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懷舊FB狂吃2天游

作者: Lee Li

導讀D1天 3月23日早7點,帶上干糧,說說笑笑間只用了20多分鐘就從番禺衝到了黃埔,皆因錯開了上班的高峰時間,且取道了各快速路。 因為頭一天在祁福貪吃媽媽的剩菜而腹瀉不止,兼且遭遇兩只蚊子的瘋狂襲擊一夜無眠,本來玩勁十足的我有點蔫了。 8個小時大多時間在高速公路飛馳,數著廣東境內不計其數的雷達測速器,看看沿路的風貌,很久沒有這樣和父母家人長時間的 ...

D1天

3月23日早7點,帶上干糧,說說笑笑間只用了20多分鐘就從番禺衝到了黃埔,皆因錯開了上班的高峰時間,且取道了各快速路。

因為頭一天在祁福貪吃媽媽的剩菜而腹瀉不止,兼且遭遇兩只蚊子的瘋狂襲擊一夜無眠,本來玩勁十足的我有點蔫了。

8個小時大多時間在高速公路飛馳,數著廣東境內不計其數的雷達測速器,看看沿路的風貌,很久沒有這樣和父母家人長時間的相處了,聊著天好容易穿過了潮汕地區,奔進了福建境內。相形之下,福建的民風要純樸多了,高速路上少有雷達測速器,服務區的公廁沒有收費的“解憂所”(在回途中車停惠東服務區如廁竟然要1元收費,如此生財有道真是舉國罕有)

下午3點半,在廈門親人的翹首催促下,終於到達目的地了。

為在中山路找小吃,我們取道滄海大橋。在輪渡碼頭附近找了個臨近中山路的停車點,下車先買藥以防腹瀉,才發現廈門的進口藥要比廣州貴出好多去。事後回廣州發現同是喇叭丸價差5-6元。

中山路有點愧當廈門,破落而有點蕭條,難怪瑩表姐每次來廣州都直撲上下九了。

急巴巴地在中山路找到了黃則和花生湯店,小吃品種頗多,當然不只賣花生湯了,凡是叫得上名的廈門小吃都有,煎炸的居多。店面陳舊而擁擠,倒是見不少有廈門本地人及打工一族。我們5個人,用了約25元,蠔仔煎,花生湯,沙茶面,春卷,面線幾乎各種都買了一樣。但是樣樣都難吃,如同在成都的遭遇一樣,慕名而去的名小吃都因為商業目的而瘋狂擴張,卻沒能保有自己的品牌特色。這也是開發旅游,追求商業利潤的一大悲哀。

瑩急急從家裡趕來,與我們在黃則和門口彙合,老媽第一個向她抱怨名小吃的難吃。瑩表姐說,這家只能吃它的花生湯,其它完全不值得一試。我們在網上准備的小吃攻略,估計皆由游客寫成,不能知當地真正精粹。要想吃到地道的小吃,還得靠我們此行的靈魂人物指引—咱們土生土長的瑩。

見時間還早,瑩請我們在白鷺洲(人工湖邊)喝茶:一泡150/包房。在賴昌星被拍賣的紅樓附近,望湖。為了改造原來的髒湖,將白鷺洲修成了與大海相通的鹹水湖,湖水很藍,偶爾可以看到的白鷺飛過水面。

這兩年廈門的房地產從4000升到7-8000了。表姐原價4000元的望海高層住宅,目前也翻了一番。廈門新區的住宅建築格局新潮,花紅柳綠,生活質素不錯。

晚上在二舅家晚膳。

二舅親手做了廈門薄餅,薄餅皮底鋪上海苔絲,裹以筍、豌豆、豆芽、粉絲、豆干、魚、蝦仁、肉丁、海蠣、紅羅蔔等為主料,吃起來脆嫩甘美,醇香可口。還有炸五香——瘦肉配上青蔥、扁魚、孛薺、鴨蛋、味精、醬油、白糖、五香粉。攪拌均勻,用豆皮包成卷,入油鍋炸熟。 飯後老人們留下嘮家常,我們一行4個年青人,帶上何家楨,開始遍尋小吃。瑩在吳再添小吃店又點了各樣小吃:扁食,燒肉粽(用香菇、蝦米、栗子、豬肉、糯米用五香粉及醬油浸過,外婆的味道),沙茶面,鹵面(芋包因來晚已售罄),因為腹瀉而引至口胃不佳,看著桌上夢想無數次的美食而無法下咽,何其痛苦。小家楨因忙於玩著掌上小游戲機忘我。

