榮了。”秋天的茅家埠意境更悠遠,更深沉,開了桂花,當然也更香了。閑心散步,恍若自己在世外桃源。

繞著茅家埠走了整整一圈,最後回到郭莊,約了朋友進去喝茶。郭莊是個古典園林,跟蘇州的有些像,但更開闊,因為緊靠西湖。坐於湖邊品茗聊天,風過處,側旁桂花如雨飄落,令人心靜得不起波瀾。漫步園中,“賞心悅目”亭、“香雪分春”院、“乘風邀月”軒,一個個名字詩情畫意,恨不得租下當作自己的別墅。也罷,古人本來就生活悠緩,哪像現代人,走在路上也如衝鋒陷陣。能如今天在此陶醉片刻,已是萬分幸運了,不應再作他求。

游著清幽之地,晚餐也得講究一下,清淡的江南菜是再適合不過了。穿過茅家埠去上香古道旁的“江南阿二”,見到的黃昏景色可謂別有意趣,甚至比白天還美,呈古老沉靜之貌。山間亮起點點燈火,遠遠望去,好似夢裡情景。帶著陶醉的心落座桌前,胃口也格外好。菜是農家菜,精致爽口,以素菜為主,一點不油膩,就連飯也蒸得比別處香,可見其用心。

第二天早晨,在一片鳥鳴聲中醒來,令人有世外高人之感。一推窗就見青山,也是等會要去的地方。有只草狗在旅館內時常跑進跑出,聽人叫她“妞妞”,也跟著叫“妞妞”,卻不理睬,很是我行我素。

走過了湖邊,得上山探探桂花的模樣。

按理說,秋天賞桂,應去“滿隴桂雨”,但現在的“滿隴桂雨”公園早已不是看花的絕佳地,倒不如自己走上山,去尋尋野趣。沿著滿覺隴路到龍井問茶,沿途看到無數老太大媽圍坐著喝茶打麻將,甚是羨慕她們的自在清閑。路旁的桂樹落英繽紛,賣桂花糕、桂花糖的小販隨處可見。爬山爬累了,正好到龍井村喝杯茶,順便買兩斤茶葉,回去孝敬父母。再走九溪十八澗下山,信步林間,一路“重重疊疊山、曲曲環環路、丁丁東東泉、高高下下樹”(俞樾原詩),忍不住還想加一句:“芳芳香香桂”。九溪的桂樹其實規模相當不小,“花開萬點黃”(朱熹原詩),堪比滿覺隴。時有調皮的枝椏伸出來,擋住山徑,似在炫耀他滿身的黃金燦燦。看到的是青山碧水,聞到的是馥郁香氣,卻不知怎的忽然想起上海上班高峰時的車水馬龍,人潮洶湧,與這相比,反差如此之大。這兒讓人心是那麼靜,一切世俗紛擾都煙消雲散。回想在上海時,一年中,這樣的時刻能有幾何?似乎數都數得出來。當然也得承認,如果長久居住在這也受不了,但城裡人真得每年抽出幾天,上這悠閑之地歇一歇,緩解一下疲憊的身心。

傍晚要回上海。去不了什麼大的景點了,再回湖邊走走吧。逛一逛文化底蘊厚重的北山路、小資情調十足的南山路,在長橋的亭子裡小坐,在西湖天地的茶館裡喝杯茶,天不冷不熱,陽光與雲朵的組合堪稱完美。

“好一個秋天!”

回到上海,不覺愛上了桂花茶,只因它的香氣能使人輕而易舉地想起在杭州時的舒心愜意。再附上範成大的兩句詩:“纖纖綠裹排金粟,何處能容九裡香”——也許,只有杭州那樣的美麗,才能與秋桂的高潔雅韻相得益彰吧。


精選遊記: 杭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