路上我們先去廈門氣像台,在台標下留影並觀賞全市夜景,又饒經廈大游沿海路夜景。瑩真是個不辭勞苦的好“導游”。

HJ意猶未盡提出去吃“chua冰”(刨冰),瑩又領著我們7彎8繞,找了家遠近聞名的刨冰,一大盤紅豆冰14元,一間巴掌大擁擠的二層的店面,食客居然絡繹不絕。

入夜,我們仨入住瑩的望海高層住宅。一路舟車,累啊,一覺到天亮。

D2天

行前已准確定位“吃小吃”是此行主要目的。

3月24日早7點起身,730出門。小瑩一早帶我們去老字號吃大同鴨肉粥作早餐。原來我們前一天停車的那個不起眼的中山路小排檔,是這家“鴨肉粥”老板的弟弟開的呢。2元一碗粥,可根據個人喜好加入鴨的不同部位及蠔等,加料各單價不同。

接著,坐輪渡(去1元,回8元)直奔鼓浪嶼。國內的旅游開發從來不是講求可持續發展的,只會將景點當作搖錢數,無節制地開發。鼓浪嶼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她,已不再是我兒時記憶裡那個鋼琴之島了,――獨門小院,家家琴聲縈繞,海岸線迤邐,峰岩跌宕,優雅的人居環境。

取而代之的是滿島的旅行團,食肆附近的小徑上滿是污油。兒時免費登過無數次遠瞰對岸的日光岩,現在要60元的門票了。這還沒完,但凡景點皆收一道門票,但凡小別墅就用塊神秘的幕布圍將起來收觀賞票35-60元不等,美其名曰:鼓浪嶼舊圖片展。

我不盡想起雖曾只去過兩次的HK,她的赤柱海灘就吸引我重游。廣場上常有表演活動,附近有百佳,麥當勞,OK便利店,食肆等供不同消費層次的游客選用。海防博物館收10元門票,是她唯一一項收費項目,其它如廟堂等全是對外免費開放的。 即使有旅游開發也是人性化的,和海景很是相稱。

鼓浪嶼讓我神傷,不想再來。

可以安慰我的,唯有美食。5元一碗的鯊魚丸,Q勁十足,又多汁餡足,是在一家民居小院裡擺賣的,瑩說這是他家世代相傳的手藝。

龍頭路上有一家著名的葉氏麻糬(1元/個),現場制作的麻利手藝讓人叫絕,味道軟韌,芝麻糯香。

正對著葉氏麻糬攤點的巷子,有一家小理發店,門口擺個類似烤燒餅的小爐,燒餅中間切開,塞點菜啊肉松啊,加點黃色的面醬,味道也蠻特別,這個沒記錯的話,叫夾餅吧。

之後才得知,這鼓浪嶼有四寶,乃是:葉氏麻糬、黃記餡餅、黃勝記肉干及龍頭魚丸。商業街上黃金香肉松店據說出廈門最好的肉松,在25日離開廈門時買了幾包。數數看,這四寶應該都沒有錯過。

中午,瑩請大家在海邊吃飯,大餐廳環境不錯,陽台下就是海灘,海鮮真貴啊,這一餐就1000多了。

午飯後竟下起了飄潑大雨,開了兩部車集體去給外婆掃墓。 再就去了兩座山,其中一座是叫東坪山,另一座叫不上名字了。 之後,我們甩了老人們,又開車找蠔煎去了。哪都比廣州的水好啊,這兩天吃了這麼多煎炸的,都沒有上火。

尋到外婆老屋百家村路附近,有一家西門的土筍凍(1元/個)。土筍凍是生長在海灘泥中的一種俗名 " 土筍 " ,狀似陸上的蚯蚓的星蟲,壓破洗淨熬煮,然後連同富有膠質的湯汁裝入小酒盞,冷卻凍成小圓塊。吃時,以辣椒醬、芥辣、蒜泥為作料醮著吃。同時買了老爸爸念念不忘的章魚,味道倒是一般,沒什麼鮮味,價格卻不菲,兩只小章魚竟要42元。打包兩樣小吃,帶去二舅家和老人們齊齊分享。 當晚,為保存實力,沒出去“蒲”,在瑩家看完“斯巴達300勇士”。 D3天

打車去了南普陀。因香客太多,只在各大殿速速敬香就撤退了。瑩領我們爬五老峰過植物園,太久沒有爬過山,體力不支了。勉強蹭到植物園門口。

植物園號稱4A景區,於是呼門票自是昂貴,40元/人。瘋狂砍價之後,咱4人像征性地買了2張門票。植物園陳舊了些,乏善可陳,實在沒能值回票價。在兒時留過老照片的地方,裝模作樣地照了幾張相。依稀能回憶起兒時的片段,那時的小湖和這有點泛綠的水面,呵呵,可是同一面湖水啊,物是人非了吧

我們這班人,回程的路上又在盤算著如何吃了,瑩說帶我們去找姜母鴨。只見一不起眼的檔口前,幾十個砂鍋一字排開,全是整鴨,用各種大料悶熟,40元一只。連我這個不愛雞鴨的人,都吃不停手啊。沒有一丁點鴨臊味,肉質細韌而入味。

中午,二舅家的盛宴上吃到了聖子。舅媽還特制了印尼甜品,味道很像椰汁西米露。至此南下狂吃團算是功德圓滿,下午13:30出發,晚上20:30回到廣州。


精選遊記: 廈門

評論